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真务实论     
张晓林 《奋斗》2004,(4):6-7
提出求真务实,毫无疑问是针对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浮夸矫饰等不良风气而言的。不能不承认,这种风气确实存在。伪劣产品、虚假政绩、冒牌文凭等制假贩假的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公害。问题还在于这些假东西的滋生蔓延,更严重的是这些假东西背后的那股欺瞒蒙骗、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这种看似无形  相似文献   

2.
报载,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竹溪县一直坚持开展“政绩打假”,给弄虚作假捞政绩者亮“红灯”,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名干部因搞假政绩分别受到降职、免职、撤职、开除等处分。时下,一些干部之所以胆大妄为、乐此不疲地造假政绩,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在政绩考核中,简单地把政绩与少数几个数据和指标划等号,至于数字和指标背后的实际成效则丢在一边,无人问津,这就给一些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以可乘之机。同时,即使在考核中发现了一些干部搞假政绩,也是批语教育一下了事,而那些搞假政绩而又没有被揭穿的干部,则蒙混过关得到提拔重…  相似文献   

3.
求真务实论     
提出求真务实,无疑是针对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浮夸矫饰等不良风气而言的。不能不承认,这种风气确实存在。伪劣产品、虚假政绩、冒牌文凭等制假贩假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公害。问题还不单纯在于这些假东西滋生蔓延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严重的是其背后的那股欺瞒蒙骗、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这种看似无形的不良风气,其危险  相似文献   

4.
政绩贵务实     
从政愿出政绩,是好事,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若为官执政一方,从上任到卸职,什么政绩也没有,怎说是个好官。何谓政绩?按辞典上说,指官吏在任职期间办事的成绩。但政绩,贵在务真、贵在务实,务真就是正正派派,不掺假,不掺水分;务实则是讲实效,见实惠,不搞沽名钓誉,不搞弄虚作假,而政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0,(4):62-62
<正>近些年,一些地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正之风盛行。宣传政绩搞假大空,出现问题和事故层层隐瞒,这实质是官本位思想、名利思想在作祟。我们平时所说的"形象工程"是指脱离实际,不顾人民群众需要,只做表面文章的事,目的是哗众取宠。所谓"政绩工程",是指不顾发  相似文献   

6.
弄虚作假历来没有好名声。近年来,在我们一些“公仆”的运作下,弄虚作假的档次日见提升,为害自然也愈烈了。过去,人们对弄虚作假议论的多是假烟假酒、假文凭假报表之类。一位干部回家探亲,用“红塔山”烟招待邻居。人家说:“你怎么带这种烟?”他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数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在我国曾一度兴风作浪的虚报浮夸风又“死灰复燃”,这个问题在某些地方已相当严重。一些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说假话、办假事、报假产值、造假效益、列假政绩等等弄虚作假、争名夺利的行为,给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和影响。一、当前虚报浮夸的几种现象1、竭泽而渔式。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企业资金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从帐务上表现为:预提费用增加,资金的补充和有效投资不足。不少企业少提或不提折旧和大修理基金,  相似文献   

8.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全面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政绩,对于合理使用干部是非常重要的。认真研究考察干部政绩,真正做到看政绩用干部,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政绩有虚与实的区别,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为了“突出”政绩,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而有的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水份”的政绩和实实在在的政绩摆在一起,前者可能更让人一时眩目。另外,政绩还有显与潜的区别。由于工作岗位、职责、性质的不同,有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实施了很多有形的建设项目,人们一看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的官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是过街老鼠,人人见了都忍不住要吐一口唾沫,然而,奇怪的是,许多时候,那些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人并没有将众人的白眼当回事儿,你吐你的唾沫,他做他的恶心事。甘肃省通渭县一些地方在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时弄虚作假即为一例。我们要根除此类行为,一方面当然要严厉追究那些具体的操办人,让他们懂得给老百姓办事弄虚作假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坚决惩处那些"不在场"却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0.
记者最近到湖南某地采访,当地一位乡长向记者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该乡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典型性,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 :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假冒与伪劣、欺诈的含义虽然有所不同 ,但都离不开弄虚作假。近年来的情况表明 :弄虚作假 ,登峰造极弄虚作假除了在数据方面外 ,假现场、假模范、假公司、假商品 (如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假钞票 )、假票证(如增值税发票、身份证、毕业证 )不断涌现 ,甚至医院的结扎手术、司法机关的民事刑事案件都有假。弄虚作假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无所不在 ,无奇不有 :1999年 ,河南鹤壁市招录公办教师时 ,…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5):93-93
游戏,是指某些特定的分输赢的娱乐行为。因其本质是娱乐,所以玩起来可以漫不经心、毫无顾忌,只要让自己和参与者高兴就行。政绩是指官员任职一方的成绩,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老百姓满意度等来衡量的,是一种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事情。然而,时下某些官员偏偏有一种本事,让政绩游戏化。游戏型政绩通常“临床表现”为弄虚作假、好大喜功、割肉补疮。这种“游戏型政绩”造成的后果,小到危及百姓利益,大到阻碍发展进程。而要制约游戏型政绩,办法是多元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一个监督主体的问题,如果只靠上级的“火眼金晴”,游戏型政绩难以杜绝。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日前,湖北省宜城市对9名只注重表面成绩,却无实际作为的花架子干部予以警告或免职处理。这种用铁腕挤除政绩中的水份,敢于动真格的做法,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由于政绩是当今评价干部能力的优劣、决定干部升迁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于是,有些利欲熏心的党员干部为骗取政治荣誉、讨得上级领导赏识,片面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地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期达到尽快加官进爵的目的。群众把这种虚假政绩称之为“注水政绩”。“注水政绩”危害甚大:一是误国。在政绩上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容易导致上层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4.
我们之所以强调注重实际,是因为现在脱离实际的东西太多,弄虚作假的东西太多.假情况、假数字、假政绩到处都有,假典型、假干部、假关系时有发生.有一个县,去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不到4000万元,而上报的却是22亿元,夸大了 50多倍;有一个县,为了完成市里分解的地税任务,编造了大量虚假的纳税人,办事人员实在想不出新名字,就将"秦始皇"、"克林顿"都写成了纳税人;有一个地区,为了全省农业节水现场会的召开,花2亿多元搞了个浩大的渗灌工程,80%没有地下管道,不能用;有一个青年,被评为全国性的杰出人物,电视台报道他"造林和兴建果园4400亩,绿化荒山40余个",但实际上他只承包了一座50亩的荒山;有一个人,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却伪造公文,堂而皇之地当了两年主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5.
党课     
正不搞"促白须以求官"那一套明代陆容在其所著《菽园杂记》中有一文,说到有人"促白须以求相"。为了个人目的,想尽办法让胡须变白以显示自己老成而争取当大官,实则是一种伪诈。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造假求官,以至于假文凭、假论文、假年龄、假政绩等不时被曝光。真与假能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的成色,决定党员干部是否具备党性  相似文献   

16.
一是文山会海,空话连篇。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结果会议越开越滥,文件越发越多,实际问题却一个也解决不了。二是贪图虚名,好大喜功。一些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安排工作时,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刻意树立“个人形象”,打造“政绩工程”,制造“轰动效应”,急功近利,不顾长远。三是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劳民伤财的达标活动,欺下瞒上,报喜不报忧。四是花拳绣腿,得过且过。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去上班就是工作了,而置当前急需解决的种种问题、矛盾于一边。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我认为,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对领导干部来说,应着重在“治假、戒浮、克软”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治假,必须端正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注重打基础,抓全面,看长远所谓假,就是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和本单位出名挂号,显示自己所谓的“政绩”,习惯于在有看头、有听头、有比头上动脑筋、用心思,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样板工程”、“窗口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有的为了“政绩”甚至不惜制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搞一些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甚至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功名。  相似文献   

18.
从严治党首先要健全党员的党性人格。党性人格是党员的人格,是从党员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党性,是用来说明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格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健全党性人格必须从讲真话开始。讲真话是共产党人党性人格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讲真话,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依纪依规问责追责,要支持、保护、鼓励敢于说真话的同志,同时要建立敢于说真话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不管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形势下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原则不能丢。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一些地方、部门和个人违背实事求是原则 ,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存在 ,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其主要表现是 :不重实效 ,大搞形式主义 ;工作不从当地实际出发 ,热衷于刮风 ,搞一刀切 ;凭主观意志定政策、作决策 ;为追求所谓“政绩” ,不顾主客观条件和市场需求 ,滥铺摊子 ,滥上“项目” ,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 ,层层抬高指标等。更有甚者 ,竟无视党纪国法 ,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 ,财政虚收虚报 ,造假空转等。上述种种弄虚作假现象…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4,(11):14-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晒出了对各地"政绩工程"的治理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华社称,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从山西的申维辰到广东的万庆良,很多贪官都热衷打造"政绩工程"。如申维辰主政太原时,执意将原本规划为绿地、公园的龙潭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