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迄今,世界上多数海洋边界争端尚未解决.而且,在许多海域划界中,由于当事国存在岛屿主权归属的争议,依据"以陆定海"原则,直接阻碍了所涉海上边界的划分,因而争议岛屿在海域划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皓 《求索》2013,(7):199-201
由于领土边界争端涉及诸多因素,单纯适用国际法难以妥善处理此类争端。因此,国际司法机构往往会依据国际法中的衡平原则对依法初步划定的边界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为我国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边界争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先证明中国所提的传统习惯边界线具有合法性,再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对该线进行衡平调整,以妥善合理地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边界争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周边安全环境息息相关。努力营造良好周边环境是中国当前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国周边安全困境深层次原因,并在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提出了解决中国周边安全困境的方法,强调文化,规范,认同,互动,制度在我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为解决中国周边安全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4,(19):56-57
正2013年10月,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众所周知,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的广西与东盟渊源流长,北部湾畔的广西合浦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而今,随着中国-东盟"钻石十年"的开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务实推进,广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为了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好广西声音,有效服务我国的外交大局和周边外交战略,中央电视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电视台联合摄制了《海上新丝路》。这部堪称引导观众关注时代变迁和发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出访印尼,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的设想。今年,"海上丝绸之路"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虽然刚刚开始,但海陆并举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亚地区作为连接欧洲大陆的战  相似文献   

6.
按通常的看法,中国的周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与中国在领土或水域上直接接壤的邻国;二是这些邻国所在的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这四个区域;三就是“大周边”,即从上述四个区域向外延伸,向西可延伸至里海与波斯湾一线,即与中亚和南亚地域相连的中东地区,向东延伸至与东南亚海域相连的南太平洋地区。“大周边”对中国极其重要大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地带,是中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与前哨,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大周边地区又是保障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和俄罗斯领土之和,占到亚欧大陆总面积的一半。俄罗斯既是中国的大国伙伴,又是区域伙伴,同时还是周边邻国,因而对中国外交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反之,中国之于俄罗斯,也具有同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上述特点,决定了"金砖四国"中两个规模最大的国家,有着无限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4,(19):14-15
正每年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政要们的思想碰撞和探讨交流都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重要力量。今年峰会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围绕"如何推动共建"发表演讲,就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海上合作、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展开讨论,寻找合作"最大公约数",达成了共识——促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本届峰会上,中国与东盟还就正式启动自贸区升级版谈判达成共  相似文献   

9.
南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复杂的地缘特性、重要的战略地位、激烈的海权争夺.中国与南海地区邻国关系密切同时又存在着敏感的南海问题.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却得到了其他争议国家"争议搁置、我先开发"的结果.在南海危机频发的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蒙关系的发展需要一次强力助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8月21—22日展开了对蒙古国的一次“走亲戚”式的友好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来再次访问蒙古。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成为中蒙建立守望相助的睦邻友好典范的里程碑。 茫茫戈壁、青青草原,这是蒙古在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印象。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距离中国首都北京有多远?答案是约1300公里,这恰与北京同上海的距离相当。如果乘坐飞机,用时不到两个小时。这就是蒙古同中国的地缘之近。而这种近还体现在宽度上。中国拥有总长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与多达14个邻国接壤,而这其中的中蒙边界便长达4700公里,两国是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邻国。对这样一个地缘联系如此密切的邻国,中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同蒙古的邻国关系?中蒙关系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怎样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