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凤山 《党史文汇》2006,(7):F0004-F0004
平型关战役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37年9月25日,率先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为配合平型关正面守军阴止日本侵略军南犯太原,在平型美东侧乔沟一线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与此同时,一一五师独立团在灵丘与涞源交界处的驿马岭也歼灭增援平型关的日军400余人。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在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不断向华北增兵。由于国民党执行了片面抗战路线,一些爱国官兵虽进行英勇抵抗,但最终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侵华日军轻取平津之后,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长驱直入,妄图"速战速决",叫嚣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鉴于民族危机严重,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并接受国民党改编,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约4万6千人开赴华北战场。八路军115师首战平型关,振奋了全国人心。平型关大捷之后,  相似文献   

3.
高凤山 《党史文汇》2005,(11):35-37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中旬,中国第二战区为保卫山西,阻止日本侵略军南下进犯太原,在晋东北内长城平型关一线组织了山西境内的首次大规模的平型关战役.战役期间的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为配合正面防守的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东侧灵丘县乔沟一带伏击日军后续部队,歼敌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与此同时,独立团在灵丘以东的驿马岭阻击增援平型关的日军一个多联队,歼敌300余人.八路军出师抗日取得了首战大捷.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03,(1):11-18
1937年9月25日,在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望风而逃的混乱战局下,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重创日军精锐第二十一旅团,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那么,历史是怎样选择了平型关的呢?平型关战役又是怎样造就了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抗日名将地位的呢?本刊将分两期为您隆重推出传记名家舒云的近期力作——《细说平型关战役》和《平型关大捷后的林彪》。  相似文献   

5.
郭静 《先锋队》2013,(16):48-51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平型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名。1937年秋天的这场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共两党军队第一次联手阻击进犯日军并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而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出的平型关大捷,更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树立了八路军的威信,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  相似文献   

6.
我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当时我在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任团长。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而第一次取得的大胜仗。它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相似文献   

7.
首战平型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动了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更加高涨,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共/“党联合抗日的主张。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十五军团改编为第115师344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到职时改为旅政治委员)。下辖第687、第688两个团。红十五军团改编后,即开赴抗日前线,迎战华北日军。9月24日夜,第115师进入平型关设伏阵地。第344旅的任务是断敌退路和阻击关外可能来的援敌。根据师部指示,徐海东命令第687团埋伏在平型关左翼,断敌退路;第688团作预备队,防备…  相似文献   

8.
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性建议──读任弼时关于八路军情况向中央的报告章学新1938年2月中,中央军委前方委员会常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从山西抗日前线回到延安.1937年9月,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以后,以机动、果敢、迅速、秘密的运动战游击战,首战告捷于平型关,...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5,(9)
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将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一个月后,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寇精锐板垣师团一千余人,取得中日开战以来我国军队的首次胜利。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又将南方八省的  相似文献   

10.
正抗日战争开始不久,阎锡山受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推动,于1937年9月20日建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共产党八路军代表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等参加了该会的领导。这是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拥有武装的、半政权半群众团体性质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它既是战争动员机关又是团结群众参加与援助抗战的组织机关和领导机关。9月25日平型关战斗结束后,10月中  相似文献   

11.
平型关大捷作为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歼灭战的大胜利,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众多的论著评说。然而,如何从红军战略转变的角度审视此次战役,学术界的详尽论析似不多见。作为八路军出师后首战的平型关战役,是否遵行了中共中央关于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变的要求?如何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评估这次战役及其历史经验?本文拟结合笔者对平型关战地的实地考察访问,仅就平型关战役在我军战略转变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第六回彭雪枫陪同周恩来会晤阎锡山八路军配合晋绥军首战平型关1937年8月27日,日军侵占张家口,进逼山西晋北地区。阎锡山拟定了“大同会战计划”,并于8月28日去代县太和岭口设立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行营,亲临指挥晋北作战。此时八路军正向山西抗日前线开进,有关作战的部署问题以及相关的事宜,必须和阎锡山达成一致意见。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于8月31日专程去太和岭口会晤阎锡山。太和岭口村位于雁门关南麓,是通向关外的必经之路。阎锡山的行营设在村东的一座民宅小院里。彭雪枫到达行营指挥部时,阎锡山正在作战室和省主席赵戴…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8)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为配合正面国民党军队作战主动寻歼敌人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下篇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  海东出任八路军──五师  三四四旅旅长,率部先头抵达的 687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战。1937  年9月,侵入山西北部的日本侵略  军向平型关挺进,企图突破晋北防  线,夺取太原。八路军第──五师  在察知敌人这一战略意图和行军路 线后,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  形,伏击歼敌。25日晨,日军精  锐坡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及第  五师团辎重部队,沿公路向平型关挺进,当进入伏击圈后,我八路军三四三旅所属第六八五团、六八六团冲向山下,猛袭敌军,在十里长沟里,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相似文献   

15.
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打响第一枪,到被改编为“八路军”,中共的部队未与日军正面接触过。红军成为八路军后,很快就遇上了平型关战斗。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的山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进攻华北、灭亡中国战略的重点地区,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敌的首战之地。 在这里,我们挥戈上阵,英勇杀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不甘灭亡的胆气,接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战绩。在这里,我们发动起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起一支支游击武装,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侯涛 《党建文汇》2011,(4):42-42
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打响第一枪,到被改编为“八路军”,中共的部队未与日军正面接触过。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很快就遇上了平型关战斗。  相似文献   

18.
刘炳峰 《党史纵横》2005,(12):12-14
平型关,古称“瓶形关”,因关前谷地形状如“瓶”而得名。“七七事变”后不久,当一支素有“铁军”称号的八路雄师与另一支自诩为“钢军”的日本侵略军在此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后,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雄关险隘便从此名扬天下了!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后所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励起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和斗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了“独立…  相似文献   

19.
"援八""援四"分别是"支援八路军""支援新四军"的简称,是中国抗战期间广大海外华侨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统领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正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相似文献   

20.
正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对赢得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红歌《在太行山上》,就是一把以战斗的姿态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歌曲中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致抗战的热烈场面,"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发自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