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正韩士英,新四军老战士,1922年生于安徽省怀远县柳沟乡周大巷。1939年6月参军,1944年入党,1946年复员退伍返乡。当年,他曾跟随彭雪枫转战豫皖苏各地,担任过司令部司号员、警卫员,亲眼目睹了彭雪枫在战场上的指挥风采,也亲身经历了其牺牲的全过程。如今,93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来,那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仍历历在目。彭雪枫:"就叫韩士英吧"我原名叫韩士清,今年93岁。1939年6月,新四军彭雪枫游击支队第一次进军淮上,游击支队二团滕  相似文献   

2.
路蔷 《广东党史》2005,(2):15-16
日前,笔者采访了周恩来当年的勤务员李学文老人。当问及他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情况时,77岁的李学文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显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愉快的相识李学文1927年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12 岁时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勤务员。1940年4月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多年,翻览史料,阅见诸多开国将帅当年与百姓鱼水深情般的感人故事,每每读来,叹为观止,受益匪浅。彭雪枫扶麦苗农家出身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视  相似文献   

4.
2002年,在七七事变65周年前夕,一位台湾抗日英烈的名字从历史深处走来。英烈的名字叫李友邦,当年第一位台籍抗日将领。7月6日上午9时,台北县芦州李宅,雄壮激昂的抗日乐曲声中,李友邦将军纪念大会开幕。十多位曾随李友邦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成员,在现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9,(8)
<正>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1932年9月上旬,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潜行北上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战略转移的危难形势下,他  相似文献   

6.
彭雪枫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酷爱学习.他曾刻下两枚印章,一枚是"书有未曾经我读",另一枚是"有书大家看".这两枚印章浓缩了许多彭雪枫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春日融融,大地吐翠,洪泽湖西岸的雪枫陵园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一位是彭雪枫的妻子林颖,一位是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在彭师长的墓前,林颖对陪同她的中共淮阴地委和洪泽县委的领导深情地说:“请你们在彭师长的墓旁竖起一块石碑,写上‘哑巴同志之墓’,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的好师长、好领导——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诞辰100周年。1944年8月,为粉碎日军向豫湘桂地区的进攻,执行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向河南发展的战略方针,彭雪枫师长率部进军津浦路西,恢复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9月11日,在围歼河南夏邑县八里庄之敌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彭雪枫师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党中央、毛主席称赞他"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陈毅在延安写的《哭彭八首》悼诗中称他"雄气  相似文献   

9.
阳光老人     
<正>"李师傅,有点事麻烦您,能下楼一趟吗?""好的,好的,马上到。"这位随叫随到、有着阳光般灿烂笑脸的"李师傅"就是75岁的李权老人。他从小落下病根,双腿一直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行  相似文献   

10.
<正>辖区群众对他无比信赖,虽然年近半百,人们还是亲切地称他为"小李子";同事对他深感敬佩,平时憨厚低调,大家都满怀崇敬地称他为"李师傅";从警26年来,他用真情温暖人心,用爱心奉献社会,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他在岗位上默默奉献,潜心钻研业务,独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李玉山社区警务工作法";他  相似文献   

11.
彭雪枫夫妇的补钉被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彭雪枫一向生活俭朴。他的爱人林颖虽然出身在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但在彭雪枫的影响下,也长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1941年,已经34岁的彭雪枫与林颖结婚。当时,彭雪枫唯一的一床被子还是几年前别人送给他的,已...  相似文献   

12.
胡昌方 《世纪风采》2014,(11):47-47
闲暇读史,几位开国将帅当年遵纪爱民的清风故事,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农家出身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视土地为父母,视庄稼为手足。无论行军打仗,还是驻训练兵,他都时刻牢记群众利益,爱惜百姓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3.
正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他投身革命20年,立下过赫赫战功,被毛泽东和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在牺牲前的3年时间里,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彭雪枫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抗击敌人及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之中。今天,在淮北大地上,彭雪枫的许多事迹仍被广泛传颂。透过这些事例,一位勤勉上进、有勇有谋、一心为民的青年将领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季格仁 《党史文汇》2002,(11):36-38
在湘鄂西,段德昌的名字家喻户晓.当年他率领红军在洪湖、湘鄂边、鄂西北等苏区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歼灭了数以万计的敌人,威震敌胆.湘鄂西人民称他是"常胜将军",称他领导的部队是"常胜之师".  相似文献   

15.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一块"功德石",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上面刻了一个名字——杨春明。他说,这个名字改变了103个穷苦娃儿的命运,给全镇4000人带来了希望。他要让这个名字像长白山一样名昭天下,像三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彭雪枫读书     
要革命就要读书,这是共产党员彭雪枫的人生追求。以未受系统教育而为憾事彭雪枫常以“未曾受过系统的教育”而深感遗憾,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以顽强的精神持续读书致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彭雪枫幼时家境贫寒,想要读点书难处很多。他先是从祖父读四书五经,后又为富家子弟做伴读。直到1922年,15岁的彭雪枫才由在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帮助,来到北京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学习,学费由彭禹廷负担。彭禹廷的资助给彭雪枫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但不久麻烦就来了,那位从未见过面的族婶不愿承担彭雪枫的学费,彭雪枫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他欲…  相似文献   

17.
"一代国士"李次山,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威震上海滩的律师界领袖、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急先锋、抗日反蒋的民主斗士.爱国老人沈钧儒在<忘不了两个朋友>、<七君子事件>两篇文章中,都极为推崇并深切怀念"一代国士"李次山,说"他一二八时期发起组织各团体救国会,我也同他在一起.他那种飞跃猛进的做法,打破了起居饮食的程序,我是简直追随不上".  相似文献   

18.
雪枫与九月     
又是九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为国捐躯已经半个世纪。 从镇平七里庄到夏邑八里庄,从丁未九月到甲申九月,彭雪枫走过了37年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经历了38个九月。九月,他呱呱坠地;九月,他英勇殉国。在彭雪枫人生旅程、战斗生涯中,多少辉煌都闪现在金色的九月。  相似文献   

19.
张治宇 《党史纵横》2007,(11):10-13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德才兼备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智勇双全,善于创造奇迹。红军时期,他月下追"叛军",单枪匹马地带回被师长裹胁叛逃的部队,被誉为"赵子龙式的虎胆英  相似文献   

20.
正初春的夜晚,缕缕柔风轻轻吹来,灯光下,神情肃然的彭雪枫来回踱着,时而弹下烟灰,时而眉宇紧锁,眼前浮现出令他气愤的一幕幕情景:山脚下,东门外的操场上,几十名"新四军战士"吊儿郎当,嘻嘻哈哈,指导员气得青筋暴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踉踉跄跄来到八团留守处,向彭雪枫哭诉,一个"新四军战士"抢走两只老母鸡……每日告状的络绎不绝,这是共产党的军队啊,怎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彭雪枫皱着眉头,背着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部长,快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