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2.
《湘潮》1995,(5)
中国共产党与卢沟桥抗战一般认为,卢沟桥抗战是国民党二十九军广大官兵在全国抗日热潮的推动下,自觉抵抗日寇的爱国表现。事实上,卢沟桥抗日烽火的燃起,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成果。"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与此...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抗战结束已经60年,对许多人而言,那或许已是一段远去的历史。如今,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早已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力量,将其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日本侵略中国凶狠残暴,对许多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但一些青年人不一定很清楚,抗战的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在战火中形成的那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多么弥足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这种精神是万众一心的精神。“起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13,(1):16-17
2012年10月20日,圆满完成了本次考察之旅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回到重庆召开了交流会。会上,团长周勇表示,“在当今中美两国的国际关系中,唯一能坐下来‘谈感情’的,只有在战时首都重庆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二战历史。”“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炮轰卢沟桥、宛平城,疯狂地向我方阵地冲击。驻守在这里的29军官兵奋起抗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人民立即投入了支援卢沟桥抗战的斗争。北平的广大青年,满腔热血,在这抗战的最初日子里,也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的大会讲话中,都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把十四年的抗战作为一个整体.国内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抗战史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编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国防大学何理教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是以14年抗战作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7.
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吴仁宝求是》。文章中提到吴仁宝的远见卓识:“华西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口袋富”,“脑袋穷”的“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的抗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作为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直到1937年8月,才在我党的多方营救下获释,于1942年病逝于四川江津。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作为曾经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在抗日烽火燎原的时代、他没有沉默,时刻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并阐述了自己的抗战主张。“暂时对国民党政府休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主义”,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给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带来严重的危害,陈独秀对此极力反对。他…  相似文献   

10.
读了《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不妥之处,望得到桂教授及广大读者的教正。桂教授的文章开头说:“时下不少‘挽救’之论。诸如‘挽救古迹’、‘挽救文物’、‘挽救传统小吃’、‘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挽救某种即将失传的艺术(或学问)’、以及‘挽救京剧’、‘挽救昆曲’…··噶之,可称为一种‘挽救运动战‘挽救文化’。”佳教授下段接着说:“或许,其中某项挽救,并非绝无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对弥漫在…  相似文献   

11.
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吴旭 《党员文摘》2009,(11):32-33
2009年春.中国国内一本畅销书《中国不高兴》,一下子又把“愤青”现象推到了国际流行议题的前台。其后,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愤青”的专家研讨会.主题是“了解中国的‘愤青’:它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能容纳200人左右的会场,坐得满满的,很多是来自各类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5.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长白学刊》今年第4期发表了简明的文章,题为《“七·七”事变前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文章说: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是经过一个由局部到全国、由部分人参加到全民参加的发展过程。其中37年后的八年全面抗战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中国军民在这以前的六年局部抗战。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样应当得到公正的评价;它所建立的业绩和体现的精神,在今天同样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60年过去了,这首《卢沟桥歌》仍然那么激动人心。当年,第29军就是唱着这首战歌,在卢沟桥畔浴血奋战,谱写出动人的热血篇章。今天,卢沟晓月依旧静静地抚摸着卢沟桥上栩栩如生的485只石狮,依旧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场正义与邪恶的交锋。1936年4月17日,通过“Th·二六”兵变上台的日本广田内阁正式决定向中国华北增兵,强化华北驻屯军。到6月上旬,日军完成广华北增兵,整个驻屯军兵力达1.4…  相似文献   

17.
王端阳 《奋斗》2006,(3):60-61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也。”(《履园丛话》)  相似文献   

18.
“把‘四步工作法’比喻成‘四部曲’,这‘四部曲’奏响了青川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首‘清歌’。”“四步工作法”究竟是哪四步?带着疑问,笔者做了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9.
正在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中华书局,2015年12月),使人们重新体会到了传承久远的"书信体"的魅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年代的家书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在这些书信中,既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也能看到普通干部战士的心灵之声。和往常单纯印象不同的是,一  相似文献   

20.
看了《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3期刊登的《关于抗战胜利后党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表述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后,觉得文中对中共中央关于抗战后建国方针的最早制定及其变化的叙述与史实有些出入,现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一、中共关于战后建国方针最早制定于何时? 《问题》认为:“众所周知,‘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最早是在1945年8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制定出来的。” 实际上,中共关于抗战后建国方针最早是在1942年6月制定、7月公布的。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5月1日,斯大林在《国防人民委员命令》中提出:“全体红军争取1942年成为彻底粉碎德国法西斯军队,从希特勒恶棍手中解放苏联国土的一年!”①受斯大林乐观估计的影响,中共中央把这句口号简化为“今年打败希特勒”,于6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