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法制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封建法律文化、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法律思想与司法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计划经济都是法制现代化的障碍。要完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首先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法津运行机制,形成以民商法为重心的反映现代化的法律体系,并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文明,加快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制现代化的变革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人类都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就是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变迁的层面,而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一种社会台面变迁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深入探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及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三个部分论述这一课题:第一部分从历史背景分析入手,具体考察我国从近代以来为实现法制现代化所走过的艰辛探索历程,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其势必然的结论;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主要介绍国情实际、国际环境和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及阻碍因素;第三部分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模式谈起,论述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三条基本途径,即:法律制度的现代化、法学和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法律组织的独立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近代化与大陆法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 ,西方法制尤其是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的深刻影响是无可否认的。这种影响 ,在清末变法中 ,在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中 ,都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在革命根据地法制和新中国的法制中 ,这种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宪法模式和体系、民刑法律体系及法典化的思路模式、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等多个方面。这一影响 ,显示了我国法制近代化和现代化的总体特征或路径。对这一影响的研究 ,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法制现代化事业即“与国际接轨”的法制建设事业 ,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历程肇始于20世纪初。作为对外来挑战和刺激的一种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回应,自1902年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等法学家“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打通中华法系同西方法治交流渠道以来,一百年过去了。这一百年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急剧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变革同步,中国法律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充满艰辛和坎坷。如果说,在过去的动荡不安的百年中,中国法制现代化着眼于探索、重整、构建静态的法律制度体系,侧重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话,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1世…  相似文献   

5.
法制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法律文明的成长与变革过程,这场意义深远的历史性变革首先肇始于西方。西方法制现代化作为原生的内发型法制现代化,由于它反映了法律文明发展的世界性这一共同规律,因而成为全球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建设应以法制观念的现代化、立法的现代化和司法的现代化为其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当前影响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阻力在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对低下;传统法律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本土现代化资源比较匮乏。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实现我国法制的创造性转化;科学借鉴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有益成分;积极转变法制观念;要依靠政府和执政党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制存在冲突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它对法律现代化进程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律受到政治的制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为礼和刑的关系,“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被认为是核心和基础,法是手段,是辅助性的,法律只是治民的工具。近代中国的法制改革,事实上走上了一条实证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治传统构造的特有的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更新现有的法律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是法学的基本范畴和重要论题。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法律文化的研究方式、法律文化研究的具体方法。同时,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乃至法制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趋向呈现出自主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互动性、反思性与整合性的特点。尽管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后果,但是,当代中国的法制仍然处在“现代化途中”,理性、自由、民主意识远没有在我们的个体生存、公共生活、社会运行和制度安排中作为本质性的机理和规定性而扎根,只有继续弘扬法律理性精神,同时沿着反思理性的路径监控防范和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1872年日本开始了银行法律体系的建设,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中国银行法在立法思想、法律体例、法律适用等方面处处可见日本法的因素。通过移植而建的银行法实现了形式上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法制的现代转型。但同时也存在立法超前、脱离实践等弊端。近代约四十年的立法进程,为当代金融法律体系的移植与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待传统因素的理性态度要求实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和"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为此,法制现代化需要在传统法制、中原汉族习惯、少数民族习惯等三个层面对传统因素进行扬弃;而这三个层面的任务分别在清末法制改革、民国立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相继展开。法制现代化阶段性的三个步骤与民族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暗合是中国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内在规律的外部表征。但传统因素在整体上遭受冷遇使法制现代化的民族性体现不足,从而导致国家法与民族习惯之间关系紧张。这个难题需要知识界和实务界以更多耐心对传统因素进行消化和吸收,将其有益因素汲取到法律体系中以弥合国家法律与民族习惯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13.
历史即将以稳健的步伐迈入新世纪,中国的法制建设正在广袤的空间进一步深入展开。当法制现代化深入向农村推进时,乡土社会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与指导人们行为的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理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形成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态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方略 ,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论的又一大进步。人治—法治—德法结合 ,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被法制现代化传承的过程 ,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对促进社会进步 ,使中华民族复兴 ,完成传统法律文化向法制现代化历史性、创新性转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它一方面是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种理论上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建构.面对法律现代性出现的危机,西方法律学者们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西方出现的法律现代性危机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何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避免法律的现代性危机,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的法制之路,是每个中国法律学者都不能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入世”与我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教育体制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它把法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旨在为国家培养高级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 ,以适应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通过认真探讨“入世”对我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现存的突出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探索适应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法学教育新途径有所裨益。一、“入世”对法律职业教育的影响我国在 2 0 0 1年 12月 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随着经济活动向全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法律全球化日…  相似文献   

17.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法制体系及其重点领域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法制体系是我们防范科技的负面作用,实现科技与人、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科技法制体系应着重从指导原则。法律构架和实施重点几个方面入手,既要重视科技法制体系的整体建设,又要重点加强对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主要科技发展领域的法律构建及法律监控。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以来在国际体系、国内体系以及决策者几个层面力量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国家身份几经转换,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到第三世界国家;从一个革命性的体系外国家到现实国际社会的一员,从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到积极承担责任的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际秩序,开始积极构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身份。当代中国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法制中,法律传统的本土资源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为当代中国法制所传承的传统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二是遗存于当代中国法制中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传统实体法律制度;三是当代中国法制所保留并改良的传统程序法律制度.这些本土资源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