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学派产生于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以后。战后流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发生了危机,而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货币主义面对滞涨一时又难以拿出良策,于是一支新的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使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发展起来。理性预期概念最早见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F·...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奥地利学派、凯恩斯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及货币主义学派比较的视角,阐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和对策。本文认为,危机爆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避免的周期性危机。危机的治理应合理运用凯恩斯政府干预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应借鉴货币主义单一货币规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发展,是以早期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流动偏好理论相混合发展来的。 1950年,货币主义的领袖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公开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奠定了货币主义丰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产生和发展新制度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被称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三大流派。新制度学派以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者自居,认为经济学必将“朝着制度主义的方向迅速发展”。新制度学派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奠定理论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凡勃仑、康蒙斯和密契尔。第二阶段,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旧的制度经济学向新制度经济学转化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是小克拉克、米音斯和贝利等人。第三阶段,五十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为  相似文献   

5.
《前线》1995,(2)
外国学者论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西方经济学各种流派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有很多论述,其中较为流行的有凯恩斯主义的、结构主义的、货币主义的几种观点: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英国经济学家约·梅·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认为,自由放任的...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危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末,大洋彼岸的阿根廷爆发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经济危机使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雪上加霜”,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使经济危机变得更为严重。在这三种危机中,经济危机是主体,其本质是债务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阿根廷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固有的缺陷与80年代初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使阿根廷在1982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80年代,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负1.5%,而通货膨胀率则居高不下,有时达到20…  相似文献   

7.
货币主义产生背景及学说渊源货币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派。该派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所以,这个学派有时也波称为芝加哥学派,或弗里德曼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在“凯恩斯革命”以后曾经出现过一段时期的经济“繁荣”: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失业人数减少,通货膨胀率降低。被认为是进入了稳定繁荣的“凯恩斯时代”。但从六十年代下半期起,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滞胀”现象,象一种流行性瘟疫迅速影响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而那些受凯恩斯主义影响越大的国家遭受打击也越大。面对这种现实,资产阶级政府及其学者不得不承认凯恩斯主义失败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举借外债。外债的迅猛增加,直接导致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及其后的金融危机。从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成因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度的外债规模.合理优化外债结构,明确举债的目的,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完善外债的风险管理,以避免发生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萨缪尔森是美国后凯恩斯主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是美国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后凯恩斯主流派与现代货币主义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中是两个主要的派别。两者在基本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上,存在着许多分歧,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而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的争论,则是两派长期论战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经济学流派。它们都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崇在发达国家对国有公司实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价格政策和过多的国家干预,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减慢了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曾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长期以来,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美称,在90年代一直被视为经济改革的“榜样”。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在2001年年底却爆发了哄抢商店的骚乱事件,陷入了举世瞩目的危机。这场危机是发人深思的。本文对阿根廷陷入危机的前因后果做了梳理,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一从深层次挖掘,20世纪阿根廷由盛而衰的历程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有关。1.片面强调发展农业比较优势,在工业化道路上步伐缓慢。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阿根…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西方国家政党在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加深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意识形态模糊、政党组织萎缩、社会功能弱化和治国理政乏力等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加深主要是西方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组织力量竞争、现代媒体发展等外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围绕着冷战后西方国家政党危机,学术界形成了政党衰落和政党调适两种观点。政党危机与政党发展并存背景下,政党衰落论略显悲观,而政党调适论不仅客观与辩证,而且也为西方国家政党通过变革摆脱危机和推进世界政党政治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本轮世界经济危机实质是主客观价值调整其偏离所引起的,会经历两个阶段的破坏。危机有三种可能的发展轨迹:比较乐观V形,中性的U型,比较悲观的W型。文章给出了三种类型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并基于危机破坏的两阶段论,认为实际情况应该是偏中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是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成熟金融市场面临的最为危险的金融冲击,已经导致了世界经济严重下滑(IMF,2008)。美国近年来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其背后却是美国宪政的失败,特别是财政立宪和货币立宪的失败。熊彼特(Schumpeter,[191811954)曾将“危机”定义为国家基本原则的崩溃,因此  相似文献   

15.
战后至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不断加强,西方国有企业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但7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80—9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经济面临“滞胀”困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盈利外,大多数企业界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使国有企业党脱危机,近年来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种种调整措施,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入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唱衰中国论不绝于耳唱衰中国论是有历史渊源的,迄今已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唱衰中国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社会即将崩溃。当时中国经济的内部局势严峻,投资过热,物价飞涨,通胀率超过18%,"官倒"猖獗,双轨制经济已经陷入泥潭。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险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如多米诺骨牌相继倒下,中国被认定是下一个崩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外论摘译     
《前线》1998,(9)
外论摘译向凯恩斯主义挑战的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作为凯恩斯主义对立面和批判者而出现的。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经济滞胀的根源。凯恩斯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把促进经济增长归结为刺激需求,实际上,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8.
经济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法则的学说。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孤立国》一书的问世标志经济区位理论的产生,并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张文忠:《经济区位论》,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观念的演变沿着两条不同的线路进行:一条线路是抛开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从社会本身来研究发展问题,表现为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论”开始,经过“基本需求战略”,走向可持续发展论。另一条线路是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走向可持续发展论。第一条线路不关心人类生存危机,其发展理论的演化不可能得出可持续发展结论;而第二条线路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两条线路在时间上并行,但跨越的理论障碍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疾向全球蔓延,不少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相继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全球经济蒙受重大损失。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灾难。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原因是金融监管不力。但从根本上说,它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