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欲念与反噬     
有一个类似笑话的故事,说有位阿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硕大的鞋子吃力地走来走去,每走一步,看上去都是"步履维艰".晚辈不明问她,她总是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这位阿婆是聪明人吗?似乎是.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08,(4):40-41
丈夫失踪有一位妇人匆忙奔跑进派出所:"我的先生失踪了,请你们帮帮忙找人吧!""告诉我他长得什么样子,也许我们能替你找到他。"一位值勤的警官问她。  相似文献   

3.
周国和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急于想找份合适自己能力的工作,于是便在一家媒体做了一个小小的求职广告。没想到,他因此碰上了行骗者。求职广告刊发当天,周国和还没看到,城区南边的一位先生就给他打来电话说,他是一家小型的民营公司的老板,看到他的求职广告,请他过去见面谈谈并约他在南边某个路口等候。周国和准时到了那儿。当打电话给那位先生时,没想到那位先生告诉他,让他的小姨子过去与他面谈。果然,5分钟后,那位先生说的他的小姨子来了。周国和问她是什么地方人,听口音是浙江人,但她支吾半天也没说个准地方;问是什么公司,她也没有直…  相似文献   

4.
他与她     
他和她,小学同桌,中学同校,同年考上了同座名牌大学,但专业不同,他是法律专业,她是学金融的。他们相爱了。大学毕业,他和她被留在同一城市,他被分到市监察厅,她被分到某银行工作。后来,他们结婚了。她和他都闷着劲地干工作,几年后,她被提升为信贷处的头头;他晋升为处级监察员。她的客人开始多起来。来人目的明确,就是通融贷款。客人前来免不了带些礼品,她坦然收下。他说她,劝她不要这样做。她扔给他一句:“傻冒儿,不要白不要。”为此他同她经常争吵。她无视他!一天,一位客人送她一叠蓝版人民币,她毫不客气地收下。他同…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带5岁的儿子上街游玩。走到阳和门城楼下,儿子被一位卖草莓阿婆的叫卖声吸引住了。我正蹲下身子开始挑选草莓,忽然有人大声说: “谁叫你们在这里卖东西?”并听见有东西折断的“咔嚓”声。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位姑娘坐在地上哭泣,一位穿制服的男人,正气势汹汹地朝我们这边走来,手里拿着一把折断的杆秤。儿子并没有在意,还在选他的草莓。“赶快,赶快,不卖了!”阿婆已经发现有情况,慌忙推开儿子的小手,拎起篮子就走。几个年轻一点的妇女,一下子从我的身边跑过,全然不顾草莓洒落一地。儿子吓坏了,赶紧抱住我的腿。  相似文献   

6.
最美的声音     
卫宣利 《江淮法治》2008,(12):61-61
好好的,她突然就发不出声音来了。晚饭后他坐在餐桌旁抽烟,她在厨房里收拾碗碟,他看着她在小小的厨房里来来回回地打转,水龙共哗哗地响着.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睡觉前,他在床头柜上看到一张纸条,她纤弱的笔迹写着:明天有雨,记得带伞。他拿着纸条.兀自发笑,这事儿也值得写个条.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相似文献   

7.
2006年冬天一个飘着雪花的上午,司法所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见到我,她失声痛哭起来,我忙扶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水,等她稍稍平静下来,我对她说:“您有什么难事慢慢的讲,我们司法所会尽力帮助你的。”听了我的话,中年妇女像吃了颗定心丸,渐渐止住了哭声,向我倒出了她的满肚子苦水……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26日,年近八旬的林阿婆在自己家里乐得合不拢嘴,她拉住再次前来探访的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手说:"感谢你们让我们母子和好!"原来,早年阿婆的房屋被拆迁,当时老伴正患重病无钱医治,无奈之下阿婆把"回迁房"卖了,以便给丈夫治病,然而儿子认为  相似文献   

9.
谁是凶手     
罗拉·巴特勒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虽然个头矮小而且是个秃项,但他的医术和为人受到许多病人的尊重。他没有结婚,却喜欢把眼睛盯在漂亮文人身上。这天下午,我为调查一件案子特地来找他。他不在,我只好在候诊室里等他。我是巴特勒的律师,由于职业需要,我常来看他。在候诊室里,除了护土,还有~位女士。她跷着二郎腿,看着一份杂志。她高挑而又漂亮的身材,使人很难看出她的年纪。我坐了一会,便站起来走到窗边想看看窗外的风景。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钟。巴特勒医生从一辆出租车下来,他穿过马路朝自己的办公楼走来,当他走到马路中间时…  相似文献   

10.
陈亦权 《政府法制》2011,(33):28-28
40岁的弗雷斯,每天出入于德国巴登符滕堡州的议政厅,但她只是一位极为普通的清洁工,并不是什么政界人物。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1,(21):3-3
@法律与生活:两岁女孩儿小悦悦惨遭车祸后,十余名路人就从躺在地上受伤的孩子身边经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是在一位捡破烂的阿婆的帮助下,血肉模糊的小女孩儿才得到救助。肇事者会受到法律的审判,那些漠然的路人呢?  相似文献   

12.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一位妇女被控告毒死了丈夫,她被传到了重罪法庭。事实很简单:她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而去追随她的情夫。几个月之后,她因为想要自己的女儿,又和丈夫恢复了共同生活。可是,三个星期之后,丈夫被一种奇怪的病夺去了生命。考虑到他生前健康状况相当好,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4.
90岁的市长     
崔修建 《政府法制》2011,(20):17-17
她是一座拥有70万人口的城市的市长。 早上起来,她先做了20分钟的健身操,然后煮了咖啡,吃了营养早餐。接着,她驾驶自己那辆普通的别克车上班。经过一个街口时,她发现有一个广告牌被昨夜的大风吹歪了,便停下车,打电话通知路政部门赶紧派人来维修。不经意间,她将车停错了位置,一位年轻的警察跑过来对她进行违章处理,虽然他一眼就认出了她,但还是照章处罚了她,  相似文献   

15.
她本是一位业务能力非常出色的职场宠儿,却郁郁不得志。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撞见了总经理的婚外情,精明的她认为找到了一条晋升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钞票流量最大的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民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印钞人每月能挣多少钱?他们每天面对花花绿绿的钞票真能毫不动心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不久前,北京印钞厂的一位女职员和记者聊起了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3A):56-57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下海15年三次创业,而她的创业与中国风云变幻的彩电市场紧紧相连。在她66岁高龄的时候又带领一班人为创维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第三次创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会相信吗?但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精神支柱在支撑她,但在我的采访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东西在震撼我的灵魂,是乐观进取的态度.还是独特的人格魅力,亦或是奉献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袁岳 《法人》2009,(11):87-87
我的一位人力资源的同事用她自己的工作感受告诉我说,其实亲和非常重要,因为在同样的事情上,亲和的领导更能让他的团队成员一起认真工作,并富有成效。她说的一点也没错,因为同样的情况下,我也有一位管理同事,在她的管理工作中可能最缺少的是亲和,因此就比较容易在同事中累积对她的成见,从而增加摩擦与矛盾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请客     
刘学成 《政府法制》2011,(30):46-46
曹雪芹不仅是位文学巨匠,也是一位烹饪高手。传说有一天他邀请两位好友到家中做客,笑问:“你们今天要吃什么?”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星期三,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法官,还有几个俄国同行和两名美国法官一道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墓碑间漫步。和其它参观者一样,这位俄国法官来到一个墓碑前敬献花圈,寄托敬仰。与其他来这些庄严的白色墓碑间的朝拜者一样,他和他的同伴们也需要向导。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为他们提供帮助,她带领这位法官来到一位陆军士兵的墓碑前,这位士兵在二战以及随後的生活中都给他的国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