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事综览     
2011年9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以色列面临空前孤立。2日,土耳其外长宣布驱逐以色列驻土大使,将土以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并中止两国所有军事方面的协议。9日,埃及数千名示威者冲击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以色列大使连夜紧急回国。埃及总理谢拉夫16日表示,奠定埃以和平的基石“戴维营协议”并不是什么圣书,永远都可以被讨论和修改。14日,由于担心约旦民众可能举行反以示威并冲击使馆,以色列政府决定撤回驻约旦使馆人员。此外,巴勒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也使以色列在道义上陷入空前被动。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在数百名军警护卫下突然闯进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访问”,声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统一的首都”,从而引发了一场巴勒斯坦警民与以色列军警之间的流血冲突。以色列调动坦克,发射火箭进行镇压,截至10月6日,巴勒斯坦死亡人数已达80多人,伤约2000人,其中多数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这场流血冲突一方面表明以色列右翼势力在最终地位谈判中坚持顽固立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巴勒斯坦人民对以色列长期霸占阿拉伯领土的强烈不满。刚刚恢复不久的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处于危急阶段。  相似文献   

3.
石路 《西亚非洲》2000,(4):75-76
5月1日 上百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开始绝食,抗议以方的非人待遇并要求立即获释。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与驻塞联合国维和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并将500多名维和人员劫为人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同以色列1992年1月24日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也紧跟着在1月29日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把相继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交称为其与第三世界外交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以色列同中、印两国的关系正常化,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也都颇具戏剧性,以色列同中国的建交,是在以色列1950年1月首先承认了新中国的情况下,经过42年之后才完成的。而以色列同印度的建交,则是在印度于1950年9月首先承认了以色列之后,也过了42年以后才实现的。关于中国同以色列关系的曲折发展,国内已有学者著文…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22日,以色列第19届议会选举结束。以“利库德集团一以色列我们的家园党”联盟为第一大党的右翼阵营获胜。2月2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授命利库德集团主席、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组建新一届联合政府。根据以色列《基本法:克奈塞特法》有关选举规定,获得总统授权的政党党魁应在28天内组建政府。3月2日到期后,因未能成功组阁,总统依法再度授权延期14天。  相似文献   

6.
亚洲 6月2-15日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和夫人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和埃及进行了正式友好的访问。 6月4日 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记者招待会上对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表示祝贺。 6月6日 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记者招待会上对少数日本议员歪曲侵略历史表示强烈愤慨。 6月6日 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会见以副部长崔禹镇为团长的朝鲜外交部友好代表团。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40年代以色列宣布独立几个月之后,就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以色列就于1950年1月9日毅然决定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从那以后,以色列与台湾只是保持非官方的商业关系。……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1日,以色列新总统摩西·卡察夫在议会前宣誓就职,正式成为以色列第8位、第11届总统,开始7年的总统任期。卡察夫出任以色列总统是隶属以色列右翼党派的东方犹太人首次就任国家的最高荣誉职务。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总理巴拉克、最高法院法官、国防军总参谋部官员等1200人参加了总统就职典礼。  相似文献   

9.
1992年6月23日,以色列提前举行议会大选。拉宾领导的工党联合左翼力量赢得120个议席中的61席,击败执政的右翼利库德集团。7月14日拉宾正式宣誓就任以色列新总理,这是他第二次担任总理职务。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拉宾将为停滞不前的中东国际和会带来新的希望。一 1922年3月1日,拉宾出生于巴勒斯坦圣城耶路撒冷。父母是从美国和俄国迁居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拉宾从小不仅很少得到他们照管,而且还承担起全部家务。生活的艰辛磨炼使他变得性格倔强而自信。1937年10月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下加利利地区卡杜里高级农校,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农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旷日持久的阿以矛盾发展过程中,以色列的地位较对方似乎不对称。以色列仅是一个1.49万平方公里的小国,而阿拉伯国家的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以色列建国初期人口只约有90万,现在总人口约有600万,而阿拉伯国家总人口约2.7亿。众所周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成立,翌日,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就开进……  相似文献   

11.
中以关系与中东问题——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采访记1996年1月24日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4周年,本刊记者乘此专门采访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就中以两国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以色列与叙利亚和谈等提出问题。以色列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潘琦瑞女士(MrsIr...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14日,美国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巴以和谈正在紧张地进行。经过长达9天艰苦而曲折的谈判,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的调解努力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当地时间10月23日签署了一项巴以临时和平协议。至此,长达19个月的巴以和谈僵局终于被打破,中东和平再现曙光。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签署可谓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协议即将签署的关键时刻,由于以色列和美国在旷日持久的“波拉德事件”的处理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色列再次提出释放波拉德的要求,美方断然予以拒绝。于是,以色列拿出“…  相似文献   

13.
巴以第二阶段自治协议的背景与影响李莉9月2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埃及塔巴就巴第二阶段自治问题达成协议。9月28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这一协议。这是继《奥斯陆原则声明》和《开罗协议》后巴以...  相似文献   

14.
1973年11月6日,欧洲共同体发表了关于中东问题的声明,谴责以色列的政策,要求以色列撤出它1967年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承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声明重申共同体愿意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对此,阿拉伯联盟表示欢迎。同年12月,阿盟派出四名外长作为特使,同正在哥本哈根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发展迅猛。2003年9月8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50多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的以色列在任总理,率领150多名随行人员对印度进行访问,将两国关系推至高潮。这必然会对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利益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印以关系历史回顾 印以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采取亲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和疏以色列立场,导致印度40多年来一直未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会议上,印度同伊朗和南斯拉夫一起,支持建立一个联邦型的巴勒斯坦政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欧亚观察》2001,(1):16-19,34
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和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作出决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决定拨款1亿美元,于1999年将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该项决议在巴勒斯坦及整个中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柳昀含 《西亚非洲》2006,47(3):69-73
在与以色列交界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及和约旦已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实现了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正常化;而另外两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尚未结束战争状态,致使以色列北部边界长期得不到确定。其中,叙以之间存在3条历史边界,即:1923年边界、1949年停火分界线和1967年6月4日线。在叙以和谈中,双方就此问题各有侧重,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成为叙以和谈屡屡陷入僵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叙以之间的3条历史边界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国际法地位该如何确定,叙以双方在和谈中的态度以及它们的法律依据又…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界关于六日战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英国、美国等国,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六日战争爆发的因素。这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主要研究点包括地缘、水资源争夺、领导人、萨穆事件、苏联假情报、报复袭击与核武器升级等因素。二是六日战争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影响,其中对阿拉伯国家影响的研究集中在惨败的原因,对阿拉伯国家经济政治与心理影响等方面。此战对以色列的影响是学界探讨的重点领域之一,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大胜的原因、对以色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三是六日战争与中东国际关系,主要包括六日战争与美国和苏联的中东政策调整、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影响。总体来看,国内外学界对六日战争的研究成果丰硕,国外学者的研究要比国内学者更深入;以色列学者研究深入,而阿拉伯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在借鉴时需注意辨析以色列和西方学者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4月20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市的杰弗逊县科伦白恩中学发生一起严重枪击事件。2名身穿黑色军用雨衣、头戴黑色面罩的少年杀手冲进科伦白恩中学的食堂、图书馆等处,狂笑狂叫着大开杀戒,导致13人死亡、19人重伤。两名杀手行凶后并未逃离现场,而且待在图书馆中,和赶来的警方对峙并激烈交火。杀手发现被包围无法逃脱后,拒绝投降,举枪饮弹自杀。据丹佛警方证实,在4月20日发生的校园惨案中的实际死亡人数为15人,其中包括两名凶手。克林顿惊呼:“再也不能发生同样的事了”科罗拉多州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