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敬平 《政府法制》2012,(26):45-45
说得夸张一点,1945年的马寅初,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个叱咤风云的经济学家,摆脱了当权者的重压,结束了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的非常生活,以教授之名重返重庆大学的讲台。 马寅初本是一介书生,自32岁那年出任北京大学教务长,这个中国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一直躬耕于三尺讲坛。  相似文献   

2.
到嵊州这座具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访问,最大的收获是参观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寅初故居。马寅初故居位于嵊州市浦口镇,从杭州乘汽车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可到达这个水木清华之地。初秋的浦口温润似玉。步入小街,两侧白墙黑瓦的旧式民居,给人一种久远古朴的感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浦时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马寅初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1882年,马寅初出生于第二进西次间楼下,因他出生干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加上姓马,有“五马”之说。  相似文献   

3.
韩长代 《政府法制》2014,(26):61-61
钱钟书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无怪乎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动情地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我还迷信钱吗? 1991年,内地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时,被他婉拒了。有人告诉他,拍了会得到一笔酬金的。钱钟书淡淡一笑说:“我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这东西吗?”  相似文献   

4.
段慧群 《政府法制》2013,(26):14-14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碰上经济学家、中国银行总长马寅初来厦大。在学校资金紧缺当头,有这么一位财经界红人莅临,厦大校长林文庆忙得不亦乐乎,大摆宴席。林校长邀鲁迅去作陪。  相似文献   

5.
犯罪经济学理论在刑事立法中的作用犯罪经济学是当代犯罪学理论之一。它是从个体出发,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犯罪原因和研究犯罪对策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假设是:(1)潜在的犯罪者对正负诱因都有反应;(2)他们同普通人一样,都追求最大的利润和效用;(3)都有稳...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兼评一种法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学界在多年的论争中达成一种共识:法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建立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中,法学界则众说不一,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法治观———“法治和德治统一”观颇耐人寻味。从表层粗略来看,...  相似文献   

7.
犯罪经济学理论在刑事立法中的作用宋浩波犯罪经济学是当代犯罪学理论之一。它是从个体出发,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犯罪原因和研究犯罪对策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假设是:(1)潜在的犯罪者对正负诱因都有反应;(2)他们同普通人一样,都追求最大的利润和效用;(3)...  相似文献   

8.
赵海怡 《政法论坛》2022,(4):167-178
科斯所代表的“法经济学”、波斯纳所代表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以及卡拉布雷西所代表的“法学和经济学双向校验互动的耶鲁学派”可以并称为当代法和经济学发展的三条进路。卡拉布雷西参与学科交叉研究所秉持的交互检验的双向思维、建构综合分析框架实现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范式,和对“法律实践所可能包含的未经分析的有效人类经验”的尊重与坚守,在克服科斯和波斯纳理论研究范式既有缺陷的基础上,为法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改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当代法学研究的发展和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5年第10期《中国监察》发表了杜晓智同志题为《“租金”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吗?──与寻租理论者商榷》的文章。文中,作者认为寻租理论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把‘租金’看作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混淆了原因和条件的关系”,有“政治虚无主义倾向”;其二,主张“消除和抑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培植和发育市场经济”。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有失偏颇。首先,“租金”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租”或“经济租”,其原意是指一种生活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超过这种要素机会成本的剩余。在早期的经济学中,它多指由于某些资源供给弹…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斯蒂格利茨说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技术革命;二是中国城镇化。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中正式将“城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城镇化”一词。  相似文献   

11.
领袖也幽默     
陈明贵 《政府法制》2013,(21):20-20
我们中国不乏幽默的领袖,邓小平就是一位冷幽默高手。1982年,他第一次访美,美国国务卿说:“中美建交,美国有很多人不支持、不理解,持反对态度,请问阁下,在中国内部有没有反对中美建交的?”邓小平随口回答:“有,台湾省就反对。”  相似文献   

12.
人物简介江平,一个让很多人熟悉的名字,一位让人敬重的老人,一位有良心的学者,一位勇于呐喊的法学家。媒体这样评价他——《中国新闻周刊》:他奠定了当代民法的基石,在乱世之后的法治启蒙中,他堪称中坚。他因法学造诣和人格魅力获得广泛尊重,被视为法学界的良心。《南方周末》:这位命运多舛的历史老人,80年的人生经历正如法治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于雁 《政法学刊》2008,25(3):61-64
《大清律例》“共犯罪分首从”条是清代处理共同犯罪的总则性律条,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共犯罪分首从”,二是“以造意者为首”。这种将共同犯罪人区分为首犯与从犯的分类方法,既不同于西方法律的“正犯与共犯”之分,也不同于当代中国法律的“主犯与从犯”之分。清代的共同犯罪制度体现了乡土中国独特的法律追求,应当引起当代法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提起李佐军,人们会想起去年六月的那场“钱荒”,他正是这场危机的预言者。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众多专家里的活跃分子,李佐军先后师从张培刚和吴敬琏两位经济学大师。不久前,他出版了新书《第三次大转型》,借此告诉社会:新一轮改革将如何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人走茶不凉:无所不在的“影子腐败”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走茶凉”,是对官场生态的一个形象比喻,意指当一位宫员失去其权力时,也将立即失去由权力带来的各种其他好处。但是中国近期的一些腐败现象却意外地打破了这一常规,许多在位时低调的官员在退休之后反而在政、商两界混得更加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6.
邓如山 《法人》2007,(6):95-95
经济学没有感情色彩,而经济学家却有感情的倾向,没有一位经济学家不是关注人的生存目的、人的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就是一门数学的、技术的、具有“工具理性”的学科,因为数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条件出发,求得一个,或是几个未知数的答案,最大值,最小值,最优化的方案实质上是一个数学的问题。经济学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法律经济学进入中国法学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张维迎、邓峰二人合著的《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一文作为个案,研究法律经济学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年龄还不算老的老律师,最近却遇到了两件尴尬事。某日,忙里抽闲之余不意在某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有位法官和上上下下都搞得很僵,有人劝他要处理好人事关系,他却撂下一句话:“大不了当律师去”。也许别人听了可能不以为然,但我却颇觉尴尬。不料,无巧不成书。春节前一位媒体的朋友告诉我,某法院公开竞聘庭长,一位法官在竞聘中败北。据其讲,败北的真正原因并非是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而是领导早已内定,竞聘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他在发完牢骚表示不满之后放出言来:“大不了当律师去”。媒体的朋友问道:“律师(这个…  相似文献   

19.
邵纯 《政府法制》2014,(26):43-43
1906年,马寅初北洋大学毕业后,公派赴美留学,先在耶鲁大学读硕士,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从12岁入私塾算起,他的读书生涯共22年.马寅初不但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而且尤善演讲,雄辩滔滔。  相似文献   

20.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