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罚从重刑化走向轻刑化,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刑法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上的作用有限性是成为轻刑化选择的现实基础;对犯罪和刑罚认识的科学化是轻刑化选择的认识基础;以人为本是轻刑化选择的价值出发点。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轻刑化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轻刑化贯穿了整个刑罚的历史发展过程。轻刑化对刑事检察工作的启示是:应严格规范侦查阶段的刑事检察工作;扩大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借鉴国外辩诉交易和量刑权制度,完善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3.
付锦凝 《世纪桥》2012,(5):51-53
近些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在刑罚裁量方面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何在刑罚执行方面探索更多地适用未成年人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刑事政策和《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及司法的研究,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方面的轻刑化建议,以实现保护未成年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管制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限制自由刑,符合刑罚轻刑化、开放化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管制刑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适用率较低,由此引发管制刑的存废之争一直不断。管制刑在我国有其理论依据和社会基础,应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完善内容,增强惩罚性,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假释制度的刑法价值为视角,着眼于世界刑法轻刑化、刑罚非监禁化的变革趋势,从假释制度法律规定及其体现的刑法价值层面,分析比较了两岸假释制度的理论涵义、体现的刑法价值、反映的刑事政策,揭示了两岸假释制度在刑法价值方面的趋同与差异,并针对大陆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假释制度修改后所遗存的争议问题及制度适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若干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助益于假释制度的刑事立法及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6.
张德军 《理论学刊》2015,(2):106-113
食品安全刑法应当保持谦抑还是扩张,不仅仅是刑法自身所能回答的问题。应当从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整体进行研究。中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总体上应表现为适度的扩张性,具体应当是罪的适度扩张与刑的适度谦抑的统一。就罪的扩张而言,主要涉及食品范围界定之适当扩大与犯罪行为方式之适当拓展;就刑的谦抑而言,应在坚持轻刑化原则基础上扩大罚金刑和资格刑的适用。在刑事立法上扩大食品安全犯罪圈的同时应保持刑罚制度的适度宽容性;在刑事司法上增强对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反应的敏锐性与及时性,强化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提高刑法的威慑力。唯此才能实现食品安全刑法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刑罚执行的轻缓化和非监禁化,是我国顺应世界法治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罚执行制度,如何更好地实施减刑、假释,是当前刑罚执行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对照刑法的宗旨与三大基本原则,不难发现,我国现行刑罚制度体系存在一些与之不相协调的非和谐因素。这些因素集中表现为:刑罚轻重的两极化倾向,刑罚与否的矛盾化迹象,刑罚对应的宽泛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报应的观念,最先的刑罚及行刑是个体化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出现了一般化的刑罚,但刑罚个体化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更加成熟丰富。刑罚个体化细化为立刑个体化、量刑个体化、行刑个体化。刑罚个体化的根基在于人本身就是具体的人。从我国《刑法》对刑罚的规定情况、监狱行刑实际来看,我国的刑罚个体化应表述为行刑管教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
李敬瑶 《世纪桥》2014,(9):28-29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的执行方式,是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保障人权,是世界刑罚轻缓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立足于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扩大财政支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是未来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钟定行 《理论导报》2012,(10):31-31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体系是刑罚执行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环节实行法律监督。因此,对社区矫正实施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检察机关主要是对司法机关在社区矫正履行职责中的五个方面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2.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改造,宽严相济的重心应落在"宽"的政策上。刑法应树立教育刑理念和目的刑思想,刑事法律应确立"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和司法转处为主要原则,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应朝非犯罪化、轻缓化、非监禁化和非刑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变革、完善我国刑罚体系购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光定 《探索》2002,(2):142-144
我国目前的刑罚体系,从总体上讲,是较科学的、合理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入WTO等社会的急剧变迁,传统观念受到革命性冲击。就刑罚理论领域而言,要改变“乱世用重典”、仅仅用阶级、伦理观点评价犯罪、夸大刑罚的威慑作用等理念。因而,需要进一步变革、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应当取消管制刑种,把劳教纳入刑罚体系,严格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14.
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正当性不在于强力的征服,而是预防犯罪,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的自由。因此,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以捍卫人的自由为目的,以社会契约论为逻辑起点,以功利主义人性论为精神内核,构建起科学合理地刑罚体系。贝卡利亚的刑罚正当性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刑罚主张,对于推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有着重大进步意义。然而,贝卡利亚的刑罚正当性思想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理论缺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历史传统、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特点,现阶段我国不宜实行教育型的刑事政策,而应实行报应功利型的刑事政策。在刑罚方面,犯罪私人成本和社会损失成本的对称、对等关系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显兵 《学习论坛》2009,25(5):70-74
我国死刑废除论存在相当的理论困境,无论从报应、功利还是刑罚人道化的角度,都不能成功地论证死刑废除论的合理性,以国际文明的发展潮流来论证死刑应当废除更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监督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三个部分。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当前,由于刑罚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健全和完善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检察监督,将对规范刑罚执行和保障执行相对人人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毕胜 《学习月刊》2009,(18):48-48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刑种,而是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重要表现。其特点是在判刑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刑罚的可能性。我国1952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规定,缓刑只适用于贪污犯罪,后逐渐适用于其他犯罪。1979年刑法对缓刑制度予以确认,进一步调整了适用缓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与实行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21世纪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统筹和指引下,我国开始探索和建立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显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需要结合本国国情,重构刑罚理念,贯彻社区矫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完善立法规制,创立符合国情的制度体系;规范运作机制,以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实证学派与现代刑事政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思想的成熟始于实证学派,而现代社会防卫运动作为一场刑事政策运动,则源于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思想。社会防卫驰有对实证学派的思想进行扬弃的一面。社会防卫运动所表现出的刑罚个别化、人道化的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