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女性主义人类学与汉人亲属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妇女人类学的基本立场和视角,以及它对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领域所造成的冲击.作者认为女性人类学的性别与实践的视角已经并将增进我们对汉人亲属制度研究和对中国妇女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理论时于新的亲属关系实践的深层含义,特别关注时同性恋与辅助生育的研究.同性恋这一行为不仅创造了极为有意思的亲属关系和家庭网络,还遵循抑或挑战了传统文化对家庭生活的期待.欧美社会中出现的新生育技术对于传统亲属制度提出了新的难题,与亲属关系相连的文化意识和价值相应地塑造了生育技术的转变,这些技术又被应用到其他社会和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不论就国际亲属制度研究而言,还是就百年国内世系学来说,林耀华的联锁体系理论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理论解说模式。在汉彝多边亲属体系研究中,传统的九族学说成为林氏汉人亲属系统研究的知识型,而汉人亲属研究的观念和经验,又成为其彝人亲属制度研究的知识型。当然,国际亲属制度研究套路同样成为他认知彝汉亲属制度的知识型。国际的和本土的两种知识型,在其汉彝研究中处于相互陈述状态。20世纪前半期,在激烈否定传统宗法宗族制度背景下,林耀华看到了汉人家族宗族制度和彝人的家支制度对于地方人民生存的意义,选择了与时代主流的批判性立场相反的立场。林耀华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为,是本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时,传统知识型的发声与陈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完全否定了亲亲相隐制度,这与现代法治精神是相悖的,也不利于保护人权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危害日益呈现。以"亲亲相隐"为道德蓝本,构建亲属免证制度,既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尊重,也是对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的尊重,避免刑法对个别轻微行为的机械干预而导致社会现实秩序的破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监护制度兼具私法和公法双重属性,一方面,监护的主体依然以亲属关系为主。另一方面,国家公权力作为监护制度的监督者和最后的责任承担者,要确保未成年人和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权益的实现。民法总则对我国的监护制度作了较大修改和完善,旨在构建起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这是法律的完善,更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  相似文献   

6.
<江格尔>是研究中国蒙古族以及北方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观念的重要资料,其中对女性角色的描绘较为复杂.女性一方面被超凡化叙述,为男性所崇拜和恐惧;一方面又被物化和束缚,失去自主意志,被剥夺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它反映了史诗时代中国北方妇女的历史地位及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7.
民间妇女法律援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民间妇女法律援助实践及笔者从事该项工作两年的体会,试图从妇女的立场出发,探讨民间妇女法律援助问题及特色.认为民间妇女法律援助和妇女维权是不同的概念,民间妇女法律援助是以妇女的需求为前提的诱致型制度创新.妇女的特殊权利障碍需要为妇女提供特殊的法律援助,并应该建立以妇女为本位的权利和援助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认为,自然科学研究不受社会、情感等因素影响,客观性是科学活动的最显著特征。但实际上体质人类学被实践为一种亲属关系研究,在本质上与文化人类学里的亲属系谱研究没有多大区别。世系学观念,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亲属体系与制度下自然形成的一种衡量个体在系谱结构中位置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元认知或知识原型,它影响了体质人类学研究,并在不同的分支领域里有不同的表现。体质人类学研究是一种"合目的"的研究。目前,该学科所获得的结论其实是所选概念、理论、知识原型及元认知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肖啸 《警察技术》2022,(1):37-41
将人员的亲属关系数字化无论在执法活动还是社会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人员亲属关系复杂,传统数据结构无法在数据全面性和检索便捷性上兼得,目前主流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优化匹配算法和关系展示方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一套全新的垂直型人员亲属关系数据结构,并创造性地提出“虚拟子女”概念,不仅能全面记录人员的所有亲属关系,且极大简化了数据记录结构。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全国人口亲属关系大数据的建设方式,并对地市级数据进行了建模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破解妇女维权的难题和困境,广东省各级妇联遵循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精神、新要求,积极开展妇女维权机制的创新实践,其突出的举措是在省、市两级行政区域分别设立"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项目。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是广东妇联组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新载体,发挥传统维权机制无法比拟的功能优势。必须从服务机构的合法化、运行模式的协调性、特色维权的新打造和制度构建等方面,推进广东妇女维权机制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1.
汪丹  汪兵 《思想战线》2004,30(1):32-37
从文化视角看,梁启超"反缠足、兴女学、倡女权"的新妇观,既没有超越传统文化"男主女从"的范式,却又能"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在西方文化大潮冲击下,中国妇女应如何与男子一道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新格局与中国转型社会中,共建中华民族"新民德".梁启超的"新妇观"是真正合乎中国国情的妇女观,而近现代以提倡女性独立人格为主导的妇女解放观,则恰恰是忽视中国国情的"西妇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而广泛的传播媒介和艺术门类,电影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遭受的性别歧视与粗暴对待。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女性题材电影的综合分析,试图解析在与"男性"电影文本相对立的女性叙事中,曾被主流电影模式普遍"英雄化"、"神圣化"的动作设计与暴力场面是如何完成性别与内涵上的深刻转换的,并探讨此种叙事方式的文化意义与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key programmatic and evaluation elements that guid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n Diego County YMCA Kinship Navigator Program. A 3-year demonstration project fund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designed to build a regional navigator system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local child welfare agency to support kinship caregivers. Kinship caregivers (relatives and non-relativ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ell-being of the children in their car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kinship navigator models are a viabl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kinship families.  相似文献   

14.
Using a sample of 16-year-old youth placed with kinship foster families in California,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ship foster family structure and foster youth's biological family contact and support. Latent class analysis was used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famil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latedness between foster youth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kinship family household. Subsequently, the respe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household structure and foster youths' characteristics, experiences, and biological family contact and support were examined. We find that the kinship families serving foster youth are represented by four distinct household types, including sibling and grandparent households. Kinship family household type i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youths' contact with siblings, closeness to caregiver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mplications for kinship foster family scholarship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岳华 《思想战线》2006,32(1):129-133
中间汇率制度是金融改革可取的现实选择。中间汇率制度思想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修订,提出“汇率宽区间”和“爬行钉住”计划;70年代以参考汇率和“最优钉住”理论为其升华;80年代将“宽区间”与“爬行钉住”结合,创立目标区经典模型;90年代,新兴市场化国家普遍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经验证明中间汇率制优于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6.
石磊 《思想战线》2006,32(3):75-79
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现实环境逐渐演变为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影像特征,“我靠虚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运用昆德拉的“意象形态”、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等理论,可以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公众把媒介环境的影像当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来把握,就会落入“托马斯公理”所预言的圈套之中,可能使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迁移创业型家族企业:对存在的和生成的社会资本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焦 《思想战线》2005,31(1):36-45
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在迁移创业型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亲缘网络是"先赋性"的社会资本,商业关系上的"结构洞"是"获得性"的社会资本。家族企业在发展中会面临信任、规范管理及发展规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两性问题的途径--"对话"通达两性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的文化传统和刻板的角色规范,在贬抑女人的同时,也使男人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为改变不合理的价值规范和社会偏见,男女两性都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向传统的价值社会发起了强有力的抗争,但事实一再地说明,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无法建构一个符合两性愿望的社会构架。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相信“凡真实的人生都是相遇的”,认为男女两性若要实现相互的和谐,最佳途径是选择对话,通过对话实现两者本位属性的回归。两性问题应由两性共同解决,对话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男性在实现男女平等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实现男女平等主要依靠女性的力量,男性只是旁观者。实际上,男性也是传统性别文化的受害者,有着改变“男强女弱”传统观念的强烈愿望,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同盟军。历史上男女双方曾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而第二次合作的条件也逐渐具备。  相似文献   

20.
广告文化的性别建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文化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而两性也被广告文化所规定,接受广告信息并依此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实际上成了“性别训练”,在整体上并不客观的性别展示只会歪曲人们的性别意识。广告文化对女性的贬损表现在对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否定,女性形象在广告文化中被物化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典范形象在现代广告传媒的推动下很容易成为某一特定地区团体的经验,最后形成一种类型化的社会性格。这要求女性保持独立的、自主的意识,正视造成性别差异的文化结构,透析男权意识形态对广告文化的支配法则,并拆穿广告文化所散布的性别迷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颠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不平衡的两性权力结构,帮助女性摆脱男权社会的宰制,实现性别构成和性别特质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