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导向。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构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人们追求社会理想的历史活动有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产生于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和多方面展开于人类现代化进程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历酝酿、初步形成、成熟、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四个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对于今天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厚重的历史依据、坚实的现实依据。在理论依据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在历史依据上,中国式现代化围绕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两大主线,历经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接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在现实依据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上升,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昂扬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景遇。  相似文献   

4.
李芳 《世纪桥》2024,(5):112-114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历史性意义,是中国前所未有的飞跃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构建了一种新的人类现代化形态,还提供了独特的文明逻辑和历史启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了历史主动性。突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发展意义,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的特殊性与发展理念,最后明确现实启示,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这一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实践定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农业科技战略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科技兴农的战略思想 ,并确定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方向。邓小平还反复强调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民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农业科技战略思想贯穿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70年的历史行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7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奋斗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探寻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7,(6)
习近平金融思想形成于决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新发展。习近平金融思想更深刻阐明了金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的宗旨和要求,阐明了防控金融风险、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和路径,阐明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金融的战略部署等,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国情的深刻认识   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  相似文献   

9.
徐海峰 《奋斗》2023,(7):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内在的生成逻辑。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才能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使命赋予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自身工作搞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邓小平文选》中对于党的建设问题,有着深刻的系统的论述,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亚细亚”,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而奠基,克服旧生产方式停滞孤立的特性;又要坚持“两个相结合”,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回归“亚细亚”,走出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广泛开展国内外文化思想的交流,使优长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发挥作用,日前,河南行政学院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政治理论学科,党史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并以之作指导。作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其它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体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党史研究无疑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一、党史研究应取实事来是的态度实事求是原是中国一句古话,毛泽东对其作了新的解释。“‘实…  相似文献   

14.
辛思远 《世纪桥》2013,(9):62-63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一直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完整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严密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经验,这对于我国继续推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5年之后的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执政党的转型和国家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转折性的意义,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这样的重大转折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全面和深入转型的需要,一方面,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提出有着历史、经济、社会和执政党哲学认识方面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后现代化国家中的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先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有着明显的重要的区别:在现阶段的中国,所谓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国家是完全不同的——特殊的发展方式积累起来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独特的政治制度促成了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注意到,目前中国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关键应该是"治理国家",也就是进行深入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民族化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初期乡村社会改造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空前的,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领导的新政权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做法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承接五四以来乡村社会改造与建设的巨大能量;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准备;确立了以土地改革为基础的总体解决方案;实施了合理有效的总体推进行动。  相似文献   

18.
姚峥嵘 《唯实》2007,(6):35-38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学思想的逻辑展开,有着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永胜 《求实》2005,(3):34-36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它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 ,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系统整体 ,在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文魁 《前线》2022,(1):36-39
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新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美好生活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居于核心地位。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对学科体系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源;美好生活是新发展理念的灵魂;美好生活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以美好生活的新范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就是按恩格斯"两个和解"的思想开创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完成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