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4月海南撞机事件以来,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降到了冰点。最近,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问美国,标志着中美军事交流又恢复正常。军事外交是中美外交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关系,而军事关系则是两国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内容,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下的中美新型军事外交关系,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义。本文从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出发,重点论述了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可以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许海峰 《前沿》2008,(2):154-158
本文探讨了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间发生的几次大的危机事件,通过对事件过程的梳理力图为读者构建一个中美两国对于危机处理的框架结构;同时指出了中美两国由危机的矛盾双方向危机的共同管理方,由军事、政治危机向经济、贸易危机转变的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三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美国国会,将向台湾出售与军事有关的零配件。中国政府对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美国政府向台湾出售与军事有关的零配件一事,早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美国政府非正式通知美国国会的时候,中国政府就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在交涉过程中,美方向中方一再解释:这批零配件是在坎昆和华盛顿中美高级会晤前向台湾承诺的,不是新的武器出售;这次只是涉及零配件,没有武器供应;在中美双方继续就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  相似文献   

5.
倪峰 《时事报告》2009,(12):48-53
从11月15日深夜11点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国一共停留了大约66个小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6代表着大顺的意义。奥巴马在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的时候,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6500字的声明比之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1997年的中美联合声明都要长,内容涉及两国军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中美关系时事述评 教学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主持人:(陆霁同学)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观看一段最近的新闻录像。 播放录像: 2001年4月1日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上空的中美撞机事件──模拟撞机图示──撞坏的美国军事侦察机照片。 主持人:(陆霁同学) 中美关系一直是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中美之间发生的每一件敏感事件都引人注目,影响广泛。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使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今天的时事述评课,我们就专门围绕中美关系,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发言人…  相似文献   

7.
2000年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台湾安全加强法案》,试图突破《与台湾关系法》以及中美三个公报的限制,重新规定美台军事交流、美国对台军售等领域的政策,虽然该法案最终未能成为美国正式立法,但是通过对近年来美台军事交流实践的考察,该法案尽管在表面上看来没有正式生效,但其实质内容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得到美国行政部门的积极实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导致美台军事关系得到了大幅度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犹如一条长河,水流充盈而湍急,虽有多个暗礁散布其间,如经贸纠葛、人权争议、军事失信以及台湾问题等等,却都无法阻挡河水奔腾向洋。中美两国正坐在航行于大河之上的同一条船内,双方虽有分歧,但须“同舟共济”。中美关系稳健之时,河水上涨,中美之舟顺风顺水;关系波折之际,则暗礁凸显,  相似文献   

9.
5月15日,由总参谋长陈炳德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代表团抵达美国,开始为期一周的访问。陈炳德这次访问可以说是与美国军方进行了一次直言不讳的平等对话,双方阐述了各自的观点、立场和关注的核心,这有助于建立新形势下的两军关系及重塑中美安全关系。过去20年来,中美军事关系很不稳定,并且随着更广泛的中美关系变动而时好时坏。过去的事例显示,每当中美关系发生摩擦时,  相似文献   

10.
半月时政     
2006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出席军事科学院第六次党代会的全体代表时强调,要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把军事科研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决策者说□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把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势头保持和发展下去。——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15日下午在会见来华参加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美国总统布什的特表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等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时指出,中美双方应通过坦诚对话、友好协商,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老百姓生活安稳,我就…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暴露了美国对我国进行侦察飞行的图谋由来已久,同时,它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美国驻日基地作为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作为美干涉亚洲事务的跳板,它的情报职能也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9,(8)
<正>4月15日,美国国务院批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并已通知国会。中国军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与台湾开展军事联系。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利益,毒化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发展氛围,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许超 《长江论坛》2016,(3):75-80
制衡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积极制衡和消极制衡,积极制衡包括积极军事制衡和积极非军事制衡。消极制衡包括消极军事制衡和消极非军事制衡。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项综合性制衡战略,其中包括积极制衡和消极制衡两种方式。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TPP问题上,美国采取这两种方式制衡中国的意图是明显的。中国对于美国的制衡应该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增强反制衡能力,着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文强 《小康》2009,(10):64-66
“请肃立、静穆。仪仗队将为你面前的这张6人圆桌依次摆上美国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的军帽与一顶平民的礼帽,这代表美国所有在海外的战斗失踪人员。”中美军事档案合作揭开了尘封6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贸易霸凌主义,与美国二战以来长期推行的经济霸权一脉相承。历史上,尽管美国表面上采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轮回的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倾向。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向来在经济因素外融入政治、文化、军事、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台海安全格局中的角色受到历史情结、美日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制约。日本对台海安全的关注在于“海上生命线”安全、“国土安全”、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和军事平衡等。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安保体制,加入美日台三边安全对话,加强与台湾的实质关系,积极发展军事力量等来防范和应对台海危机。日本的战略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台海局势的稳定;日本如果军事介入会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和恶化;从长远看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摩擦埋下隐患;最终会危及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要想做到在遭遇"先发制人"军事攻击时避免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就必须具备"后人发、先人至"或"后之发、先之至"的军事实战能力,因此确立"后发先至"军事战略,应是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必然选择。另外,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中美两国如果或一旦在太平洋上遭遇,"接触"的范围非常可能突破局部而形成巨大的规模,而且这个规模非常可能随着遭遇时间点的变化而变化,并极有可能漫延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21,(2):17-19
正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背景下,台军继续整军备战,强化落实防务自主政策,突出发展"不对称"武力,密切与美军事联系,企图为"以武拒统"保驾护航。一、优化体制结构,增进整体效能台军针对编制结构与实战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研究论证优化整编方案,着力提高联合作战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9.
图说两岸     
《台声》2022,(15):64-71
<正>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际行动进行反制。北京时间2022年8月4日12时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下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就我系列军事反制行动发表谈话称:8月2日,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此举与美方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背道而驰,是对中方严重的政治挑衅,是对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严重破坏,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巨大冲击和威胁。中方对此强烈愤慨、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20.
李贺 《两岸关系》2014,(4):28-29
<正>今年以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背景下,台美关系发展较为平顺。2014年,马英九当局为巩固台美关系,增进台美互信,在处理对美交往上将继续秉持"低调、零意外"原则,坚持"双重提升"战略,从而保持台美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