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刘玲 《法制与社会》2013,(24):162+168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是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道路坎坷,行政法治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政府在行政立法、执法过程中不依法或无法可依,司法监督不到位,导致目前的依法行政弊端重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行政立法体制的缺陷,也有行政机关对行政法律以及行政权的理解偏差,还包括行政执法及司法监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不够强硬。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当对症下药,改善立法体制,增强监督力度,使公共行政能够依法,守法,为中国法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知情权在消费者权利保护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对于平衡消费信息不平衡,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在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立法的滞后性、执法的难操作性以及监督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现状有必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增强执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加强监督等措施来不断完善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更好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所普遍采纳,国际公约也规定了这一制度以凸显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和支持.在我国因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缺失而面临一系列困境的情况下,应首先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即引入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著作权权利限制体系,然后从执法上规范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从司法上完善法律救济途径,切实给予申请人和著作权人有利的保障,从而使著作权在私权领域和公权领域的利益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4.
夏娜  刘晓山 《人民检察》2023,(11):65-68
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著作权的行政法与刑法关联性保护具有司法解释立法化和网络著作权刑法保护滞后于行政法保护的特征,存在对象范围不一、行为类型不全、主观要件限制以及处罚竞合等问题。为有效保护网络著作权,建议统一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与刑法关联性保护的对象范围、扩展刑法规制的行为类型、删除刑法中“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限制要件以及协调刑事罚金与行政罚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救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思平 《政法学刊》2008,25(5):48-51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当商业秘密遭遇侵害时,权力人可以寻求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当前,行政救济方面存在多头执法、执法效率低下和行政干预突出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商业秘密相关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明确商业秘密的行政执法主体及执法程序;加大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裁决的力度;建立司法协助行政执法的制度;提高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级别管辖;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执法人员的专项培训等措施来提高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救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赵德铸 《行政与法》2005,(7):114-116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法中著作权法规定将面临与国际法相协调的问题。其中,我国著作权法与TRIPS协议在邻接权、合理使用,出租权、权利限制、执法措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我国著作权法首先应该从法规的完善上入手,逐步缩小与TRIPS协议的差距,扩大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法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我国著作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完善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丁佳  周铁涛 《法制与经济》2010,(12):126-127,129
规范基层行政执法首先应培育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在行政执法中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公民权利至上和依法行政三种观念;其次,应抓住关键性的因素,即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再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包括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法律制度、改善和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强化行政执法的司法监督、规范及充分利用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等;最后,应通过完善立法,防止权力滥用,要完善程序立法,规范执法主体行为,提高立法质量,增加法律法规条文的严密性、规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完善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浅析如何完善行政执法及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金玲 《法制与社会》2010,(12):172-174
自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初步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机制以来,进一步推动了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工作,增强了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合力。然而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工作机制不明确、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衔接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规范立法、完善工作制度和程序、强化人民检察院监督职能等方面做了相关探讨,建议以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机关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以检察机关的查阅权为手段,以监察机关、反贪、反渎职侵权部门为后盾,构建一个从权力机关到司法机关再到社会监督的网络,希冀能对完善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9.
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帅  储敏 《行政与法》2004,(9):108-110
虚假广告已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其泛滥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不健全以及执法、监督力度不够,而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信用经济环境没有形成则是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要彻底遏止虚假广告,肃清市场,必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信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0.
侵犯著作权罪是知识产权犯罪类型之一。自1997年侵犯著作权入罪以来,我国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强。在实践中,司法解释在惩治侵犯著作权罪、充分发挥刑法保护著作权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保护著作权刑事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侵犯著作权罪需要在立法上扩大保护范围,完善罪名、罪状和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知识产权的协调保护机制趋于成熟,多手段、多维度的综合保护措施值得借鉴。美国通过行政、外交、专业机构、企业等不断强化在海外的知识产权协调保护。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逐渐完善为美国知识产权的协调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林国雄 《法制与社会》2010,(34):159-160
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加强法律监督,不能削弱。但目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有弱化的趋势,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应完善法律监督的有关立法,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监督机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法律监督活力,进一步创新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3.
陈融 《法治研究》2011,(1):50-55
两岸关于相互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ECFA的后续篇章。大陆关于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主体,另有大量地方法规和规章。台胞投资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司法程序、仲裁程序、调解和行政协调。现行法制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对"台湾同胞投资"的进一步界定,明确征用程序及补偿标准,加强执法力度及管理机制的法制化水平,增强台胞投资权益保护与WTO机制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14.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网络等新型犯罪手段明显增多,打击犯罪难度加大.实体法、程序法规制不明确,导致定性分歧、类案异判、处罚不一、量刑失衡、执法混乱和处理困难.从保护客体、定罪标准、管辖设置、调查取证着手,完善刑事立法;从适时介入执法、适度引导侦查、加大打击力度、严查职务犯罪、强化执法规范着手,完善诉讼监督;从队伍建设、调查研究、检察宣传、机构改革、涉外程序着手,完善保护体系;从加强衔接、加强配合着手,完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存在审查监督的标准不明确、监督主体多元、职责不清、监督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应建立地方行政立法问责制,明确审查监督的标准,合理划分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并建立相互协调和衔接的监督机制,以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对地方行政立法的法律监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199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制定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国务院制定了《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保护知识产权的行政法规。上述法律、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施行,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国际保护水平更为接近、协调。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将本着严肃执法的精神,正确适用上述法律和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第三人权益予以保护具有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顺应公民权益保护范围扩大的趋势,符合服务行政理念的要求。目前,我国对行政第三人及其权益保护研究不够深入,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必要加快立法,明确行政第三人的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方式,完善行政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内部和外部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美著作权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梅 《法制与社会》2010,(36):262-262
借鉴、吸收国外有关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成功立法经验,完善我国著作权的保护,以发挥其打击著作权犯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的应有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中美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理论及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有着司法保护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优势在于政府可以运用多种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效率。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等理论问题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应该是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等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总和。从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及其执行现状看,存在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缺陷和执行失范,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融合执法资源,改善执法环境,开展综合执法,改变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公诉部门的刑事诉讼监督是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及对内部侦查监督部门.侦查部门等的刑事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专门性监督.其具有法律和理论上的依据,但是检察实践中存在监督程序不完善、监督手段单一,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为此,必须完善诉讼监督的立法、强化诉讼监督意识,健全诉讼监督工作机制,进而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