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性涉法事件的法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突发的过程,群体性涉法事件在现阶段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社会转型、行政行为违法、群体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政府权威弱化等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本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复杂性以及过激性。对群体性涉法事件的解决,法律手段意义重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救济体系,才能从源头上规制群体性涉法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有特定的社会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处置不力应对乏术的表现;从调研中得到的部分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结果信息分析:行政决策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事件时失误比较大,粗心大意,控制群情不办,导致严重的财物毁损事件发生;构建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行政决策机制,演练预案,比对落实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预防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要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出发,力挽贫富差距还在继续加大的狂澜,消除发生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基础;从意识形态着眼,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消除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思想基础;从整顿司法秩序着手,让激烈冲突的矛盾在法律的框架内得到解决。从而最大幅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发生相对频繁,虽然起因都是民众为了争取自身权益进行的对抗,不带任何政治目的,但愈演愈烈的态势已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安全性议题。群体性事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更重要的是使公民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缘由,有地方政府施政方面的实质性问题,有政府处理事件行为方式失当的情况,也有国内外媒体报道不实不当的推波助澜。社会公众需要媒体来呈现群体性事件。同时,媒体应充分表达公众对于事件的认识,并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进一步推进二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协同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鲍韵 《法制与社会》2011,(18):197-198
近年来,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确处理好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群体性事件不断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实践,对公安机关如何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水平进行了思考。从加强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入手,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个基本原则,提出群体事件处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培齐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聚集在一起,以暴力或非暴力方式,公然对抗国家法律法规,扰乱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对抗性、不确定性、公开性、危害性等特点。因此,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已成为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和较大逆转的同时 ,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也随之增加 ,因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所谓群体性事件 ,是指特有的群体为满足某种要求为目的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使用集体上访、请愿、非法游行示威、故意堵塞交通等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的手段 ,向政府施压 ,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的行为。它已成为新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仅我们洪江区1998年至 2 0 0 0年就发生大小群体性事件 5…  相似文献   

8.
在不少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内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研究、录求解决对策,这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切入点,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以往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体与群体之间,是一种小团体的利益之争,如宗族间大欺小、强欺弱的暴力械斗事件。而如今群体性事件不仅仅囿于这种小团体的利益之争,更多地发生在群体与组织、法人、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之间…  相似文献   

9.
屠翩翩 《法制与社会》2012,(23):164-165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隐患.在现实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常与政府正义与否存在密切的关联,同时,政府正义也成为能否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条件.只有从政府行为、道德和制度三方面构建来保障政府正义,才能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本文从法治的角度,通过对社会群体性事件所凸显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民众的法律信仰缺失、司法功能失灵以及行政与司法权力界限不清都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段嘉庆 《法制与社会》2014,(5):185-186,203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已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然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为化解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辨析事件性质、揭示发生原因、阐释演变规律,是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前提,也是从本质上正确把握处置思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全宝 《行政与法》2012,(2):100-103
农民群体性事件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正在向着多领域、多角度方向展开和延伸。但农民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本质仍是权利问题,因此,要研究该问题就必然要对它进行宪法上的界定,进而寻求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宪法根源,最后从宪法高度找到应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规律出发,根据其发生阶段的偶然性、自发性、多变性;发展阶段的演变性、公开性和多元性;结束阶段的复杂性、失范性和危害的严重性三个阶段的特点,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策略,提出了群体性事件治理的4C模型,即公共参与、协调、沟通和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马少珍 《法制与社会》2011,(30):193-194,19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革既给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群体性事件还会不断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阐明了关于社会;中突功能的一系列观点,对正确分析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正常秩序的重大社会事件,随着近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掘其内在深层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法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发生在厦门的PX事件,由于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不仅有效的化解了危机,而且也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本文结合PX事件,简要的分析了它对我国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公民不服从——兼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仅以政治手段化解危机的方式已不足以应对,有必要秉持政治性向法理性的转向,重新审视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定位,寻找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思路."公民不服从"与群体性事件在特征上具有近似性,但因其概念、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植根于西方传统,在当下中国缺乏实现的条件.尽管如此,公民不服从与群体性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法治意义以及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公民不服从"理论仍可为群体性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黄德清 《法制与社会》2010,(25):192-194
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特殊表现形式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日趋扩大,己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于群体性事件可以借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思想来进行应急管理,所谓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望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模、参与人群等表征来进行观察,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闻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类型和危机程度。"问诊"则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通过沟通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诊"确定群体性事件的症结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次增加到约307万人次。探讨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政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