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校生”是否可以参加劳动就业?是否有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云南省澜沧县一名在校学生,参加了该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布的招工考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体检也顺利通过,然而,人事部门以其是“在校生”为由,按照惯例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难道说,在校学生就得禁止就业?而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作过任何禁止在校生就业的规定。于是,这名学生以侵犯自己劳动就业权利为由,一纸诉状将人事局告上了法庭。2005年1月7日,思茅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由人事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打赢了这场全国首例在校生“就业权”官司。  相似文献   

2.
"在校生"是否可以参加劳动就业?是否有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云南省澜沧县一名在校学生,参加了该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布的招工考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体检也顺利通过.然而,人事部门以其是"在校生"为由,按照惯例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难道说,在校学生就得禁止就业?而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作过任何禁止在校生就业的规定.于是,这名学生以侵犯自己劳动就业权利为由,一纸诉状将人事局告上了法庭.2005年1月7日,思茅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由人事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打赢了这场全国首例在校生"就业权"官司.  相似文献   

3.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是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被视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这么难,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郑功成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著名的社保与就业问题专家。  相似文献   

5.
就业风波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8,(12):34-36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于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了。但发生纠纷后用人单位以大学生未领取毕业证,仍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时有发生,导致纠纷频发。那么,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有效吗?学生毕业是劳动就业的法定准入门槛吗?江苏首例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纠纷案引出热议话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请看这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视角下的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的法律定义应为“以谋生为目的,不在正规部门,从事不被法律禁止的有收入的活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都是应受法律保护的合法的劳动就业,非正规就业并非为单一的劳动法律关系,对它的保护需要法律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力倡导人权保护,将"男女平等"写进中国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并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但尽管如此却没有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尤其是对妇女的劳动就业歧视。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欠发达省份,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更能体现出妇女就业现状的缺陷性,更能反映出我国妇女就业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本文将深入剖析贵州省妇女劳动就业现状,从法制层面分析妇女就业歧视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意在促使我国妇女平等劳动就业权的实现,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由美国商务部经济与统计处( ESC)与美国专利商标( USPTO)联合完成的报告:"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重点产业的报告".该报告表明知识产权是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背后的关键力量,同时为美国贡献了巨大的劳动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9.
刘家梁 《中国监察》2010,(15):63-63
李源潮同志在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曾语重心长地向党员干部提出"四个怎样对待",即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面对这一连串的提问,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如何作答?笔者认为,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诚、实、信、用。  相似文献   

10.
莫荣 《中国法律》2006,(6):30-31,94-96
农民工流动就业催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就业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特别是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们都在此方面不断研究分析。劳动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本文把研究视角放在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性质分析与权利实现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不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影响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因此,应当对什么是就业性别歧视进行界定,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并且在必要时建立专门消除就业歧视的机构,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国情的研究,但这种国情研究过去主要着眼于对政治制度、历史化和人口国情的研究。本在对国情研究深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国情的新概念,并从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就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模式以及劳动就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理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就业国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霄 《中国审判》2011,(8):76-77
阳光帅气中不乏威严,和蔼平凡中透露出干练——这正是张小龙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法官职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气质。对待当事人,他平易和善,总能赢得当事人发自内心的敬畏与钦佩;对待工作,他干练果断,理论功底扎实又不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经他审理的案件都能经得起理论的推敲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只有通过深化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去解决。为此,要创建同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劳动就业理论,建立同深化改革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同中国实际相吻合的劳动就业策略。当前,仍应采取适度就业的劳动就业方针,而劳动制度的各项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就业机制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被视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这么难,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郑功成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著名的社保与就业问题专家.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0,(20):4-4
媒体爆料,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事业编制人员招聘,最终录用的4人中有3名是“官二代”,即局领导的子女。对此,下关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解释为,这次招聘本来就是内部招聘,是针对没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家属的。3名入选者虽然是局领导子女,但考试成绩优秀,是考进来的。  相似文献   

18.
解读就业促进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扩大就业量。就业促进是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就业促进法草案》的第一条明确的指出: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本文通过对《草案》的解读来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探讨政府要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当承担起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起这一责任,切实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人们敬重他,歌颂他,把他誉为“党的忠诚卫士”,并用“五个一”来概述他的精神风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心一意,对反腐败斗争一身是胆,对待群众一往情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自己的要求一尘不染。”他,就是江苏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曹克明。  为了捍卫党的纯洁性,他疾恶如仇,同腐败分子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曹克明同志本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并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年前,他背负着党和…  相似文献   

20.
季差 《江淮法治》2012,(21):44-44
案例 去年年底的一天。程某骑电动车将步行的货车司机刘某撞到.致其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刘某治疗终结后,两人一起委托司法鉴定所对刘某的伤情进行评定。结论是右腿功能受限,构成十级伤残。程某提出可以按十级伤残赔偿刘某损失,但刘某不同意.认为自己是一名货车司机.此次事故造成他以后无法正常开车,所以要求提高一个伤残等级赔偿。两人为此闹到了法院,但令程某意外的是法院居然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