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法制博览》2011,(19):20-20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2.
牟丕志 《法制博览》2009,(18):63-63
我是某局的局长。对于官场上的事,我不是十分精通,不过也是略知一二的。应该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有时,官场需要聪明的学问,有时,官场需要糊涂的艺术。在关键的时候,你忽然变得糊涂起来.往往比明白更重要。由于我将糊涂的艺术运用得比较好,所以,我在官场很吃得开。我常常看上去漫不经心。其实,我成竹在胸,我们单位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  相似文献   

3.
官气     
文场有文气,官场自然也有官气存焉。官气是个笼统大概念,好比病称癌症,细分之,则有肝癌,有胃癌,有肠癌,有鼻癌,有皮肤癌;官场之官气也然,细分之,也是比较多的,有霸气,有王气,有戾气,有恶气,有脾气,有杀气,有傻气,有流里流气……曾国藩老师与洪秀全打国内战争搞内斗搞内讧是把好手,但与外国佬搞国际关系很是一般,他一生功绩都被处理天津教案而一朝丧。  相似文献   

4.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37-37
有的人的聪明,就像绳子一样,两股劲儿。苏东坡的聪明就两股劲儿:写文章,他满腹锦绣.但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好像就差远了。  相似文献   

5.
官家习气     
官场习气一脉相承,譬如作假。近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中就有个作假高手。  相似文献   

6.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7.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11,(19):40-41
晚清小说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之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由三十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官场小人物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  相似文献   

8.
官场五分类     
前辈著名诗人流沙河曾有名作《诗界五品制》,我不懂诗,但却在官场叨陪末座几十年,受此启发,觉得官场也可以五分一下。流沙河先生将诗界划为五品,用的是纵向阶梯法,从高排到低,而我将官场划为五类,则是横向平面式,叫做“排名不分先后”吧。  相似文献   

9.
吴钩 《法制博览》2009,(23):79-79
古今中外的官场或者官僚,都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许多人把从政作为人生理想,中国自古就有把“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为人生两大快事。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朝政界发展,政治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因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污染一、官场官场无疑是权力污染的“重灾区”,行政权力的腐败也是导致整体社会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是一切“污染”之根本,后面的种种污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所在。这是人们谈论最多、垢病最多、意见最大的疑难病症,体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2):99-99
<正>长期以来,我始终有个疑惑:为什么近代一些官员,在各种场合讲起话来都是那么干涩,通篇都是套话或者就是带上一些数字,予人官腔官调之感,看不到词藻的雍容,也很少境界上的高度。这种干涩的官腔官调是怎么造成的?是不是官腔官调就代表平稳,不会出任何给人逮到辫子的差错?或者平平稳稳的风格已成了一种官场文化,没有人愿意在讲话里练智慧及表现心胸气度?我会有这样的疑惑,其实是反映了我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3,(4):95-95
一件事的对或错,在叙述该件事的语言上就应准确清楚,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官僚,为了合理化他们的贪污文化,却将贪污这种事说得好像很正当,于是古代官场对贪污这种行为,遂等于根本没有道德防线。以前在读明清笔记和官场小说时,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古代官场在叙述贪污这种行为时都是占用着道德语言。例如送贿给大官权贵叫做"孝敬"、"报效";送贿给差不多的平辈叫做"彼此关照";古代的《两淮盐法志》里提到官  相似文献   

13.
李克诚 《南风窗》2014,(1):41-43
过去一年,在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为了躲避民间的监督及上级的问责,基层官场中,过于保守的心态又卷土重来,“不求进取,但求不出事、不犯错”的思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4.
距离     
禾禾 《法制博览》2010,(2):31-31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开周之君大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雄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一位雄主,但他偏偏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一个“上管天文,下管地理,中间管空气”的主儿。他不仅对官场控制得风雨不透,而且对臣民的衣食住行“悉心关怀”,甚至对臣民的家务事都“具体过问”,把中国的“圈养”式牧民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嘲骂清末官场的对联,有一联是颇为有名的。那就是把当时的两个对头,即李鸿章和翁同飨,骂在一起的那一联。有人说是别人作的,有人说是他们两人互骂,不能究其实。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09,(19):48-49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现根据古籍记载对其进行盘点,择出十大最吝啬的古代官员供各位看官观瞻。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  相似文献   

17.
新官场秘经     
“新官场秘经”,乃是一部书的名称。知道有这么一部书存在,完全属于偶然。 那天在办公室清理废纸,忽然见到了“重点推荐《新官场秘经》”的征订材料。书名一看,我就犯起迷糊来。“新官场秘经”。是新的“官场秘经”呢,还是“新官场”的秘经呢。这些东西,语言上固然不无“时代特色”,但其内容又何“新”可言呢?难道“新官场”的秘经与“旧官场”的秘经,竟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吗?据编者说,这些东西是“官官在用、时时在用、事事在用,用了几千年但做而不说,秘而不宣的官场圣经”。  相似文献   

18.
浙江湖州作家柯平有一本随笔集《阴阳脸》,对16个明清传统文人作个案分析。倘把“阴阳脸”视为双重或多重人格的代名词,那无疑以官场中人为盛,尤以贪官为盛。鲁迅在椋派和海派》一文中说:“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而人的“情状”既“隐”,其内在真实的面目和外在显现的嘴脸自然就有了“阴阳”之别。  相似文献   

19.
李克诚 《南风窗》2014,(4):41-43
<正>新一届中央纪委在开局之年甫一出手,便给公众留下惊艳之笔。落马高官数量之多、频次之快,均创历史纪录。有预计认为,接下来数月内,或还将有别的"老虎"被伏。2013年1月23日,当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首次提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时,外界对这位中纪委"掌门人"最大的印象和评价恐怕还是"务实且清醒"。时隔一年多之后,当18名省部级高官、数百位厅官密集落马,就连普通民众也感受到整个官场风气悄然生变时,恐怕再也没人会怀疑这位素来有着"复杂问  相似文献   

20.
束学山 《法制博览》2009,(21):33-33
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与李逵、鲁智深、阮氏兄弟乡间村夫相比,林冲应该算是有文化的“官方”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父亲官至提辖)。直接受高俅太尉领导,自然深谙官场文化即宋朝上层主流文化。因而,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说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