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怀东 《南风窗》2012,(15):75-76
无论使用哪一种石化能源代替核电,日本的电力成本都将上升至少50%,对日本制造业的打击不逊色于任何一次"石油危机"。7月9日1时左右,日本关西电力位于京都北侧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3号机反应堆实现全面运作,标志着自北海道的泊核电站3号机组5月5日关闭以来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日本全境"零核电"状态终结,同时也意味着自去年3月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停止运转的众多核反应堆拉开了重新运转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4):62-65
同样是成长于"寡头垄断"的国内市场,中国核电巨头们是否能像久经沙场的日本财团那样形成合力?广受关注的英国欣克利角的核电项目,无疑是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去"的里程碑。一方面,这是中国核电业首次投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核电业第一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海外拓展,和此前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援建"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对于雄心勃勃的核电巨头来说,信心获取和技术提升同等重要。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核电民用的发达国家,能参与其核电项目的兴建,无疑是一次最好的信心获取之战。尤其对未来的国内核电兴建热潮来说,这无疑会  相似文献   

3.
田磊 《南风窗》2011,(24):50-52
"核电站泄漏造成的损害,比预期的大,现在不是日本单独面对,而是集中了美国、法国三国核电专家的智慧共同面对这个问题,这也给予了我们信心。"半年多前的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核电泄漏,让日本遭遇了重大危机,与两年前民主党登台执政一样,很多人期望这些变化能给日本带来革新的良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政治舞台上依然走马灯式地更换着首相,外交事务中,对中国依然强硬,对  相似文献   

4.
蔡成平 《南风窗》2011,(8):80-82
作为菅直人的对立面,谷垣祯一虽然拒绝出任负责防灾的内阁副首相,但在救灾初期,自民党等在野党一改"万年野党"的作风,对执政党及内阁几乎采取了全面配合的态度。知名媒体人长濑隆就此评论道,日本整个核电产业都是自民党时代留下的隐患,核电罪责不在民主党,这也是这次日本朝野迅速靠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6.
金莹 《当代世界》2016,(10):50-53
正2011年3月爆发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人类六十多年核电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自事故发生以来,核污水问题、对核反应堆的报废以及除染工程等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安倍政权的态度是未来核事故处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福岛这个当前东亚乃至太平洋地区最需要关注之"岛"的态度,已成为考验日本是不是"负责任国家"的重要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章剑锋 《南风窗》2012,(6):82-84
去年3月的日本福岛核危机,让全世界的核电发展都陷入困境,反核声音高涨。中国也不例外,从普通公众到科学界,原本潜在的反核力量开始面目清晰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们要求信息更加透明,要求科技决策更加民主,这对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核电不是坏事。  相似文献   

8.
陈言 《南风窗》2012,(9):87-88
以前大报、经济类的报纸天天在说核电的重要性,似乎日本没有了核电,经济便不会发展,生活就没有了保证。不过没有一家报纸主张在国会边上建更新更大的核电站,尽管离国会很近的东京湾,同样十分适合建造核电站。在地震、海啸和核电事故发生了一年以后,这里能预见的便是5月5日前后,日本所有核电站全部停止发电。因为法律规定核电站要每13个月停机检修一次,在确保安全,征得核电站所在地政府同意后,才能决定  相似文献   

9.
陈慧敏 《南风窗》2011,(7):32-34
日本福岛电厂核灾重新唤起全球社会对核电产业的质疑和批判,让原本要迈开核电发展步伐的各国,又停下脚步。日本关东东北地区3月11日发生前所未见的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随后并发福岛第一核电厂6个机组和福岛第二核电厂在灾难后冷却系统失灵,历经数日抢救,情况已然失控,辐射严重外泄,已被国际原子能总署列为仅次于俄国切尔诺贝利核灾事件的第六级危机。日本核灾爆发,唤醒各国已蒙尘的上世纪核灾记忆,重掀全球反核浪潮。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了东亚经济危机与日本经济的长期下滑之后,许多观察家认为,东亚独特的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累赘,并且过时了。不仅日本继续保留着这一模式的多个方面(尽管它试图对其进行改革),而且,正是由于日本做出了典范,中国也正积极采纳新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各种要素。而更加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经济的成功以及"北京共识"的影响正激励着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这一模式。本文探讨了东亚发展主义模式的形成轨迹,并指出,宣称这些模式已经走向末路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