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作品的使用,著作权人享有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利等人身权,也享有发表权、许可使用权、改编权等诸多财产权。法律还为著作权设定了包括教学、公益、新闻报道等多方面的合理使用制度,为著作权行使做了一定的限制,依照这一限制使用作品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引入了著作权延伸性许可制度。延伸性集体许可制度是对著作权专有性的限制,退出权的存在只不过是让这种限制程度降低。它与法定许可在权利限制程度、作品使用对象、使用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强制集体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非成员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著作权的内容、期限和限制 著作权,也称版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占有、处理和使用自己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的专有权利。对著作权进行保护首先必须从确认其专有权开始。 著作权与所有权、债权一样有自身的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著作权主体是指基于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成果而享有著作权的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创作作品的人一般便是著作权人,其他人通过一定方式也可以享有部分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倾诉类文章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文字作品形式。由于倾诉类文章的署名比较混乱,导致此类文章著作权归属不明。按照倾诉类文章的性质判断,署名采访人或者撰稿人的做法并不妥当。一般而言,倾诉类文章多是由记录整理人在倾诉人口头陈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倾诉类文章属于整理作品,倾诉人享有口头作品的著作权,记录整理人享有整理作品的著作权。考虑到倾诉人的实际情况,为了有利于倾诉类文章著作权的行使,记录整理人可以与倾诉人签订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协议,将倾诉人享有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给记录整理人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明文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及演绎权。同时对著作权的归属、权利的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法律责任等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著作权法》在通过对作者享有权益的保护,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的同时鼓励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全社会共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使用者对享有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是合理使用还是侵权使用将更加难以区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学报编辑及其编辑部依法享有自己的著作权。学报编辑以作者身份从事创作,对自己的作品理所当然地享有著作权;在对作者稿件进行了大幅度编辑加工,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也能形成编辑个人的著作权。学报编辑部汇编有关作品而出版,应当享有学报的整体著作权及专有使用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已由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0年9月7日审核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1号令,自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着重对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的主体、内容、客体,著作权的范围、使用、限制和保护、法律责任以及仲裁与起诉等法律问题作一论述.一、著作权的含义著作权是指著作人(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科学研究、文学、艺术诸方面的著述和创作等作品所享有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因此,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是知识成果,其具有无形性、双重性、专用性、地域性、期限性等特点,故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对其作了专门的法律保护.二、著作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作者的著作权、传播者的邻接权、使用者(社会公众)的使用权,三项权利的平衡是立法者的期望。著作权法在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以平衡网络作品的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发展的必然。应平衡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与反限制。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存在着尴尬,以网络作品权利限制为视角对网络作品权利限制在今后的著作权立法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公众使用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有国际与国内著作权限制的相关立法分析,从而揭示与论证了著作权限制中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旨在使得公众无法律障碍而合法地相对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同时达到优化与平衡著作权人与使用其作品的公众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控辩平等问题是刑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实判制度在控辩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法官只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人和适用法律的裁决者。实现控辩平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结构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 ;有利于健全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不同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传承、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加强这项制度的建设,搞好我国的政党建设.我国的政党建设,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二是参政的中国民主党派的建设.笔者尝试探讨二者的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新建本科院校也应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途径是全方位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其本质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根本路径在于确立高校的独立市场法人地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在市场竞争与社会服务中获取办学资源,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本质作出了基本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本文指出,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前提是政治变迁,政治变迁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宪政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由此决定了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的方向是实现社会控制、管理和服务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要有效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就职工自身说,需切实提高其素质。这也是维护 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史实,论述苏东党脱离群众、丧失民心从而导致亡党亡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无往不胜的法宝.认真地研究和吸取苏东亡党亡国的教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