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运用生态归因,立足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一轴心、两轨道、三教化、四路径"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工作模式,即:"坚持以生态个体为中心,厘清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主客体关系,弘扬三大文化,引领思政教育文化建设,开拓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工作方法四条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一段时期内,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文化侵袭的桎梏,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局限,思政教育全压在思政课程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空洞的说教,学校教育的人本性表现不明显,思政教育功能运用尚未完整。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将人本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提,从新时代视角展开讨论,以求把握思政教育的本质特征,丰富、发展、完善思政教育方式和路径,构建"全民全境"育人环境,促进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实,提高思政教育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6年,力争云南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先进行列.云南省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创新型云南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切实履行好思...  相似文献   

4.
高校应系统规划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将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与学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工作、校园政治安全和稳定工作,以及与思政理论课创优和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广参与、讲实效的政策教育和宣传,构建符合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实际需求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鉴于卓越绩效教育和“三全育人”在理念上的契合,二者融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方向。因此,在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融入卓越绩效教育理念,促进领导作用发挥、打造利益共同体、培育质量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是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跑男"节目作为一档全新的户外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因其豪华的明星阵容、独特的创意设计和强大的制作团队,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热捧,由此产生强大群体效应的同时,必然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这种现象,高校应正视大众传媒的影响,结合90后思想行为特征探究当代大学生追捧"跑男"的理论根源,并挖掘"跑男"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跑男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借鉴"跑男"的制作理念来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运用"跑男"的传播特性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习"跑男"的营销策略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日渐成为主流网络社交服务手段。它以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能否成功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索新形势下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1234"模式,即树立一个理念、把握两个方向、做到三个结合、采取四项措施,以期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