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为辛亥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它既加速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变革,又为中国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大众传媒又体现了新的发展价值。传媒的媒介日益多样化和现代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如何正确引导大众传媒发展方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状与未来:印刷类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与未来:印刷类大众传媒与当代青年的互动■张纯颖当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具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时候,对大众传媒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探讨其特征及发展走向,无疑将对大众传媒本身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作为大众传媒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在对公安工作进行监督和促进的同时,也对公安工作,特别是侦查工作形成冲击。大众传媒职能的负面转化,使其成了传播、泄露侦查手段细节,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应当出台一部专门法来规范大众传媒播报的范围、要求、原则,明确新闻监督的权限及其法律地位等,将新闻活动完全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建立第三方监督制度,形成大众传媒和公安侦查良性互动的局面,以突显大众传媒的正面、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4.
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与社会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心理的提升过程,大众传媒对社会心理具有双重影响。它通过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舆论的引导与监控,可以对社会心理起到引领、沟通、整合、控制、提升等作用;它作为双刃剑又能扰乱社会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在内容上、方法上扬长避短,加强对社会心理的引导与控制,促进心理态度的同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大众传媒为国家发展、社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 ,它被赋予更加艰巨的任务 ,也面临着全新挑战。新的问题既阻碍着大众传媒优化效应的实现 ,也影响着全面小康的建设。从大众传媒与全面小康的互动关系入手 ,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才能获得同依共存、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数字影视和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迅速普及,大众传媒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意识。如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样,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也会成为“社会垃圾桶”,传播的内容中经常充斥着色情、暴力、怪诞等内容,这些负面有害的信息对犯罪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01,(6):4-7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巨变、社会重大发展的世纪,21世纪更是全球激烈竞争、日新月异进步0的新世纪。世纪交替,千元复始,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新的伟大进军,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事业也将迎来新的世纪跨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带领广大妇女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谋求男女共同进步与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妇女权益,具有较宽泛的内涵,它包括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直接体现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妇女的生存权和…  相似文献   

8.
武中哲 《青年论坛》2006,5(2):140-14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显著。社会发展要求大众传媒的传播行为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同时,它应不断克服自身的弊端,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不断调适自身的传播行为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但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别限制,我国大众传媒存在极大的地域差异,着重体现在"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只有深刻了解这种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大众传媒产业。利用统计方法对我国农村大众传媒发展的地域差别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城乡对比发现,城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电视频道城乡覆盖差距和城乡网民普及率差距导致了大众传媒发展的城乡差别。通过省域对比发现,宁夏等省份广电通信覆盖率落后,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受众媒介普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5):92-93
杨仁忠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10期撰文认为,在大众传媒时代,金钱和权力侵入媒体,原来作为公共领域机制的公共传媒消解了自身的公共性原则:大众传媒与国家势力的合作使它背离了非政府原则,从而使公共领域丧失了对权力的批判精神;大众传媒与商业的合谋则使它又背离了非商业化原则,从而使公共领域受制于市场逻辑。这样,民主、自由、自治的公共领域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虽然“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已经成为本世纪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常常用到的一个概念,被运用到解读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议题中,并且日渐升温,但是,对于大众传媒、公共领域、公民社会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作为连接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概念的关键词——“公共领域”的内涵与适当性,尚缺乏必要的梳理,也较少在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清晰把握的基础上来分析国内的媒介现实。  相似文献   

12.
无意识教育是一个具有天然优势的领域,它与有意识教育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立足军队建设的目标和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无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应着眼现实,遵循思想形成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从军营文化、科学带兵、大众传媒、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与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社会地位优势不断提高,对青年时尚的流变有直接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大众传媒在青年时尚的兴起,发展这一变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作用,分析了青年时尚对青年自身产生的多层面影响及大众传媒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1997年,全国曾有16位省委书记或副书记撰文,表达对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和主张。同时,各级政府努力从政策上改善妇女的生存发展条件,使得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地位有所提高,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远没有像对人口、环境、资源等国策那样深入人心,贯彻得力。因此,有必要专题研究如何认识、理解和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问题。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理论基础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 ,媒体与政治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密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大众传媒的联系日益紧密 ,尤其是大众传媒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给女性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女性身份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妇女的主体性,增加了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导致了女性受众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扭曲化和女性价值的误导,我们应该把大众传媒与女性教育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如何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倡导成为民间组织和团体在公民教育和政策倡导中所关注的焦点。一些组织,例如  相似文献   

18.
金旭 《中国妇运》2002,(12):38-38
“男女平等”属于一个历史范畴,既有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是与整个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进一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一定会促进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男女平等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说没有社会的发展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的发展观,是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观。广大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妇女运动的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妇女为本,努力满足广大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日红  李明舜 《求索》2007,(3):98-100
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法;从人权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它是一部调整男女两性社会关系,体现先进性别文化的法律;全面认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男女两性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