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5年10月12日是“国际减灾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减灾宣传教育,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启动了“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总体目标定为: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在2005年到2010年的减灾规划中把社区减灾列为重要内容。2004年10月,民政部开始在全国推行“减灾进社区”活动,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减灾进社区活动也成为2005年民政减灾工作的重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推行“减灾进社区”的活动中有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碰到不少困难。怎样进一步推动社区减灾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减灾进社区’活动专题报道”专栏。希望能给各地的社区减灾工作提供不同的视野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宣勇 《中国减灾》2005,(10):F0003-F0003
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馆举办“应急管理进社区”活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贾治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等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成功减灾案例.推广地方减灾经验.增强公众的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4.
所谓“社区减灾”,顾名思义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减灾工作或者在社区层面上开展的减灾活动。所谓“减灾示范社区”就是对特定范围内的社区减灾工作有示范和表率作用的社区,这种示范和表率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减灾进社区活动具有科学的理念和明确的宗旨与要求;二是减灾进社区工作整合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源,在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各项与减灾进社区活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得到加强,能够保障社区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社区群众对社区减灾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一定指标,取得了上级部门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4,(6):35-35
5月12日下午,由安徽省减灾委、合肥市减灾委主办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合肥市庐阳区杏花公园举行。活动包括文艺演出、成果展示、科普宣传和应急演练等内容。安徽省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梁卫国一行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中国减灾》2011,(12):60-60
2011年11月12日,“李嘉诚基金会捐助‘5·12’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社区重建”项目在小鱼洞镇大楠社区举办社区减灾日系列活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方志勇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考察社区灾后恢复重建、开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举办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内容。活动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7.
姚瀚 《中国减灾》2011,(11):F0002-F0002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作,2011年lO月19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苹果)社区举办“减灾从社区做起——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00多名社区居民在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地图的指示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全国率先使用民政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图,是北京市防灾减灾工作在创新应急管理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凤山 《中国减灾》2010,(7):46-47
今年5月12日是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为“减灾从社区做起”。湖北省各地、各单位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领导重视活动组织有序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湖北省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张岱梨要求省减灾办对全省防灾减灾日活动进行部署,务必取得实效。省减灾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谢松保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制定全省活动方案,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减灾委下发到各市、州、县政府和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2011,(5):F0004-F000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上海市应急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会同教育、公安、卫生、气象等相关部门,从5月9日至5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组织开展了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带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带着广大群众渴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的真诚期盼,2013年5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了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通化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果,普及了防灾减灾文化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力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1):F0002-F0002
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10月11日下午,由民政部、教育部共建的“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等50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了火灾避险自救演练,与会人员观摩了演练。学校远离灾害 学生安全成长——第17个“国际减灾日”活动掠影!本刊记者@徐娜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05,(7):23-25
近年来,“减灾进社区”活动逐步成为社会热点和民政工作的重点。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减灾进社区”活动中工作成绩突出,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31.12万人,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人口258.4万人,在这样一个大城市能把各项减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其经验很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2005年6月20日至24日,为了对青岛社区减灾工作有一个整体把握,国家减灾中心派员赴青岛了解社区减灾工作开展情况、社区居民减灾活动参与情况以及当地社区组织的方式及志愿者参与方式,并对青岛市减灾进社区的背景、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陈罡  李武 《中国减灾》2010,(2):42-42
2009年4月份以来,湖北省竹山县民政局采取五项举措,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从强化防灾减灾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应急机制、进行实战演练着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和居民自我防范的水平,加快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步伐,提高了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1,(11):59-59
2011年10月12日,为了迎接第二十二个“国际减灾日”,黑龙江省各级减灾委及民政等有关部门,以城镇社区为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10月12日上午10时,黑龙江省减灾委、民政厅、地震局等部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家乐福门前广场联合举行了“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彩虹门、宣传标语、宣传板和咨询台进行减灾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作,2011年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苹果)社区举办"减灾从社区做起——应急疏散演练"活动。200多名社区居民在社区应急广播系统、社区应急疏散避险地图的指示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有  相似文献   

17.
陈罡  李武 《中国减灾》2010,(3):42-42
<正>2009年4月份以来,湖北省竹山县民政局采取五项举措,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从强化防灾减灾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应急机制、进行实战演练着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和居民自我防范的水平,加快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步伐,提高了社区居民防  相似文献   

18.
社区减灾是现阶段各国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战略。只有将社区减灾工作做好,发展全民防灾减灾才有了基础。 从被动到主动 “2011年5月1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地区突然发生5.2级地震,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协助居民撤离。”  相似文献   

19.
鹿宝光 《中国减灾》2008,(11):31-32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民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把应急减灾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面向学生”,开展多种形式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围绕地震、卫生、消防、安监、人防、气象等有关内容,全面普及有关防灾减灾知识,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接到“险情”,到成立“前线指挥部”,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时间——在今年主汛期到来之前、“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即将来临之际,5月3日上午,山东省未雨绸缪,在2010年遭受严重洪灾的禹城市举行大规模洪涝灾害应急救助演练。此次演练由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