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贺敏学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妹妹贺子珍。兄妹相聚时的酸甜苦乐贺敏学调福建后不久,贺子珍也离开了上海,迁居南昌。一是因为老战友陈毅已从上海调往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二是由于朱旦华(原毛泽民之妻)的丈夫方志纯(方志敏之弟)在江西任副省长,他们和江西方面都能提供照料。一个家,便天各一方了。贺子珍到江西后,江西省委考虑到她的特殊身份,安排她住南昌市三伟路一栋带有小院的二层楼里。这里幽静而安全,离省委只有咫尺之遥。江西省委对她的住处、行踪实行严格保密,并精心照料,给她以副省级待遇,配备了小车和司机、炊事员、保姆,还专…  相似文献   

2.
红军时期,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就成为江西永新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第一任妇女部长,17岁领导永新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第一个女战士。在井冈山上,18岁的她与34岁的毛泽东相识相恋,并于1928年结婚。之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支持毛泽东的工作和照顾他的生活上。尤其是在毛泽东身处逆境的时候,贺子珍凭着自己的爱心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陪他度过了那段最难熬、最痛苦、最艰难的日子。1934年10月,她和毛泽东一道,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如当年…  相似文献   

3.
我怕见贺子珍,可和她分手时竟依依难舍 1947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在哈尔滨的东北局工作.那时,我已奉命从华东撤退到了东北后方,上级通知我去哈尔滨看她.说实在的,我却不想见她,或者说怕见她.为什么呢?因为听到过许多关于贺子珍的传说.既有过去的,也有当前的.无非是说她性格暴烈,脾气急躁,而且患有精神病,住过疯人院,至今神智不正常.但领导说,贺子珍回国后非常想念多年未见的亲人,你就代表贺敏学去看看妹妹吧.  相似文献   

4.
杨晓璐 《学习导报》2011,(14):48-50
红军时期,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就成为江西永新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第一任妇女部长,17岁领导永新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第一个女战士。在井冈山上,18岁的她与34岁的毛泽东相识相恋,并于1928年结婚。  相似文献   

5.
红军时期,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就成为江西永新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第一任妇女部长,17岁领导永新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第一个女战士.在井冈山上,18岁的她与34岁的毛泽东相识相恋,并于1928年结婚.  相似文献   

6.
满古子带着人来到总前委机关所在地后,他安排布置好其他人,便自己一个人悄悄来到毛泽东所住的庭院外,翻墙入内,接近窗前,探着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里面。他不但看清了很有威慑力的毛泽东,同时也看到了能征惯战、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贺子珍。这贺子珍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红军战士都知道,有一次贺子珍同  相似文献   

7.
刘畅 《学习导报》2010,(24):48-50
贺子珍诞生在江西永新。她和毛泽东有6个孩子,唯一活下来的,只有女儿李敏。待到唯一的外孙女出世时,毛泽东用自己最钟爱的梅花,为她取名"孔东梅"。从一生痴情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在红军的队伍中有一位身材欣长、一身戎装的女战士,她就是闻名井冈山的“双枪女将”贺子珍同志。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吉安县委妇委、妇女协会组织部部长等  相似文献   

9.
<正>到永新,不能不提贺子珍——她是永新儿女,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纵观整个中国革命的洪流,也不能不提贺子珍——她和她的一家,是这洪流中最昂扬的一簇浪花。下午,到了永新县。我们在贺子珍纪念馆前久久凝望——她和毛泽东在永新的雕像,英姿勃发,一派拿云捉月气概。贺子珍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在20世纪20年代,为推翻反动统治,她们一家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她的父母暮年参加革命,矢志不移;  相似文献   

10.
贺子珍这个名字在人们眼中总是与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多年来人们关注更多得是她与毛泽东的婚姻悲剧。可在红色革命的历史中,贺子珍不仅是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出色坚强的女红军战士清晰地存在于许多革命亲历者的记忆深处。作为长征中的“30女杰”之一,贺子珍的长征路见证了她作为一名女革命者的坚强无畏。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贺子珍和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叶坪住了下来,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又随军去了前线。这时,毛泽东已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们的错误打击。1932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免去了在红军中的职务,被迫离开前线,回到瑞金。  相似文献   

12.
《党史纵览》2012,(1):53
毛泽东与贺子珍是1927年10月在江西宁冈县东源乡大仓村一户姓林的人家中相识的。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与袁文才在江西宁冈县东源乡大仓村一户姓林的人家中第一次会见时.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了手下的部将后.还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  相似文献   

13.
贺怡之死     
贺怡,毛泽覃的妻子,贺子珍的妹妹。1927年同哥哥贺敏学、姐姐贺同时当选为永新县临时县委委员,后一直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一度与党联系。西安事变时,她重新与组织接上关系,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自杀以示共产党员的气节,但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延安,毛泽东为她术单上签了字,手术后,她的胃只剩下三分之一,人也瘦得只有80多斤,仍然不倦地工作着。东北全境解放前夕,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李敏从苏联回国,住在哈尔1949年5月,毛泽东派人到哈尔滨把毛岸青和李敏接到自己身边,但没让珍同往。这一年,毛泽东见到了贺怡…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4)
贺子珍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最具革命性的革命者之一。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她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作为一个先进的革命女战士,她始终努力走在革命的前列;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许多。贺子珍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的革命生涯曲折多变、坎坷辛苦,却从不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是党的历史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春,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里,笔者来到上海华东医院,拜访了正在这里疗养的贺子珍。笔者拿出 10多张几十年前的已经发黄的老照片,请她辨认。贺子珍一张一张地细看。突然,她眼睛一亮,指着一张年轻人的半身照片,显得十分激动,连声道:“欧阳洛 !欧阳洛 !”   贺子珍凝视着欧阳洛的照片,思绪把她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令人难忘的岁月…… 初识欧阳洛   1926年 6月的一个夜晚,永新县城秀水小学的一间教室里,灯火明亮。一位身穿长衫、面容清俊的青年正在讲课。黑板上写着“阶级、阶级斗争、革命”几个刚劲秀丽的粉笔字。   贺…  相似文献   

16.
出生在战争中的李敏,小名娇娇,才一岁多,妈妈贺子珍就去了苏联。她先后被寄养在陕北的农民和干部家里,会走路时进了延安保育院。毛泽东安排才4岁的娇娇到苏联,她在苏联卫国战争艰苦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也使她对自己的母亲贺子珍有了非同寻常的依恋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贺子珍是参加长征的31名女红军中的一员。长征途中,她经受了别人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因为她生了孩子,这是她和毛泽东的第四个孩子。但这个孩子生于何时何地,命运如何,迄今鲜为人知。老红军刘英撰写的长征回忆录《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中说:“贺子珍怀了孩子,谁也没告诉,跟着队伍走,在长征路上生了孩子,只能撇在老乡家里。”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在访问长征路后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有一段比较详细的记述:“很可能是在刚刚过赤水河以后,悲惨的遭遇再次降临到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身上来了。一天晚上九时,在傅连璋医生的看护下,她生下了一个女  相似文献   

18.
一、贺子珍父亲的历史错位 贺子珍的父亲系贺焕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有的文章和书籍写成了贺词元.有的虽然写了贺焕文.却又讲贺焕文原本是江西安福县的县长,显然把这两个人混淆了.最能说明这种情况的有两本书.  相似文献   

19.
等待30年的北京之行贺子珍1928年与毛泽东结婚。在毛泽东最艰苦的10年革命生涯中,她陪伴左右,并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岁月。后两人因误会发生争执,贺子珍于1937年冬天去苏联疗伤。苏联之行,并未取出贺子珍身体里因战争而留下的弹片,反而增添心伤累累。  相似文献   

20.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地。庐山,又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此得名。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山上有险石、峭壁、清泉、飞瀑等胜景,林木郁郁葱葱,江湖水气郁结浮聚,云雾弥漫。登临此山中,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毛泽东是提前到庐山的。他的情绪很好。虽然一路风尘,但是毫无倦意。他对迎接他的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夫人水静说:“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一个压在毛泽东心底多年的愿望突然升腾起来:见见贺子珍。这愿望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