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6):41-41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渭“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一二条规矩,它们是。  相似文献   

2.
眭达明 《各界》2014,(9):72-76
赵烈文既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和心爱弟子,又是晚年曾国藩无话不谈的朋友。赵烈文能和曾国藩发生交集,就是四姐夫周腾虎(字弢甫,也写作韬甫)推荐的。咸丰十一年(1861)冬天,赵烈文第二次进入曾国藩幕府不久,朝廷命曾国藩举荐人才,曾国藩特别保举了六个人,其中称赵烈文“博览群书,留心时务”,朝廷诏令咨送曾国藩大营录用。  相似文献   

3.
刘继兴 《各界》2013,(2):68-71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六次辞去高官,为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4.
刘绪义 《各界》2014,(2):75-78
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胞弟,字沅甫。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后又师从湘军统帅、大儒罗泽南。湖湘文化独特的理学传统和经世风气,以及曾国藩的言传身教,都对曾国荃政治理念的形成起到了极大作用。曾国荃“自谓是笃实一路人”,把治国经邦作为人生追求。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意,咸丰二年,仅举优贡。  相似文献   

5.
刘国辉 《学理论》2009,(7):106-108
曾国藩之所以由一名中下层汉族儒生地主崛起而为居功至伟的晚清封疆重臣和被誉为“同治中兴第一名臣”.是与其幕府僚属的谋划与用命分不开的,而他的幕府僚属的崛起又是曾国藩重用、保荐和提携的结果。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结合.源于思想意识上的共鸣和政治利益上的互补,他们作为中下层地主、官僚、士绅之间的“弱弱联合”造成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相对强势,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12):41-41
谁都喜欢别人恭维自己,即使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也不能免俗。一次晚饭后,曾国藩将手下的几位幕僚找来聊天。说着说着,大家谈起了当世的英雄豪杰。曾国藩感叹:“若论当世之盖世将才,惟彭玉麟和李鸿章耳,吾不及也。”  相似文献   

7.
胡忆红  许洪梅 《学理论》2010,(4):147-148
迄今人们根据徐宗亮《归庐谈往录》中一则史实,认为曾国藩在北援中采取了“按兵请旨”的战术,拒不北援。本文以相关资料为依据,研究考证了该则史实。首先,该则史实存在推测成份,且是一例孤证,可信度不高;其次,李鸿章是支持北上“勘王”的;再次,张芾、李续宜二人对曾国藩决策的形成影响很大;最后,“请旨遵行”与“按兵请旨”被徐宗亮混淆了,前者亦不是拖延敷衍之计。由此可以证实该则史实记载不切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各界》2011,(1):54-55
官做到一定程度,说起话来常常是很温吞的。曾国藩官做得大,说起话来滴水不漏,但他有句话比较猛:“不信书,信运气。”曾国藩是科举举仕,为什么又说官场当官是靠运气呢?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1.
魏羲之 《各界》2011,(10):74-75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湖南岳麓书社编审唐浩明,是近年来出版界也是读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物。今年10月,《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出版发行,到12月初第一版三万册已全部售完。目前,他又开始编辑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的集子。 在出版界,唐浩明是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名人: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辑出版的30册15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至今已售出  相似文献   

13.
俭以养富     
顾伯冲 《党政论坛》2010,(16):43-4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代圣贤诸葛亮如是说。俭,何以养富,是最近阅读《保富法》一书所悟。此书系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著。  相似文献   

14.
宋宗桃 《党政论坛》2008,(18):13-13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相似文献   

15.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曾国藩,在官场腐败、吏治糜烂的晚清王朝,清廉自守,表率百官,他的廉洁自律方法切实管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学习借鉴曾国藩的养廉方法,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守家训特立独行 聂其璧出生于1900年,在她出生前,父母已育有7儿3女,聂其璧是第11个孩子,后有一幼弟.聂其璧的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其父聂缉是当时的上海道台(相当于今上海市市长). 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幺女,按照湖南话,大家称她“满小姐”,后被人尊称“崇德老人”,她一生秉承曾家家训,起居定时,饮食节制,勤俭持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伎求诗”数遍,其书法颇得父亲真传,当年京沪大多上流家庭都挂有她的墨宝.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子女已经成年,仍随时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相似文献   

18.
胡元 《各界》2014,(6):48-50
1864年7月21日,曾国藩收到了那条他期待已久的消息——九弟曾国荃发来了攻克天京的捷报。六天之后,曾国藩等来了慈禧的嘉奖。慈禧在上谕里祝贺湘军攻下天京,还赏曾国藩太子太傅衔,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  相似文献   

19.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框架,经儒家的传承,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国藩,清末理学大师,深谙传统文化。事实上,舜文化中的家庭伦理、立德诚信、政治伦理无不在他一生的为人处事上得已体现。可以说,曾国藩的伦理思想是舜文化在他身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20.
唐祖宣 《党政论坛》2012,(18):53-53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