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到近代中国留学的渊源,推重曾国藩和李鸿章者居多,但真正的"中国留学生之父",却是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容闳。1850年的耶鲁大学,可能不似今天这样显赫、知名,但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它吸收了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进校读书。20多年后,正是这位青年以中国官方代表的身份带领120名中国幼童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先河。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美,都特别提到耶鲁大学和容闳的名字,以此作为中美人民200多年友好交往的光辉例证。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中国能否追赶美国?如果能够的话,追赶美国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知何追赶美国?哪些方面是我们追赶美国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首先.中国将明显缩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相对差距,GDP总,居世界首位。1978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CDP总量的23.0%,2000年为60.6%,进而在2015年左右超过美国。但是,那时中国人均GDP仍然大大低于美国,中国人均GDP由1995年相当于灸国的1/10上升为2015年的1/5。因而,给小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其次,中国将应优先缩小在人类发…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院于3月4日抛出了一份所谓《2001年国别人权报告》(以下简称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再次进行攻击,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针锋相对,3月1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文章用大量例证说明美国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奉劝美国政府放弃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的做法,顺应国际人权领域合作与对话的时代潮流,多做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情。中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举行座谈会,批驳美国的人权报告。  相似文献   

4.
武际良 《友声》2006,(2):36-40
2005年7月19日,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美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杰出的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05—1972)诞生一百周年。1928年,年轻的斯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揣着从纽约股票交易中得来的800美金,挎着一架旧柯达照相机,在开往远东的“拉德纳”号轮船上当一名临时水手,横渡太平洋,寻找“东方魅力”。他原打算只在中国逗留6个星期,然后周游世界,进行写作。然而,当他踏上神州大地之后,他被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震慑了。他留在中国住了13年,并一生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06,(5):6-6
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胡锦涛主席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纲要》规定,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将有250多场活动,涉及两国合作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国务院和卡特中心邀请,中国学者考察团赴美考察了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情况。考察团先后在华盛顿、亚特兰大和波士顿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考察活动。本刊特选了参加这次考察的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教授所写的见闻和思考,分期刊登,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国务院和卡特中心邀请,中国学者考察团赴美考察了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情况。考察团先后在华盛顿、亚特兰大和波士顿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考察活动。本刊特选了参加这次考察的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教授所写的见闻和思考,分期刊登,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国务院和卡特中心邀请,中国学者考察团赴美考察了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情况。考察团先后在华盛顿、亚特兰大和波士顿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考察活动。本刊特选了参加这次考察的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教授所写的见闻和思考,分期刊登,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国务院和卡特中心邀请,中国学者考察团赴美考察了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情况。考察团先后在华盛顿、亚特兰大和波士顿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考察活动。本刊特选了参加这次考察的北京行政学院袁达毅教授所写的见闻和思考,分期刊登,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24日,在摘得奥斯卡桂冠一年后,迟于美国上映一年多的美国影片《国王的演讲》(theking's speech),终于进入中国院线上映。 这得益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访美期间,在美国洛杉矶签署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未来,中国观众也许不会在大银幕前等待的太久。被媒体统称为"中美电影协定"的备忘录中有三项重要的协议内容,其一是中国承诺将在之前长期的每年引进20部美国电影的配额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  相似文献   

11.
张和强 《友声》2013,(4):8-9
<正>"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州,靠中国最近,与中国交往也最多,希望加州能跨越太平洋在美国与中国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2013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加州州长杰里·布朗时说了这番话,希望加州在促进美国与中国省市的交流合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布朗州长,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同时也是美国最年长  相似文献   

12.
黄锦波,美籍华人,在市长.市议员的位子上任职长达14年:20年来在大洋两岸飞来飞去70多次,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奔忙:在198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龙的传人》让他的名字蜚声中国大地:1991年和1998年中国灾区曾四次飘动过他的白大褂……  相似文献   

13.
高山 《小康》2009,(3):76-78
严重的金融风暴与经济衰退,至今已经大幅削弱美国就业市场,美国正面临金融海啸带来的沉重社会压力。进入2009年以后,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逐步加剧,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仅中国农历新年初一,  相似文献   

14.
田炳信 《前沿》2003,(3):103-109
一场以美国为发源地 ,以中国为接受地的“妖魔化战争”拉开了帷幕。从 1 989年至 2 0 0 2年 ,这种声音持续了十三年之久 ,尽管时强时弱 ,但从未间断。这种美国利益集团妖魔化中国的现象是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偶然现象 ,还是必然现象 ;是中美关系中必过的一座桥 ,还是回避的一条小溪 ;是意识形态问题 ,还是经济利益问题 ;是一种民族情绪 ,还是一种强国态度 ;是由于地缘、种族的隔膜带来的陌生化 ,还是意识形态上不共戴天的“宿敌”。本文试图从美国利益集团这一角度做一探讨。一 对美国利益集团妖魔化中国的含义界定现代汉语辞典里讲 :“妖魔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先生于2004年5月15日在美国波士顿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5岁。我为失去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而深感悲痛和惋惜。  相似文献   

16.
从1931年9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美国基于自身的远东战略利益,其对华政策先后经历了在中日之间保持谨慎中立(1931~1938)、援华制日(1938~1941)、与中国结盟并使中国成为大国(1941~1945)三个演变阶段。在中日之间保持谨慎中立阶段(1931~1938)  相似文献   

17.
夏明星  华灵强 《传承》2009,(7):17-19
由于卡特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生日恰好同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每次会见时,邓小平总要说:"你的生日是你与中国人民友谊的特殊情结。"对于邓小平的外交风采,卡特也深为折服,他在邓小平逝世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深感荣幸的是,在我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邓小平与我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8.
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1999年国别人权报告》,无视中国人权不断改善的客观现实,怀着严重的政治偏见,再次用大量篇幅对中国横加攻击。这个《人权报告》攻击了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而对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却闭口不谈。鉴此,我们很有必要对199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做一番透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22日,“休假”已久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即将重登荧屏。在中国,这一消息早就在“越狱迷”中流传已久。短短4天内,百度“越狱吧”一条相关内容的帖子点击率就超过了一万次。《越狱》这部在美国收视率早已跌出前20名的电视剧,却意外地在中国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3,(2):54-54
4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批驳美国国务院于4月1日发表的《2002年国别人权报告》(下称《报告》)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和攻击,揭露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和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 与会学者认为,2002年是中国人权事业继续取得明显进步的一年,这是任何不带偏见的人士都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