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着更好地贯彻《条例》,深化企业改革,很有必要研究企业优化的社会心理。 一 探讨企业优化的社会心理,必先搞清楚社会心理,就其实质而言,它是指社会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包含四层意思:(1)人脑是社会心理的器官,社会心理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特别复杂的物质机能。没有人脑的物质器官,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心理;(2)社会的客观现实是人们社会心理的源  相似文献   

2.
意识的本质     
关于意识的本质,目前哲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概括和表述。大体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意识从本质上说来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另一种认为,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和存在的反映。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比较恰当,下面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怎样揭示意识的本质我们所面对的五彩缤纷、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归结起来分为两大类现象,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即意识。花、鸟、虫、鱼、山川、河流、工厂、机器,等等。都是在人们意识之  相似文献   

3.
马秀明 《前沿》2001,1(11):35-37
“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源于鲁迅的小说《阿 Q正传》,从“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的提出到现在还不到 1 0 0年的历史 ,但这一心理现象的产生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试从“精神胜利法”的萌芽、产生、发展说明“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现象的实质。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无疑也是一种意识 ,任何一种意识和心理的产生都源于人们的物质和社会存在。列宁精辟地指出 ,人的心理是“头脑的机能 ,是外部世界的反映”(1 ) 所以 ,研究精神胜利法首先要探讨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说 :“自然…  相似文献   

4.
意识新论     
意识新论胡潇何谓意识?在以往的许多哲学论著中,特别是在各种形式翻新的哲学教科书中,意识总被这样定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样界说意识,自然是强调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意义,总体上看,似无不妥,但它却非常不精确。诚然,意识是...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指出:“劳动促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促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占的产生和发展,也促使意识内容的日益丰富。”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怎样?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往,交流思想,以达到彼此了解。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产生语言。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而劳动都是带有社会性的,所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自然界客观性”的说明,为什么要强调“人类产生之后……”那几段的论述?教材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要求,首先论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论述“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但重点是“人类产生之后”的论述。之所以这样来论述,主要原因是:第一,从理论上说,把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自然现和历史现统一起来进行讲述,能更充分地表明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产生之前的那个自然界,其客观性对一般人来说几乎是“不证自明”的。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就…  相似文献   

7.
张玉婷 《前沿》2013,(13):182-184
文化的主体是人,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物质生产,同时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文化起源于生产劳动,物质生产以及其所创造的经济状况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有其自然基础,任何文化现象都离不开自然条件,文化应从自然出发,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①不论个人主观上如何企图摆脱各种社会关系或联系,他在本质上也必然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普遍的、必然的属性,是他作为主体的现实性根据。一、主体能动对象性的普遍性在于它的社会性首先,一方面人把自然作为生命活动需求的对象,当作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料或前提。但是,“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②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  相似文献   

9.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从当前我国情况出发的,是实事求是的,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具体运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出发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会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说过很多名言佳句,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做事,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被人们称为“圣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位圣人很著名的话。它的意思是说,人大心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但仔细推敲起来,它不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说: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反映到人脑中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只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辟地阐述了确立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一、精神支柱的深刻内涵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主义者在把意识与精神当作同一概念使用时,认为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支柱作为这种物质反映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带有强烈示范和导向作用的行为倾向,并与社会形态、民族精神和进步程度息息相关。概括地说,我们需要培育和确立的精神支柱,代表着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与环境     
纵观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存同自然界和自身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升华,物质生活的基础满足,人类开始探索自身的健康。人是大自然发展和演变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结果,自然界的变化必定影响人体的生化,所以我们要同自然界沟通信息,“人与天调,然后天地美生”(《管子》),同宇宙融为一体,要与天体保持同步维护身体健康,促成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顺应自然环境规律运行,《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之余,翻阅外地一些政治试卷,看到有这样一道试题: 分清下列概念(即要求在括号内填上物质、意识中的一个) 宇宙( )磁场( )时间( )……且不说题中的概念是否列得科学(如时间,虽有客观实在性,但不能说它是物质或物质现象,它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就其题目本身出得不够科学。 1.试题上说的物质,显然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试题把物质概念这个哲学范畴曲解了。也就是说,出题者本身  相似文献   

15.
金保 《前沿》2008,(7):34-36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四次转换,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两次转换。从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思雏和存在关系问题。文章从哲学的功能、人脑的机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剖析,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 一、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凡具有该特性的现象、属性、关系和过程,都是物质的存在或表现。因此,在判断国家是否第一性的问题上,既不能以是否“通过意识而形成”为标准,也不能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尺度,而必须从客观实在性出发。首先,它作为必然性,是社会经济各种关系和矛盾相互作用合力的产物;其次,它的建立和完善不过是国家必然性转化为实体存在的过程;最后,国家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过程是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和系统及其控制规律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污水中氮的存在形式与数量城市污水中氮存在有四种形式,即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硝酸盐氮。污水中有机氮主要来自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都是生物过程中的产物,有机氮的增加,说明水污染严重。污水中氨氮是微生物活动的产物,在收集、输送污水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氮分解变成氨氮。氨氮是指铵离子和氮的总称,它以铵根或氮溶解气体形式存在,如下式所示:NH3+H20NH+4+OH-水中氨氮量的大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亚硝酸盐氮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它是蛋白性物质经分解后产生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18.
周晔 《新东方》2005,(1):57-60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要求,所以旅游资源表现出多种形态,既有自然界赋予的和历史遗存的具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也有各种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没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即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原始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这说明原始宗教的意识曾主宰了氏族部落人们的行动。但是,那些旧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它们囿于一个部落或民族的范围,经常只能在  相似文献   

20.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从根本上说,物质文明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力,它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对自然的关系,它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