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被西方学者们称为“政治之癌”。 其实,腐败不仅殃及社会,同时也殃及腐败者自身,殃及他的家庭和亲人。因为,腐败者在给社会肌体造成公害的同时,也使自己染上了毁灭家庭、吞噬亲情的恶性病毒。 一人的腐败,极易演变为全家的腐败 1998年初,号称“中国烟王”的褚时健栽在了自己垒筑的“红塔山”上! 1979年,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0年后,玉溪  相似文献   

2.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让腐败者倾家荡产!青年学者程国有认为,应当从经济上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如果腐败成为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行为,腐败现象必然难以根除。因此,要按市场经济原则反腐败,让腐败者倾家荡产。实行腐败高额罚金制度。对于被查到的腐败者,除了追回被发现的赃款赃...  相似文献   

3.
腐败成本直接影响到腐败的动机和行为。我国腐败成本较低,深化反腐败斗争必须加大对腐败者的刑事惩罚力度,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和名誉成本。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期计划与市场的并存为官员提供了“寻租”机会,现行的某些政府审批事项和国有企业转制与租赁过程中出现的财产关系调整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现实表明,腐败发生的地方往往是权力授予不够民主,权力制约不够到位,权力运行不够公开。设权失当,授权失误,用权失范是导致权力变质、权力异化和权力资本化的主要因素。而腐败者的侥幸心理、冒险心理、攀比心理、默认心理和双重人格心理,也是腐败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敏  华阳标 《求实》2006,(9):45-4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与遏制,主要取决于腐败的成本收益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博奕。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寻租活动就猖獗,腐败就会滋生蔓延;当政府加大反腐力度,致使腐败收益等于或小于腐败成本时,腐败活动就会收敛,腐败现象就会得到遏制。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和社会的反腐败机制,使“漏网之鱼”越来越少,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声誉上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6.
若“腐败利益共同体”的头都是一个单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或是“第一把手”,那么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现阶段腐败问题正处于易发和高发期,而且面广、量大。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已从挥霍享受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胃口越来越大,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由于体制性的缺陷和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商华 《党建文汇》2004,(1):29-29
2003年12月4日。监察部副部长李玉赋在中山大学举行的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纪委书记、监察处长培训班上,向各高校领导作有关报告时指出,今后反腐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金融领域,要真正打击腐败现象就一定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让腐败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李玉赋透露,2004年1月份中央纪委将召开有关会议布置全年的反腐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今后反腐的重点在金融领域,同时加强对建设工程、组织人事机构等领域方面的反腐力度。  相似文献   

8.
“温和腐败”是赵仕永的“雷人”创造,也是对廉政建设的“温柔一刀”。这种说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前,腐败行为在腐败者那里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们会找出许多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但在赵仕永们看来,手中的权力与金钱是。二‘种赤裸裸的寻租关系:金钱可以买来权力,  相似文献   

9.
语丁 《奋斗》2009,(10):62-62
长期以来.人们把腐败的范围定义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违反财经纪律、司法腐败、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表现上;这些不廉政腐败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会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这些不廉政腐败行为历来被人们不齿.受到各种舆论的谴责,有这些行为的腐败者都受到了纪律和法律的严厉制裁。  相似文献   

10.
腐败,被西方学者们称之为“政治之癌”。腐败不仅殃及社会,同时也殃及腐败者自身,殃及他的家庭和亲人。腐败者在给社会肌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使自己染上了毁灭家庭、吞噬亲情的恶性病毒。一人的腐败,极易演变为全家的腐败1998年初,号称“中国烟王”的褚时健栽在了自己垒筑的“红塔山”上!1979年,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0年后,玉溪卷烟厂成了中国利税第一行业5 烟草6 中的第一企业,年创利税200亿元。1995年,当褚时健得知上级将派人接自己的班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现有的支配权变成永久的所有权,否则自己太亏。当年7…  相似文献   

11.
姚晓熙 《廉政瞭望》2013,(10):20-22
腐败者们并不总是龃龉独行,他们或呼朋引伴,或招兵买马,或拉帮结派,逐渐形成自己的权力阵营,贪腐同盟。这些"联盟"看上去就像各类江湖门派,招式各异且门规森严。在他们的"门派"中,可能有神一样的队友,也有猪一样的成员,不论如何,他们在利益共同体中风生水起,摸爬滚打,最后落地有声。本刊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腐败者"联盟"以及他们惯用的腐败伎俩,以供读者参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都是有规律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的历史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腐败者常从生活作风开始,群体腐败比较严重等.因此,反腐败必须采用新的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原因王干才衡量社会腐败程度一般说来有四项指标,或者说四个指数。(一)腐败者占全体官员的比例;(二)腐败者的级别高低;(三)腐败行为进行的方式;(四)应受惩罚而未有惩罚占全体腐败者的比率。据比考察我国当前的为人民腐败现象,不难看...  相似文献   

14.
像广东湛江腐败案、福建厦门远华走私案和辽宁沈阳慕马案涉及腐败官员之多,时间之长,损失之大是触目惊心的。那么,谁应该对这些腐败案件负责呢?当然是腐败者本人,如此说肯定没错,不然他们也不会一个个地被开除党籍、公职,关进大牢,送上断头台……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解决人们思想中的一个疑虑:为什么这些腐败者能够长期肆无忌惮地腐败?负责主管或教育这些“腐败者”的领导者又在干什么?为什么会长期对自己身边的腐败现象无动于衷?我之所以这样问并不是要搞“连坐”,也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觉得出腐败问题的单位领导总该认真总…  相似文献   

15.
偶翻报纸,见一篇题为"腐败者多短命"的文章,一回气读完,深思良久。腐败者为何命短?文中列举两例:其一是巴西医学专家马丁斯调查了583名被指控为有各种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中,竟有60%的人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而早死,但对同等数量的廉洁官员进行凋查,结果死亡率大大降低,仅有16%,其M是我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学者和医学专家,对此进行研究会诊后认为:凡是患上腐败症的人,他们因自己的腐败行为而长年惶惶不可终日,因此陷入了恐慌、恐惧、焦虑的精神折磨之中,从而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最后导致身心损伤,使自身的免疫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5):70-71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令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7.
腐败成本主要包括腐败行为人付出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受到的法律制裁和承受的道德谴责等等。任何一个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时,都会对腐败收益与腐败成本进行权衡,做出抉择。腐败风险性越大,腐败行为越少,违法犯罪率越低;反之,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才能产生腐败动机,实施腐败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必须通过一系列法治和德治的措施,增加腐败者需要支付的成本,不仅要算政治账,还应算经济账、法律账和道德账,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一、提高腐败风险成本,要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丢资本。支付政治成本,即腐败行…  相似文献   

18.
辛莉 《揭阳论丛》2005,(3):58-5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不断出现新变化,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演变的加快,腐败现象的蔓延也呈现出新的趋势,本文针对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蔓延趋势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姚晓熙 《廉政瞭望》2013,(19):20-22
腐败者们并不总是龃龉独行,他们或呼朋引伴,或招兵买马,或拉帮结派,逐渐形成自己的权力阵营,贪腐同盟。这些“联盟”看上去就像各类江湖门派,招式各异且门规森严。在他们的“门派”中,可能有神一样的队友,也有猪一样的成员,不论如伺.他们在利益共同体中风生水起,摸爬滚打,最后落地有声。本刊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腐败者“联盟”以及他们惯用的腐败伎俩.以供读者参详。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日益严重和复杂的腐败现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来接受公众的举报,调查证实腐败事实,严惩腐败者。在国外,设置这类机构的国家和地区,授予了这类机构较大的权力。英国1967年设置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其职责是:监督、检查中央政府机关及公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