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承建党的初心和使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贯穿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运行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的发展的原因。在二者之间,马克思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他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他进一步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导致了二者的割裂和颠倒,因此,未来的理想社会应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热情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相似文献   

3.
正参加"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收获巨大,特别是李鸿忠书记的报告,为我们"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做了非常深刻的辅导,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落脚点,社会公平正义是价值指向,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4.
耿凡 《求知》2021,(2):26-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金砖国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文,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起来,他倡导金砖国家之间应“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要求金砖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起来,把为民造福理解为联系二者的媒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它已经成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一条主线。化解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得通过充分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关注的切实利益问题、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最后攻坚战等多重举措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必须得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多重举措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经济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济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为经济建设服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减轻而是更加繁重了,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难度不是减小而是加大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热切地呼唤着思想政治工作。并为之开辟了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9)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而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又关乎社会发展方式的合理性。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和现实问题,为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新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解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思想要义,分析其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共通性,并加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把握其人民共创、共享、共建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特征,探究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价值意蕴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立莹 《学理论》2012,(20):163-164
我国实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具有其独特性,这些重要思想的先声早由周恩来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他领导中国革命队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平稳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中国经济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实事求是、统筹全局、自力更生的精神领导中国经济建设步伐迈出了第一步,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史观的正确把握,肯定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了新内容。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现实价值表现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途径是发挥党的核心引航作用及其所坚持的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发展下,中国的城镇化改革进一步加快,人民已由原先的土地被征收、老屋拆改、进城上楼等对基本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更美好生活质量的向往,人民利益诉求和政府回应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因此,要切实解决新时代的民生问题,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路线方针,政府在回应人民诉求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回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完善自身回应机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社会生活之中,发展经济以强国富民。  相似文献   

12.
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当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应当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说,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当然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认为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就是不研究或忽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那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底蕴,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重要内核。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主要体现在: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依靠者、推动者;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落脚点;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检验者、"阅卷人"。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思想,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关系,其中首要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思想脉络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内容构建上是相互包容和汇流的关系;在相互作用上是互为前提和互为条件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更扎实、更全面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要,必须立足国情,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应有之义。为把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需要从思想、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四个方面提供保障,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晨华  徐姗姗 《学理论》2012,(6):154-155
我国大学服务的观念深受美国的影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旋律下,我们过于注重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中的经济功能,先入为主地把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看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但是如果在大学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违背了大学的精神。拟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从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误区、文科专业社会服务的缺陷与优势以及文科专业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来谈大学文科专业社会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增强村民的精神凝聚力、加强村民社会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思想的物化表达实现道德教化、培养村民社会规则意识和自治能力等社会治理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从明确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定位、让民俗体育活动扎根民间土壤、增强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推广宣传等方面发展民俗体育活动,以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构在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深入探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依据以及实践路径,是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的前提和必须。历史唯物主义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大历史进程为这一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全力贯彻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是新时代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可以从三重维度来认识和把握,即:主体维度,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凝聚的主体;理论维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传统中"扎根",在借鉴中发展,在总结中丰富;实践维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实践。着力践行这一思想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更高层次认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民生;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美好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