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杰 《前沿》2014,(19):149-151
随着网络的大面积普及,青少年网络语言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我们编制了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并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调查了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现状及其基本特点。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性别特征、年龄特征以及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动因特点,并简要的揭示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和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如今,网上的新词可谓满天飞,让网外的人都觉得发懵。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闻之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美眉已流行了多年,用漂亮的眉毛指代女网友,贴切。无独有偶,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的成分。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内涵、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研究,就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本文作出详细的研究,并期待着网络语言更好更快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性构词特点,探讨了隐喻在网络语言词义生成中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的成分.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内涵、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研究,就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本文作出详细的研究,并期待着网络语言更好更快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骤增,网络语言异军突起,风靡全国。随之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本文综合业内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拟对网络语言的概念、网络语言的类型、网络词语的生成方式、网络词语的性质、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新时期青年反哺的新形式.网络语言的青年文化反哺功能已经在虚拟和现实世界凸现出来.推动网络语言发展与青年文化反哺的良性互动,既需要前辈人对网络语言的认知、接纳,尤其是要自觉融入到青年中,又要正确引导网络语言,防止网络语言暴力.  相似文献   

8.
高岩 《求索》2012,(3):257
网络语言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新兴的语言形式。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物,学界对网络语言已经做过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如西班牙学者珀施特圭罗博士的《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2003)对网络语言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的《网络语言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具有平民性、事件性、浓缩性、创新性、短暂性等特征,对媒体传播有一定的有利影响,但在丰富我国语言宝库的同时也带来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应该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新媒体网络语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语言与规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揭示了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并讨论如何规范网络语言这一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骤增,网络语言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并不断向日常生活语言渗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本文拟从网络语言及其构词特点入手,对如何正确看待并规范使用网络语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献福 《前沿》2008,(7):185-18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特有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并显示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本文试着对网络语言的主要构成、特点及其规范作一管窥,以求提高对这种特殊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郭兴 《传承》2009,(14):132-133
作为网民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一个方式,网络语言中不少语句出现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使用方言语法,混用英语语法等现象,使得网络语言显得新奇、自由、幽默、风趣,但也造成了语法的杂乱,影响了语言的健康。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不能一概视之为垃圾,合理引导和规范才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网民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一个方式,网络语言中不少语句出现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使用方言语法,混用英语语法等现象,使得网络语言显得新奇、自由、幽默、风趣,但也造成了语法的杂乱,影响了语言的健康.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不能一概视之为垃圾,合理引导和规范才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这些网络语言内容成分复杂,大学生群体如不加选择地应用可能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网络语言的管理,关系到大学校园文化治理,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具备社会学集群行为的特点,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网络来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及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与一般的集群行为一样,在众多人参与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中参与人理性程度低、有着相对剥夺感,行为匿名性、社会控制力不足亦加剧此类行为的发生。治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必须改变匿名性、推行实名制,追究行为人责任,并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言论监管,以制止网络从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周洪学 《求索》2012,(1):216-218
网络语言在发展中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性,其陌生化效应的实现手段可以概括为语音手段、构词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和视觉符号手段。陌生化实现的各种手段之间是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网络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增加,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更加便利。现阶段,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也带有很强的集群行为特性。在净化互联网环境这一大方向下,未来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磊 《青年论坛》2005,(4):96-97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对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暴力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构成民事侵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国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不统一,应将网络语言暴力作为特殊侵权加以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