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人民检察》的老编辑,我参加这次会议,心情非常高兴。在这里我工作过12年,是《人民检察》培养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谈谈对《人民检察》的几点期望。一、要保持特色第一就是权威性。因为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物,必须体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水平,每一篇  相似文献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之于瞿秋白的评语,倘若借用此语评价我与《人民检察》的情谊也算恰如其分了。桌上摆着1995年第七期《人民检察》,其中登载了我的一篇文章:《法庭演讲的理、情、气》。十六年光阴荏苒,书页已经泛黄,可是我仍然把它珍藏在书橱里,每当我怠惰的时候,便将它拿出来,过去的点点滴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一种历史的沧桑  相似文献   

3.
我也曾是《人民检察》的一名老兵,从责任编辑到主编,先后在《人民检察》工作过15年,《人民检察》出版500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对《人民检察》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期文章我都认真拜读,发表文章也首选《人民检察》。现在我的工作是研究论证检察机关的司法改革,对于社会上和学术界一些非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观点,有必要在高检院机  相似文献   

4.
三次接触     
从事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已四年。四年来,《人民检察》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接触,都让我有新的认识。第一次接触,订阅《人民检察》。2007年春,我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研究室。到新单位报到后,负责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院领导和内设机构订阅当年的自办发行刊物,《人民检察》是其中之一。领导特别叮嘱:《人民检察》是重点刊物,订阅、发放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闪失。领导的叮嘱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5.
1996年,我参加了《人民检察》创刊40周年的座谈会。今天是《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我很感谢杂志社的盛情邀请!几天来,我反复回顾了我国检察工作的历史,回顾了《人民检察》所走过的历史,生发几点感触:一是关于《人民检察》的历史作用。创刊之初,《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6.
我是《人民检察》多年来的忠实老读者。在工作岗位上,《人民检察》是我案头上的必备杂志之一。通过《人民检察》了解检察动态,成为我的习惯。55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已成为广大检察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衷心祝愿《人民检察》继往开来,在宣传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和叫响检察理论期刊的品牌。在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同行的岁月     
《人民检察》创刊五十五周年了。这五十五年,她见证了共和国法制从百废待兴到日益完备,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检察人为了这份事业的拼搏与奉献。而我,一名在检察事业中工作了十年的检察官,是《人民检察》陪伴我,将青春最美的岁月尘封在不曾懈怠的记忆里。还记得我刚步入检察院的大门,工作之初,检察院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民检察》是我了解检察  相似文献   

8.
几点建议     
几点建议编辑同志:我是基层检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人民检察》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期《人民检察》到手后,都认真地阅读、摘记,并注意装订保管,在撰写一些材料时,经常翻阅、借鉴。《人民检察》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对于个人的理论修养和文字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  相似文献   

9.
相伴同行     
屈指算来,我从事检察工作三十年了。如果说,这么多年来有什么与我相伴走过检察生涯,那就是《人民检察》了。1981年初,我脱掉军装到检察院当了一名法警。那时,院里人员多是军队复转人员,或是从其他行业充实进来的,大家都有学习检察业务的迫切愿望。可那时的学习资料少,每次院里集中业务学习,院领导就组织大家学习《人民检察》上的文章,这样我初识了《人民检察》。那白纸封面上的四个大号的红色宋体  相似文献   

10.
缘分     
我与检察事业,可谓"先结婚,后恋爱"。人生的这段姻缘,月老就是《人民检察》。最初参加工作,是一名镇初中语文教师,成日居于天真烂漫的少年中间,传道授业解惑,其乐陶陶。本想就此顽童到老,不意爱上县城女孩,基本条件是调到城里。正好次年具有"不会下乡上班"优越性的检察院考调干警,我便报了名。组织部门笔试、面试顺利通过,进入检察院差额考核阶段。未婚妻通过熟人找来十多期《人民检察》,我生吞活剥强记硬背,熟悉检察常识。站在身着庄严制服的几位检察院领导面前,我紧张而不慌张,运用《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代表人大法学院向《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表示热烈祝贺!对《人民检察》杂志对人大法学院的发展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55年来,《人民检察》杂志在中国法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力,推动了我国检察事业的发展,它的办刊特点与贡献我概括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检缘     
16年前,带着组织部门的一纸调令,我来到县检察院报道。自此,不仅与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与《人民检察》结下了深厚情谊。迄今,我已有15篇研讨文章发表在《人民检察》上,有数十篇调研及宣传文章发表在《检察日报》上。衷心感谢《人民检察》,感谢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编辑老师们!是各位的精心呵护、指导和《人民检察》潜移默  相似文献   

13.
老朋友     
2007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录取,分配到法律政策研究室从事专职调查研究工作,从此与《人民检察》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四年时间里,《人民检察》如同办公桌上的一杯香茶与我朝夕相伴,形影相随,又如同一位老朋友一  相似文献   

14.
《人民检察》一路走来,历经51年,出刊500期,可喜可贺!作为一位同行和读者,我对《人民检察》的印象是:第一,从选题和内容来看,《人民检察》与时俱进,紧扣检察工作的主题,始终关注检察基础理论和检察工作一线的前沿问题。其中的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情结     
闲暇时,我会取出一本本载有自己文章的“剪报本”,像翻阅经年的老照片一样,一边品读生活的章节,一边细细回味旧日时光。迄今为止,我已在《人民检察》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可以说,我与《人民检察》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人民检察》的邂逅是1989年,那时我从农场的一个中层干部,调入检察机关,虽然是学法律专业的,但未从事过专职法律工作。区院检察长见我曾担任过团委书记,又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且学法律专业,直接任命我为助检员,安排到起诉科接手办案。偶然的一  相似文献   

16.
清贫岁月     
与《人民检察》相识,还是在那乍暖还寒的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时期,正好是《人民检察》复刊一周年。在检察院那布满青苔、炊烟袅袅的破庙里,我看到了朴素略显苍白的《人民检察》,与她相伴走过了那段艰难清贫的岁月。《人民检察》对于那个年月的检察官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之前我们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整个学校像样点的专业课本就只有一本薄薄的  相似文献   

17.
不解之缘     
从进入检察院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与《人民检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市检察院工作,报到的当天,我在资料室里看到一本1991年第5期《人民检察》杂志,翻了几页后。我就被里面的文章深深发吸引,一口气看完了。有几篇文章对我触  相似文献   

18.
热烈祝贺《人民检察》创刊55周年暨出版600期!我认为《人民检察》杂志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从内容上看,《人民检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刊发文章的内容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长期以来,《人民检察》充分反映了司法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并引导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进行讨论。理论与  相似文献   

19.
我首先代表高检院研究室,对《人民检察》出版500期表示衷心的祝贺!多年来,我一直是《人民检察》热心的读者,也是一个热心的作者,有时候也应《人民检察》的约请写几篇文章。我为《人民检察》的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民检察》在编辑质量、发展规模上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对推动检察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忠诚永恒     
赵智勤 《江淮法治》2013,(20):25-25
有一种尊严,它来自法治的力量;有一种神圣,它来自正义的光芒;有一种骄傲,它来自职业的选择;有一种追求,它来自信念的领航。光阴如箭,转眼间我来到检察院已经快三个年头了,当我第一次步入金安检察。面对那长城和橄榄枝构成的神圣检徽时.我深深地明白了,选择了检察就注定要用忠诚与正义书写一份拼搏与奋斗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