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孟喜龙 《世纪桥》2009,(3):110-111
大学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并将感恩教育融于整个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结合,借助有效的载体,使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4.
震后灾区高校实施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地震重灾区的绵阳师范学院探索和实践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将感恩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感恩教育新体系;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拓展感恩教育新渠道;以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感恩教育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5.
"亲情"与感恩意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中华民族战胜任何天灾和人祸的强大精神武器之一.这种基于人类血缘关系的"亲情"及由它延生出的感恩意识,具有超时空、超民族、超宗教的普遍性.针对现代社会"亲情"的失落和感恩意识的缺失,通过对"亲情"及感恩意识的现代诠释,可以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道德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它能使儿童在宽松、融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和谐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人本教育,它能使师生在心灵平等的交流中充满亲情和信任;和谐教育,是从创设和谐的情境人手,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崔征 《世纪桥》2009,(13):94-95
当前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感恩情怀缺失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以利于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青少年是思维最为敏锐、思想最为开放的青年群体,他们正生活在这个深刻变化的社会中,承受的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二师三十团深入开展了"感恩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并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去,大力倡导邻里团结、环境优美、场风文明、和谐发展的文明新风。通过开展"感恩祖国、文化惠民"读书活动,评选读书明星,培养职工群众的文明素养;通过开展"感恩社会、歌声嘹亮"诵咏比赛,加强职工群众的教育管理和热爱祖国、热爱团场的精神教育;通过开展"感恩先辈、影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之间真诚合作、充满人性、富于教育意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是保证教育秩序正常运转、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施的基石,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和情感反应.它既无国籍国界、宗教信仰之分,又无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别,更无年龄性别、城乡阶层之异。简单地说.它就是以恩情为基础.以回馈为动机.以报答为表现形式的内在心理反映和外在行为模式。中华民族是一个尊伦理、重感恩、讲情义的民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感恩意识日渐淡漠.子女不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教育思想:"教育优先发展"、"三个面向,"指明了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明了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坚持"两条腿走路,"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建立各类教育和谐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这些和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和谐教育,乃至于构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凤云 《奋斗》2007,(2):12-13
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等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问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4.
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范畴。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深化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具有家庭教育不力、社会影响不利、个人修养不好等多方面的原因。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强化实践活动的熏陶作用;运用主题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0,(7):38-38
过去的一年,丽江市处处涌动着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教育,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这个有着12个世居民族的世界知名旅游重镇,处处洋溢着知恩图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6.
彭奇 《学习月刊》2009,(16):118-11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加快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步伐.也是我区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因此.我们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科学发展。最近.本人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教育是基础。高校作为社会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人才、孕育思想、创新知识、传承文明、引领风尚的重担。这决定了它始终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是应只停留在理论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感情、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本学期,武穴市梅川中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重大节日,学校、家庭与社区并进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为学生的感恩行为提供机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聂继红 《世纪桥》2010,(7):83-83,92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有其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加强感恩环境建设、学校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情怀的自我培养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通过和谐校园建设,努力实现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教育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者,塑造校园和谐的氛围与和谐关系,关键在党的作风建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