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期间,受毛泽东的推崇而形成文件在全党通报的文章没几篇。除郭沫若的《屈原》和《甲申三百年祭》外,就只有民盟著名政治活动家张申府在1942年1月11日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而作的《新华,新华,我看你生长、长大》这篇文章了。张申府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称颂《新华日报》是“全国最好的报纸”,是“抗战的一个有力的精神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不过张申府在赞扬《新华日报》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希望“新华日报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2.
丁毅 《党的文献》2006,(4):80-81
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楚辞》是他最喜欢读的古籍之一,而其中屈原的作品更是他常读的。毛泽东一生多次谈到屈原。毛泽东初读屈原作品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合并到第一师范)读书时。根据之一,是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学习期间留有课堂笔记《讲堂录》,在这  相似文献   

3.
“牢骚”析     
发牢骚,一般总认为不是件好事,其实也不尽然。大诗人屈原著名的《离骚》,据学者们说,离、牢同声,就是牢骚的意思。可见,发牢骚有时也能发出千古绝唱来。牢骚之价值,大抵不在乎发与否,而在于发什么和怎样发。还是说屈原吧。他之所以作《离骚》,是因为“疾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楚国旧地,又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诞生在与湘江相邻的湘潭韶山冲.而在2000多年前,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诞生在长江之畔的秭归.毛泽东一生习诵《离骚》,推崇《楚辞》,崇敬屈原.毛泽东从屈原作品中继承、发展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诗风,这对他的革命实践和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与屈原心相通、情相投、气相随....  相似文献   

5.
年轻时读《史记·屈原列传》,仰慕其高志洁行、忠义之节,痛惜其入朝见嫉、遭谗远谪,恨奸邪之害贤,叹世道之不平。历经忧患之后,重读其文,感慨之余,又生疑问。楚怀王起初对屈原十分赏识,委以重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引起了上官大夫的妒嫉,散布谗言离间怀王与屈原的关系。楚怀王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渐渐地疏远了屈原。由于近谗佞,远贤良,楚国日益衰弱,削地丧师,最终楚怀王自己也为张仪所愚弄,客死秦国。楚怀王昏聩不明,屈原屡次进谏,他都执迷不悟,身遭败辱,乃自取其咎。屈原臣节已尽,便当弃之而去,而他怀…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凤凰小城也因其《边城》一书的广为流传而闻名天下。金秋十月,我有幸踏上了寻访沈从文先生故里的行程。  相似文献   

7.
白晓波 《世纪桥》2010,(22):42-43
方志敏,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甚至从某方面看来,他代表的是一面旗帜,一面坚贞不屈、固守清贫的旗帜。他在监狱中所写的《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体现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贞与不屈。他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位英勇的革命斗士在艰难困苦之中开始淬火成钢!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西柏坡人"他是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的音乐主创,在《先遣连》《区小队》《有个地方叫马兰》等近百部影视剧中担任全剧配乐及主题歌作曲,曾连续8年担任河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总监及作曲……他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人刘礼民。刘礼民是河北省平山县人,在介绍自己时,他最爱说的是:"我是西柏坡人!"他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家乡而骄傲,正是这片红色热土滋养着他的灵魂,也深深影响着他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代经典,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屈原所赋《离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很多人知道他,除了因为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相传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在节日的欢闹之余,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离骚》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就有“贪婪无厌”之说;屈原在《离骚》中也慨叹“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可见,贪婪者自古有之。贪婪,不只局限于对金钱美食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求同样可以唤醒内心深处贪婪的本性。贪财的人不因得到财富而满足,恋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禄位而遂愿。德国有句格言“贪婪是恶德之母。”弗罗希说得好:“贪婪的人必定会葬身在用自己毕生索取的金钱而垒起的坟墓中。”萨迪也说过:“贪婪的人,为了追逐金钱而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殊不知,死神也紧紧跟在他的背后。”贪婪缘于贪心。巴尔…  相似文献   

12.
其一《毛泽东与杂文》研究会正开着。邻座一学友抓空跟我讲:“我批评我的孩子是追星族,他反口说我,你不也是追星族!我正思考这话从何说起,他接着说,你几十年追毛泽东。”毛泽东我们追随的“星”。这话,既引起我想到《正气歌》的  相似文献   

13.
他是造诣精深的军旅艺术家:他创作的歌剧《江姐》,历久不衰,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他作词的歌曲《红梅赞》《我爱祖国的蓝天》享誉千家万户。他就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剧作家、词作家阎肃。生活中,82岁高龄的阎老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庞佳 《红岩春秋》2013,(5):74-76
1942年4月3日,话剧《屈原》在重庆国泰剧院首次上演,盛况空前。71年过去了,当年的演员和热心的观众大多已经作古,但我们依然能从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屈原》导演本、《屈原》演出海报和宣传广告、郭沫若《写完屈原之后》文稿等几件重要历史文物中,窥见那一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5.
仁师·人梯     
仲夏,深夜。延安市文艺之家的五楼上,仍然有一个窗口的灯亮着。房子里,他躬身坐在桌子前翻阅着一叠叠稿件。汗水顺着两颊往下淌,背上背了一个大大的“地图”。他就是《延安文学》杂志主编———曹谷溪。这已不知是第几个夜了。只要我醒着,他就这样坐着,就以这种姿势告诉我一种做人的法诀:坚韧。时逢建国五十周年,延安市准备出版一套文艺丛书作为献给祖国母亲五十大庆的贺礼。诗歌卷由他主编。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延安涌现出大批的诗人和诗作,必须完整而富有权威地整理编辑,力争不遗漏一位本土诗人,不遗漏讴歌延安这方土地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小事·大节·党性张勤近读章含之的《我与冠华》一书,其中一段写到林彪出逃机毁人亡之后,乔冠华得知林彪下场的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赶到301医院,希望正在住院的陈毅同志。他兴奋地对陈老总说:“老总啊!出了大事,也是好事!还是你常讲的话应验了:‘善有善报,恶有恶...  相似文献   

17.
陈璐 《世纪桥》2008,(10):78-79
《简.爱》写于1847年,是夏洛蒂·勃朗特最著名的代表作。这本著作出版后立即轰动于世。简·爱在世俗、贫穷面前誓不低头,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真正的爱情建立于男女双方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3,(2):F0002-F0002
溆浦县位于湖南西部,地处湘西与湘中结合部。是一块古老而红色的沃土,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即置义陵县,东汉废,唐改置溆浦县,县名沿用至今1000余年。爱国诗人屈原曾流放溆浦并在此长期生活,写下了《橘颂》、《山鬼》、《涉江》、《天问》等不朽名篇,也诞生了党的妇女工作早期领导人和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烈士。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访《大刀记》作者郭澄清的故里,我来到了山东省宁津县城。原以为这样一位当代著名作家,在他家乡的县城会尽人皆知,谁知却远不如一些歌星在年轻人中有名气。历史不算太久远,《大刀记》所反映的时代离我们也不过六七十年的光景,其成书、搬上银幕的时间以及作者的生活时代距我们也仅二三十年时间,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很快消逝了。在县城里,我询问许多人:郭澄清是谁?郭皋村在哪?看过《大刀记》吗?大多数人摇头不知,偶有六七十岁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们学校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学生:"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在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3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