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个世代价值观的形成绝非是偶发现象,任何一个世代都是社会、经济、政治等集体运作下的产物。活跃在二十世纪的几个世代为本世纪创造了什么样的风潮?在这个世代交替的世纪末里,不管是跃居权力核心的“婴儿潮”一代,还是社会中坚的X一代,或是社会新兵的Y一代,以及是即将兴风作浪的Z一代,认清自我存在的本质是相当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出生的一代,被称为“婴儿潮”一代,但对于下两个世代———X一代与Y一代的分野,则因为每个国家国情的发展不一,因而在时间上有些小的差距。一般来说,1964年以后出生的,生…  相似文献   

2.
城市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品牌消费心理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优良传统仍然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但他们同时主张“在节约的前提下,追求舒适、时尚和流行”;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心理也有区别;城市青少年注重品质消费、自主消费意识强、目标性消费突出,受广告影响大,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运动鞋消费在城市青少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中具有极高的指标性。  相似文献   

3.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纵观最近5年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已经建立,并且在大众中培养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发达的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被迅速和广泛地用于制造流行品。在中国社会转型中逐渐进行着新的社会分层。一部分高收入青年群体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消费群体,并形成了“小资”和“新人类”为代表的两类亚文化。两者都自我标榜为时尚∶“小资”推动了“怀旧”风潮,而“新人类”则兴起了新潮文化。此外,青少年流行文化出现“小众化”的趋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仍然带有“后殖民”的色彩。欧美和日韩的流行文化产品仍在大量进口,占据了较大的流行品市场份额,并引导着流行文化的指向。值得注意的是港台和广东作为西方流行文化中转站的地位正在被北京和上海两地取代,两岸三地的流行文化出现趋同和互动的趋势。而京、沪两地自身在流行文化生产上则有进、有退。面对市场化转型中的变动不居,中国青少年普遍感到困惑和迷惘,他们以想象中回到过去的方式逃避现实,由此引发了“幼稚化”的流行。流行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民族主义、“左派”思潮、“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5.
“Y一代”——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代——在政治上正在成为多数力量。人口统计显示,这些“新千年选民”是在人数和富裕程度上首次超过婴儿潮的一代。他们将在2000年9月份大选期间步入成年。届时1400万年龄在18-21岁之间的美国人将第一次享受参加总统竞选投票的权利。乔治·W·布什和阿尔·戈尔都安排了大规模的“青年投票”行动。竞选者清楚自己掌握着某些动向:Y一代以及西语裔美国人和白人妇女可以决定11月的选举结果。但首先是他们参加选举。美国这批最年轻的成年人成长环境相对舒适,沉迷于五花八门的娱乐当中,急于参与公众…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报载:某小学组织春游,车上的学生大大咧咧地坐着,一路叽叽喳喳,竟没有一个学生起来给老师或家长让座。又据对南京8所小学4所初中的调查表明:父母累了或病了,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能主动端水送药。日本某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对象是日本15所中一学1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卷中问到。“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头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双亲。199…  相似文献   

8.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4,(17):62-63
<正> 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被人称为“寄生贵族”。他们大学毕业时,不急于就业或选择继续求学;挑选工作时,行业、职位、薪水不合心意的宁缺毋滥;他们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缴房租或分期付款买房,不用缴水电气费、电话费,也没有为下—代所需付出的花销;他们穿名牌,出入各种高档消费场所……总之他门能在短时间内将三千至一万的目收入迅速归零,而自己也飞速从小富驶向赤贫。于是有人把他们称为“新贫一族”。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8,(8):62-62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让他们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朵西亚 《台声》2013,(5):100-101
在台湾被称作“外省人”第二代的他们,从小听父母讲述如何迁徙、定居台湾的故事。他们承继父母的血脉,也逐渐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新居制”作为一种居住模式已是一些农村地区发展的趋势,其产生和流行是劳动力市场和婚姻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居住模式对乡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大龄未婚男青年出现,家庭结构模糊化、家庭关系亲密化,丧偶父母流行“搭伙居”,亲属关系淡化及母系化趋势增强,乡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未来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趋势及农民的消亡.“新居制”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定居城市、实现乡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有效路径,这一路径具有类型上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就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在于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消费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通过上一辈人的要求而影响着当今青少年。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应的强调生活质量、注重消费档次(如名牌)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在青少年身上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甚至提前发生,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上发生。但是,从调查结果的总体上看,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上,当今青少年群体身上并没有呈现出非常态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民族需要用理性精神作为支撑,而理性精神又总是与勤勉、发奋、克俭等精神气质紧密相联。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关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变化这一个具体层面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4.
在青春期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不少父母来说 ,这些变化似乎突如其来 ,而且在某些方面与自己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一些父母困惑不解 :已经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 ?在一些学者的笔下 ,这种现象被描写为“心理断乳”或“代沟”。“心理断乳”的观点 ,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点———他们已经长大 ,要告别童年 ,要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身份。“代沟”一说则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群体行为特点———青少年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青春…  相似文献   

15.
1.研究性质研究“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一项新的较前沿的课题,具有探索性、预测性研究的性质。由于“流行文化现象”带有综合性,因此,应遵循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收集资料方面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主,在重大研究结论提升方面则主要凭借定性研究的方法。“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问卷调查,是团中央宣传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2年4-11月开展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调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定量研究的主要方式与途径。2.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理论假设调查内容主要围绕青少年中的“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16.
台湾社会对“哪吒三太子”的崇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庶民文化现象,因此“电音三太子”能够崛起和爆红绝非偶然。能为台湾民俗学界和文化创意产业者所关注,也说明“电音三太子”身上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源源不断的人文巧思,而这一切都与“三太子”本身所持有的“青少年”质性息息相关。“电音三太子”的流行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的人生轨迹,既涌现出轻龄之血的躁动与不安,也洋溢着青春之魂的活力与创意,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曾经历过的一个不断从生命的蠢动中淬炼出能力并释放出能量的磨砺过程。台湾人对哪吒“三太子”的信仰绝不仅仅只停留在烟火袅绕的宗教祈祷层面,同时还潜藏着一份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与对他们的包容心。  相似文献   

17.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8.
“唐璜”是西班牙文学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风流倜傥,到处留情,因而成为风流小生的代名词。而西班牙民族向来是以热情和狂爱著称,即所谓的“拉丁情人”。可是,西班牙青年人做爱的次数,却在一项统计调查中是最低的,即一年平均只有66次,比起英国一年的133次和美国的一年129次来,可是差上了一大截子!一般说来,西班牙的青少年仍然较为保守,看重友情。受到天主教及家庭的影响,西班牙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比较晚,平均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是16.5岁。他们在11.7岁时开始接受性知识,大部分得自朋友与学校,只有13%是来自父母。家庭仍然是…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的五个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承认和发展本土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同时,文化特别是流行文化逐步走向融合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这也是决定青少年流行文化基本趋向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进入“文化反哺”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和“物质主义”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国际化、物质化、简单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向将进一步凸现,而且这些趋向有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指出,滥用“E仔”“摇头丸”等软性药物的人数由1999年第四季的170人上升至2000年第一季的465人。一位禁毒专员认为,滥用“E仔”、“摇头丸”等软性药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再加上价钱便宜,取代海洛因成为青少年滥用最多的药物。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其一是由于年少气盛,恐怕友人讥嘲他们不入时尚,因此误入歧途。其二是现时“狂野派对”(RaveParty)非常流行,有银多不法分子混入其中,诱骗年青人服食这些廉价方便的“摇头丸”,令“摇头丸”成为21岁以下年青人的头号毒品。其三是香港青少年的消闲模式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