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宏生 《春秋》2012,(3):4-6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不仅曾经将济南作为革命发展规划和军事斗争部署中的战略要地.而且还曾特意亲临济南进行考察.并热情会见当时济南各界代表和群众,多次发表演说,畅谈政见.轰动一时。这段因缘际会.在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和济南城市史上.都留下了值得人们铭记的光辉印记。  相似文献   

2.
“总统是人民的公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总统府的暖阁举行宣誓就职仪式,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06,(11):20-23
孙中山在其40年革命生涯中3次莅临北京。1894年春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的主张,遭拒后首莅北京,窥视清廷,坚定了他推翻帝制的决心。1912年8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为宣传民生,调和南北感情,再次莅京。  相似文献   

4.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127-132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蓓京旧迹,有很多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5.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莅京旧迹,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拾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0,(12):83-83
1912年辞去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转赴上海,此时的孙中山十分热衷实业建设,希望早日实现民生主义。在上海没住上几天,即就被黎元洪以副总统和湖北都督的身份函约访问首义之地武昌。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6,(2)
正2010年10月份,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要做一部宣传片,定的题目是《孙中山与济南》,我任总编导,《济南日报》的侯林老师担任片子的总撰稿。我和侯林老师一起,开始了非常艰难的搜集资料的工作。我们一起去了上海、广东、武汉、南京等地,有些工作人员还去了台湾,搜集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把孙中山与济南的渊源非常系统地展现了出来。孙中山与济南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6,(5)
正民国元年,孙中山曾两赴山东,公开演讲和答记者问十余次。山东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实业兴国的思想,却深远地影响着齐鲁大地。1912年,袁世凯为制造与孙中山真诚合作的假相,多次邀请他赴北京共商国是。8月,孙中山应邀北上。21日上午,孙中山登上烟台港。在烟台驻留期间,他出席了烟台  相似文献   

9.
正1911年10月10日,一批满腔热血的青年军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在武昌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两个半月后,孙中山回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孙中山就被迫辞职,让位给军阀头子袁世凯。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了宝座,但未能触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  相似文献   

10.
周兆利 《春秋》2014,(2):47-48
1912年孙中山先生短暂的青岛之旅,原非一段复杂的史实,但由于资料的散佚匮乏,记忆模糊成了碎片,为后来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导致不同版本流传坊间。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0,(8):76-77
1912年,对于六朝吉都南京来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年的1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南京为首都,民国时代从此开启。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描绘的“现代化”、“工业化”蓝图令人幢憬。虽然他没有提出建设南京的具体步骤,但先行者的思想往往在后人身上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杜耀云 《春秋》2011,(1):28-29
1912年2月,辛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因之,在后人心目中,认为南北议和的这一结局。是很不理想的。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就此问题表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1911年10月,清王朝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此后,历经复辟和护法,军阀混战,内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直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计38年;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混乱时期,社会福利没有得到什么发展,有的甚至遭到破坏。但这一时期有些社会福利措施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虽然有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施行。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清政府和2000年封建君主专制。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深怀念在这次革命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人们不会忘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热烈响应。12月29日,孙中山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卓绝地奋斗了40余年,功勋昭著。他一生廉洁奉公,清正耿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广东绅商百姓联名举荐孙中山的大哥、多次捐巨款支援革命的孙眉出任广东都督。孙中山得知后,即刻致书广东各界团体予以劝阻。孙眉听从其弟的劝告,没有出任粤督。1925年孙中山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谈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孙中山先生竭尽一生为民众的利益而奔走,…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陈希同等北京市领导同志视察京城湖广会馆修复工程的消息,文中提到:“民国以来,湖广会馆成为政治活动重要场所。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成立大会,这一年8月25日至9月15日,孙中山先生先后五次到湖广会馆,留下了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足迹。”笔者读到这里,不由得触及对一段往事的记忆,那就是80年代中叶,我在采访、撰写《梁漱溟问答录》一书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曾多次提及湖广会馆的事,因为他是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在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F0002-F0002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自古钟灵毓秀,人文彬盛,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1912年,孙中山先生视察江阴,殷切寄语“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0.92亿元,  相似文献   

18.
伍本霞 《求索》2015,(1):44-48
1912年,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孙中山研究。列宁在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之后反应如此激烈,乃是列宁深感"修正主义"的危害,并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视同类似于他所批判的"修正主义"。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既与他眼中的"修正主义"有别,亦与俄国民粹主义不尽相同。它不仅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且其理论体系之本身完全是中国式的,确切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关于避免资本主义之危害的思想同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思考,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文史简讯     
《春秋》2016,(6)
正"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召开11月9日,由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民革山东省委、山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主委孙继业出席会议并讲话。郭爱玲在讲话中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丰功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6,(Z1)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一次演说中,曾经称赞马克思及其《资本论》,所以毛泽东说“: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还是国民党在先。”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孙中山立即致电苏维埃政府和列宁,祝贺他们的成功“: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了一个希望。”苏维埃政府的两次宣言取消俄罗斯帝国政府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使孙中山十分感慨:从来西方列强都把我们当作亡国奴,惟有苏俄“放弃主人的地位,不认我们是奴隶,认我们是朋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孙中山给予五四运动非常高的评价,觉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的伟大革命力量,确信“在斗争中他能依靠他们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