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的一个农牧业大区,农牧业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50.12%。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地区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加大支农的力度,以调整结构、发展生产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保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亚春 《实践》2005,(5):32
近年来,农牧业经济发展始终以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作为财政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切入点和实破口,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的带动下.科技第一生产力在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着力提高科技含量,是当前推动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敖旭鹏 《实践》2010,(7):18-19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解决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展特色农牧业是我省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2009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实施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为河湟地区农业发展描绘出了一幅诱人的画卷。也将为青海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是黄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的发展目标,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做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不仅是农村牧区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关系到海南州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长胜 《理论研究》2008,(3):64-64,F0003
加快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固阳县的农民增收问题,除了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之外,还应当在农业产业化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吉木乃县委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交,在加快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但吉木乃县农牧业发展缓慢、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还相对较低。吉木乃县要加快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门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稳定两项任务,努力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使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变革 ,我国地区贫富差距拉大 ,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内蒙古为例 ,农牧区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小康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初步研究了农牧区弱势群体现状、原因及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还存在着总体水平低、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必须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2.
落实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农村牧区是关键。正如一位农村问题专家所说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绵延万里,资源禀赋各异,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在2300多万人口中农牧民占56%;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72.48亿元,占GDP的21.5%;2002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88元,约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一组数字表明:农牧民实现小康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农牧业对以乳、肉、…  相似文献   

13.
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省农牧业经济总量,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特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改善了生产条件。特色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牧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帅 《实践》2010,(10):40-40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好这项政策意义重大,事关全局。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政策,我们将分期刊登有关内容。——编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州农牧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牧民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幅趋缓,呈现出增收渠道不宽、后劲不足、空间狭窄的状况。从海南州目前的实际看,农牧民收入主要源于畜牧业、种植业、劳务输出和第二、第三产业以及采集等,畜牧业收入高于种植业收入,农牧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0%以上。从收入群体结构分析,90%以上的农牧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  相似文献   

16.
刘沛兵 《实践》2006,(10):32-33
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载体,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实现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牧民生活宽裕的必要保障,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牧区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市,农村牧区人口较多,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差,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对于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突破口,在发展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18.
杨志坤 《实践》2013,(9):3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任务,培育和壮大新型农牧民合作社是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措施之一。本刊就农牧民合作社建设发展的有关问题,请自治区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的同志进行了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19.
《党建文汇》2001,(11):11-11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呼盟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当前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深入研究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农牧民增收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进一步明确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锦 《实践》2016,(4):26-27
正"十三五"时期,我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区情实际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优化环境,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夯实基础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全区基本形成"粮畜并重"的农牧业产业格局。但是,当前我区农牧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