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境工作十分重视。近年来全国在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严格环境管理,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例如天津和大连等城市,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从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把环保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来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执法监督,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认真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和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保护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06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记者采访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同志。记者:近期,环保总局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能不能请您谈谈2006年环保工作的进展?潘岳:2006年,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3.
潘洪其 《民主》2012,(7):52-52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开莺点工作。会议决定,今年要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八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依靠正确的政策引导,经过各方面的积极防治和强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开始走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轨道.本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环境工程的分步实施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老污染治理与新污染控制相结合,法制建设与管理制度的落实相结合上.近年来,在以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是环保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领导亲自抓;二是积极贯彻市人大关于上游水源  相似文献   

5.
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2003年和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市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2003年到2010年,城市居民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非正向评价增多,正向评价减少;与中央政府的评价相比,地方政府的非正向评价比例增长幅度更大。收入低的城市居民对中央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收入高的城市居民,但是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分上,低收入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低于高收入城市居民。性别对中央政府环保工作的评分有显著差别,但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上,男女没有显著差别。教育、年龄和环境问题严重性感知等变量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影响具有一致性。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需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水平,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以提升公众环境关心水平,同时要打破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增长机器联盟,将环境治理纳入官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6.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北极乃至全球安全都因此而面临挑战。为了保护和改善北极环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多数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和合作框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都相对较弱,北极环境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对北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是紧迫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并设法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强调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价值信息获取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主张通过创造公共价值来解决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的创造是公共价值管理的核心。在北极环境治理中不断创造公共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北极环境治理的效果,创造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应以正义、公平、开放和效率为核心内涵。中国高度关注北极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北极环境事务,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可以为中国参与北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而参与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创造则是中国在北极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詹国彬  陈健鹏 《政治学研究》2020,(2):65-75,M0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倡导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领域引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造基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环境治理模式,为解决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的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实践中,多元共治模式面临着环境治理权力结构安排不尽科学合理、跨部门治理主体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性差、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足、企业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化偏低等诸多挑战。为此,需要从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分工、创新生态服务投入机制、优化环境治理协同机制、提升政府环境监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以推动新型环境治理体系高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频发,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特殊的时代境遇。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将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早在1981年《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可是到目前,学校的环保教育还未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不少中小学和幼儿园环保教育几乎是个空白。相比之下,法国、德国、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就比较重视抓公民的环保教育,尤其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尤为重视。记得前不久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到一个学校给小学生讲环境生态保护课,课间还不停地回答小孩子的各种提问。在中小学开设环保…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06,(4):64-64
《嘹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8期刊登该刊记者陈泽伟的文章说,在日前由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我国环保工作“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0)
干部行为受到干部考核体系的制约与影响,其环境治理态度与成果亦是如此。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干部在环境治理策略层面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传统的经济至上、忽视环保发展转变为在稳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置于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再造立足于环保绩效在考核中的权重变化,探究权重变化与关系再造对于环保制度构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春林 《党政论坛》2010,(13):58-59
部分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缺少实效,“两张皮”现象是重要’原因之一。“两张皮”即党建工作未能紧贴中心工作,就党建抓党建,造成党建I作的目标、运作和考评的封闭性,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评价等方面与中心工作缺少紧密相关性,党建工作难以取得明显实效,难以得到党员群众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五倍。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做好特区范围扩大后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按照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特区城市管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深港合作和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表现正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对于目前我国政府环境治理工作公众评价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还知之甚少。基于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评价显著高于地方政府,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地位感知、政治身份、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在内的结构性因素制约着公众对于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评价。在对研究发现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了研究发现在政策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潘度文 《团结》2007,(3):38-4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多年来,我国环保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重点,扎实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有两个含义,一层含义是:产业要升级,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道路。另一层含义是:劳动力素质要提高,要符合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要求。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天生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兼顾环境和经济的行为选择是这一难题在现实中的体现。本文从制度理论出发,提出理解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兼容性激励机制。主要选择山西省在环境治理新政的典型案例对兼容性激励机制在协调环境与经济方面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设计了恰当的制度,形成相融合的激励机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山西的经验虽只来自一个地方,其所针对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因而对于其他地方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对单一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完整地分析兼容性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是本文的特色,但这可能会对外部效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斌 《瞭望》2006,(35)
针对渤海自净能力弱、污染物人海总量居高不下的现实,曾培炎在国务院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上强调,对渤海环境进行治理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和监督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