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央统战部连续提出了“调研兴部”、“制度建部”、“从严治部”、“人才强部”四个关键词。这四个关键词多次高频率地出现在中央统战部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刘延东同志还专门就这几个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笔者以为,这几个“关键词”,寓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反映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的职能部门和机关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抓住了统战部门自身建设的要害和根本,对于加强和指导各地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调研兴部”,是搞好统战部门机关建设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  相似文献   

2.
目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爱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键在于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统战工作人才队伍。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统战大业,人才为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统战工作人才,始终是我们加强统战部门建设、全面推进统一战线各项工作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下面,我就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部”谈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人才强部”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1年“功在千秋”优秀征文评选结束,24篇佳作榜上有名。本年度征文评审委员会主任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同志。评委有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楼志豪(中央统战部四局局长)、游洛屏(中央统战部一局局长)、曹虹冰(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靳志伟(中央统战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周宁(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启儒(中央统战部四局副局长)、党伍涛(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常务副主任)和本刊工作人员李岩伶(社长兼总编)、陈德勇(常务副总编)、王文发(总编室主任)。2002年的“功在千秋”征文活动继续得到…  相似文献   

4.
经“功在千秋”征文评委会审评,2002年“功在千秋”征文获奖篇目已揭晓。本年度征文评委会主任仍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担任,评委为:陈喜庆(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游洛屏(中央统战部一局局长)、楼志豪(中央统战部四局局长)、曹虹冰(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靳志伟(中央统战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杨启儒(中央统战部四局副局长)、党伍涛(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常务副主任)和本刊工作人员李岩伶(社长兼总编)、陈德勇(常务副总编)、王文发(总编室主任)等。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央统战部召开第十三届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代表部机关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了中央统战部机关第十四届党委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闭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新一届班子和全体党员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燕 《黄埔》2009,(2):15-15
2009年1月12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统战部举办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亲属新春招待会。邀请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领导、部分在京理事、亲属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喜迎新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两会”党组书记梁金泉和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三局、四局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招待会。  相似文献   

7.
信息     
《今日民族》2020,(1):F0003-F0003
省民族宗教委传达学习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1月20日,省民族宗教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助推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巩固和发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推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省内信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到云南调研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到云南调研,强调统一战线之所以始终成为党的重要法宝,关键是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这个大局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作用就是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调研期间,孙春兰一行深入昆明、迪庆等地走访了民主党派机关、看望了少数民族群众。  相似文献   

9.
去年初,中央统战部下发了1995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规划,提出了34个研究课题,确定了4个重点课题,组织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大调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统战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中央统战部的研究规划,深入实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央宣传部的统一组织下,中央统战部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学习纲要》。这是全党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也是统一战线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最近,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统战部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  相似文献   

11.
中央统战部号召开展“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山西省委统战部敏锐地意识到“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不是一般的教育活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它对于开展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统战部决定授予斯塔同志“中央统战部优秀党员干部”荣誉称号,并在统战系统中开展向斯塔同志学习的活动。这是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没、开创新世纪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每月评说     
10月9日至10月12日.中央统战部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了“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23个省市、9个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党委统战部负责此课题调研的同志参加了研讨会。会议还邀请了民进中央、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和全国总工会有关部门同志参加。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同志就“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03,(11):24-25
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实际,提出了抓学习、抓调研、抓人物、抓干部、抓制度、抓活动的“六抓”工作思路。这既是中央统战部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还是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六抓”思路的贯彻落实,本刊从这期起陆续刊登“六抓”系列谈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对人才的认识树立“三个观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四个尊重”,核心是尊重劳动;要求牢牢把握“一个标准”,核心是做到“四个不唯”;特别要求对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核心是“用好”;要求最终体现“三公”(公开、公平、公正),核心是“党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日前,本刊’2000“功在千秋”优秀征文评选结果揭晓,有27篇优秀征文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奖。本年度优秀征文评委会主任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同志担任。中央统战部有关领导同志与本刊负责人组成的评委会经过认真的初评、复评,最后评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获奖征文及等次,并确定了5个优秀组织奖单位。以“中国统一战线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中国统一战线》“功在千秋”征文活动已历时四载。四年来,在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的支持参与下,征文活动历久不衰,越办越好,充满活力,成为展示新时期统一战线风采、讴歌党的新…  相似文献   

17.
第四期非中共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党外知名人士研讨班、全国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培训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读书研讨班,今天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隆重开学了。我代表中央统战部,向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这四个培训班,是根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景德镇市委统战部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升位次、树形象”的目标,从抓好“三个环节”人手,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思想强部。我们充分发挥部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机关自身建设助推加力。我们开展广泛的谈心活动,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组织各类活动,把“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统战部门的“树建”活动和党支部“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刘燕 《黄埔》2008,(2):12-12
2008年1月21日,中央统战部举办一年一度的迎春招待会,向黄埔同学和亲友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祝愿。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领导、在京理事以及老会领导的亲属应邀参加了招待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两会”党组书记梁金泉和中央统战部有关局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招待会。  相似文献   

20.
1999年2月4日正值农历戊寅年立春。中央统战部礼堂里春风满堂,舞台上方悬挂着“继承优良传统,做好统战工作”座谈会的横幅,中央统战部全体新老同志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央统战部成立6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