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部分鸡场,尤其是某些养鸡专业户的母鸡群中发生脂肪肝综合症(FLHS),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有的鸡群较为严重:1981年咸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37.8%;1983年夏季,宝鸡某鸡场自8月12日开始,420只产蛋母鸡,每天死亡4~6只,最多的1天(8月18日)死亡14只,至8月22日共死亡132只,死亡率高达31.4%。解剖病死鸡中发现多数鸡肝出血,部分鸡伴随发生,尿酸盐沉着及卵黄性腹膜炎等;1984年2月至6月,泾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同样疾病2400只产蛋鸡陆续死亡116只(死亡率4.8%),同时,发生脱肛44只,死亡23只,其他疾病未见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1.5岁的产蛋母鸡,体况肥胖,或多发生于刚刚更换某种饲料配方的鸡群或禽舍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及鸡群密度过大,但公鸡和幼雏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笔者曾参加了某鸡场两次传染性鼻炎流行的诊断治疗,现将该病与鸡霉形体混合感染时的流行 特点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本病第一次流行发生在1984年元月中旬,当时在一幢550日龄的产蛋鸡与120日龄的育成鸡合群混养后第4天先发病,经26天全场有10幢鸡群陆续发病(包括产蛋群、育成鸡群和种鸡群),死亡9519只,死亡率为5.6%,病程26~41天,流行期54天;第  相似文献   

3.
本校实习牧场自1974年以来,鸡马立克氏病流行严重。仅1976年有3000只中雏发生马立克氏病,最后只幸存700只,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于1982年,笔者采取了检疫与免疫相结合的有效防制措施,仅用半年时间,控制了本病流行。(一)定期检疫及时淘汰病鸡1.对感染过马立克氏病的鸡群用MD沉淀抗原和阳性血清进行定期检疫,无临床症状鸡隐性感染率高达86.7%,对阳性鸡全部扑杀。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1957年从美国德拉瓦州甘布洛城的肉用鸡群中首次被发现,故又叫甘布洛病。除鸡外,鹌鹑、麻雀也可感染,5周龄小鸭可人工感染发病。目前,工业化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发生。我国1979年在北京郊区首次发现,随后不少地区也相继报道。本病最常在3~5周龄鸡群发生,也可早至10日龄左右。早几年死亡率为5~7%,也有超过30%者,但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普遍呈不显性感染,而血清学调查却有很高的阳性率。据Millar(1980)对鸡群血清学检查统计:德国61.5%、意大利76%、荷兰88%、南美洲90%、美国100%阳性。广东省据不完全抽检统计在60%左右。由于有母源抗体保护,小于2周龄的鸡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笔者1985年对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40个村庄的鸡群调查结果,全年养鸡280000只,发生白痢病89000只(占31.8%),死亡37000只(占41.6%)。为了探讨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1985年8月~1986年7月,我们使用了蜂胶酊各种制剂和治疗鸡白痢病常用药,进行治疗对比试验;1986年8月~1988年12月,又以20%蜂胶酊临床治疗鸡白痢19300只,效果比较理想,治愈数为17100只(占88.6%),死亡2200只(占11.4%)。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鸡非典型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郑州郊区某养鸡户笼养罗曼褐壳蛋用鸡2600只,230日龄时发病,1周后产蛋率由85%下降到36%,死亡鸡由每天2~3只逐渐增加到20~30只,经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临床症状鸡群产...  相似文献   

7.
脑炎型雏鸡白痢的诊疗邢台柏乡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600只海兰褐蛋用雏鸡,于1996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6~15日龄)发病,死亡43只,发病鸡群中有3%左右的鸡出现神经症状,经5~7d治疗痊愈。通过症状、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脑炎型鸡白痢。...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鼻炎系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llinarum)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流水样鼻涕,面部水肿和流泪为主要特征。本病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虽未见有本病的详细报道,但资料表明,一些地区曾有类似于本病的鸡病发生。为建立SPF鸡群的检测方法,我们对人工感染本病鸡只进行了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简称IBH),是由腺病毒属鸡腺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出现黄疸。有11个以上的血清型,病毒粒子直径69~86nm,抵抗力很强,耐热性强,室温中存活时间较长。因此,控制本病较难,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不高,一般2%~10%;但是有混合感染存在死亡率可超过30%,特别与法氏囊炎、鸡新城疫、霉形体(MG、MS)、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爆发过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郑州郊区某鸡场每月定期抽样检查10只育成鸡或童鸡,翅下静脉采血涂片,姬-瑞氏染色,每个血片光镜检测100个视野。结果证实,爆发过本病未经有效治疗已无明显症状的鸡的血片中,一年四季不同程度的均可查到病原。本病在郑州地区出现于5~6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阳性率高达100%,阳性视野达300‰~453‰,以后逐月下降,12、1、2、4月份为低潮期,虽然阳性率为40%~50%,但阳性视野仅为11‰~12‰。调查证实,在郑州地区荒川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根据郑州地区气温变化分析,荒川库蠓活动的高峰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与发病高峰期基本相符。本病的致死率在1~3月龄鸡为91%,育成鸡为11.8%,老龄鸡较低。本病的发生率各品种鸡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市某肉用鸡场,在1988年流行鸡呼吸道疾病期间,笔者从病死鸡分离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O_(78):K_(80)。用分离出的O_(78)菌株的肉汤纯培养物制备甲醛灭活疫苗,在实验室条件下做免疫保护试验,对免疫组鸡用同型菌株气管内攻毒,保护率为96%;做现场免疫试验,在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免疫鸡群比非免疫对照鸡群因大肠杆菌致死鸡数下降了62%,出栏平均体重增加300g/只.(一)流行病学调查 某集体养鸡场,利用塑料大棚饲养宝星肉用鸡。1988年5~10月,先后进  相似文献   

12.
产蛋鸡爆发病毒性关节炎翁碧芬(福建省泉州市畜牧兽医站362000)我市某蛋鸡场一批180日龄的迪卡鸡2000多只,1995年6月13~15日发现每天在鸡群中有3~5只屈爪、跛行以致不能站立的病鸡,16和18日发病鸡分别增至30只和60多只。经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以来,在我校畜牧队养鸡场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MD)流行。其发病率为5.9%,死亡率为3%。经初次流行后,该病在鸡群中便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1980年11月份随机抽检21只无临床症状的鸡,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00%出现组织病变。病变多较轻微,无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我们认为本鸡群系鸡马立克氏病自然弱毒所感染。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早春,位于我 区高寒阴湿森林区的吴砦 乡养鸡专业户饲养的鸡群 突然爆发了一种以急性死亡,伴以下痢为特征的鸡病,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为空肠弯曲菌性肝炎。 (一)流行情况调查 1.1991年3月24至27日,天水市北道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倒春寒,据区气象局资料3月24~27日,气温从5~11℃下降到0~-5℃,3月25日凌晨,吴砦乡养鸡专业户张某等5户散养的2332只10月龄产蛋罗斯母鸡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尤以黎明前为甚),至27日3天共发病1090只,发病率为47%;死亡316只,死亡率为31%。28日天气转晴,气温回升,发病死亡均减少为24%和9%,29日气温升至4~10℃,鸡群除精神欠佳外,死亡停止,受治疗鸡开始采食。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12月青县的新兴、木门店、流河等几个养鸡密集的乡镇产蛋鸡群普遍发生了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经临床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鸡脑脊髓炎。1 发病情况1998年10~12月新兴镇某养鸡村,有80.0%的产蛋鸡群发生了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下降幅度为10.0%~40.0%。产蛋高峰期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大,老龄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8~30d,鸡群越小,持续时间越短,鸡群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青年鸡群持续时间短,老龄鸡群持续时间长。某种鸡场饲养种鸡5000套,1998年7月…  相似文献   

16.
鸡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简称MS)病是由鸡滑液支原体所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染病,受害器官主要是关节部位与腱鞘,亦称为传染性滑膜炎。本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可经过卵传播到下一代(垂直感染)及直接接触引起呼吸道感染(水平感染),而对鸡群健康影响很大,与鸡败血性支原体(MG)相似,鸡群一旦被污染不易清除。鸡群中有本病存在,易发生混合感染,使病情加剧,死亡率增高。本病国内报道罕见。现将广西省梧州市养鸡场鸡滑液支原体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陵县白马区某鸡场和专业户喂养雏鸡共1744只,于1985年5月爆发疫病,死亡614只,死亡率35.2%。我们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曲霉菌病。 (一)发病情况 江陵县白马区养鸡专业户,从地区种鸡场购回罗斯和希赛斯商品代出壳鸡,放于一间(约20平方米)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饲养,到19日龄时鸡群共513只。育雏期间,雏鸡服用痢特灵、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和滴鸡新城疫Ⅱ系苗免疫。5月12~16日雏鸡发病死亡102只,死亡率19.9%。另一鸡场自孵罗斯商品代鸡,未售完雏鸡放在两间(约20平方米)一边开有窗户,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喂养,9~15日龄时,雏鸡1231只,防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1983年3~4月,韶关市养鸡场一批40~70天龄的肉用仔鸡,发生一种以前期咯血、肌胃糜烂、后期败血坏疽、急性死亡为主要征候的疾病。病程持续一个月,发病死亡558只,占该批鸡总数的11.7%。经调查和试验诊断为肌胃糜烂症继发葡萄球菌病。 (一)发病情况 该场是饲养肉鸡为主的商品鸡场。该批鸡共4750只,种苗系从本省某种鸡场购进的美国爱拔益加(简称A、A)白鸡,经育雏脱温后分入两幢鸡舍栏网平养。鸡群发病前,喂给本场自配混合饲料(含进口和浙江产鱼粉15%)。养至41天龄以后,鸡群中陆续发现一些鸡冠苍白,咯出暗红色血块、肌胃糜烂穿孔而死亡的病鸡,几天之内死鸡280多只。起初怀疑为卡氏白细胞原虫病,采集病料送检无结果,使  相似文献   

19.
在西宁华青蛋禽公司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用定量载体试验测定过氧乙酸、百毒杀、杀特灵、消毒王4种消毒剂对蜡样芽胞杆菌4001株芽胞的杀灭率。经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综合评价,以消毒王最佳。最佳消毒搭配为A4B2C1,即消毒王的浓度为1∶1000,用量为90ml/m2,雾滴直径为140μm,作用时间30min。实地试验鸡群(13563只)从1日龄开始,每天带鸡消毒1次,直至育成结束,死淘率比3个对照鸡群平均下降6.11%(P<0.01);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率下降9.17%,鸡毒霉形体感染率下降50.83%。试验鸡群进入产蛋阶段后,在202d内比对照鸡群少死淘385只;观察197d的产蛋情况,试验鸡群比对照鸡群多产蛋6476kg,按开产时鸡数计,每只鸡平均多产蛋0.59kg  相似文献   

20.
喉炎康治疗鸡呼吸道疾病1995年盛夏,鸡舍温度过高,特别是大鸡群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笔者用本校兽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喉炎康临床治疗8群鸡共6920只,用药3d后病鸡恢复健康,治愈率99.5%。发病鸡以成年鸡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