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区以做好"七篇文章"为总抓手,持续用力推进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初步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六个转变"。截至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8.3%;所有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新增收入均突破4万元,18.6%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当年新增收入  相似文献   

2.
朱慧 《政策》2010,(2):45-45
近年来,宜城市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把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优化党组织设置,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市178个村中3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3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相似文献   

3.
宋文豹 《政策》2010,(6):55-56
近几年来,宜都市委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始终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项资源,倾力抓好扶持,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09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无“空白村”,全市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有12个村过50万元、2个村过1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2016年以来,翼城县按照市委"千村破零行动"统一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汇聚改革动力,大胆探索实践,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初显。一、主要做法翼城县共辖10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016年,全县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400.3521万元,村均收入16.04万元。其中116个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  相似文献   

5.
正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罗田村,全村535户2274人。2016年前,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级活动场所破旧,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可以说是个集体经济"空壳村"。201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2350元,2017年人均纯收入14685元,同时每年获得2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成为远近驰名的"富裕村"。"空壳村"如何变成"富裕村"?"通过入股广西永福县瑞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借社生财’合作创办加工厂,增  相似文献   

6.
正有那么一个村,村干部平均年龄不到45岁,去年以来,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发展油茶、香蕉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年均收入从原来不足3000元提高到现在5000元以上,成就了一段经济飞快发展的佳话。它,就是钦州市浦北县大成镇柑子根村。是什么原因"振兴"了这个村?7月5日,笔者带着问题来到柑子根村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下姜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偏远落后小山村.多年来,下姜村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挖掘潜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实践共同富裕新路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1年的0.86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51.3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2154元增长到2020年的42433元,实现了从穷山村向"绿富美"的飞跃,成为农村脱贫致富样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坚持走市场化运作、多形式发展的路子,加快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72.7%,比2001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一、适应形势需要,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放在“三农”工作的大局中谋划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原有的发展模式和收入途径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2001年,全市有121个村集体年收入不足2万元,由于收支缺口增大…  相似文献   

9.
宁卫邦 《今日浙江》2003,(10):36-37
近年来,宁波市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4元。但是在山区、海岛比较多的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北仑等地,1999年时尚有1488个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这些薄弱村的村干部长期  相似文献   

10.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足,是贫困落后地区带共性的问题。从大姚县目前情况看,全县129个村(居)委会.有集体经济的村(居)委会仅13个,占10%,其主要来源是村管库、塘、加工站和房屋出租收入。而且大部分有积累的村由于提前收取承包金、“寅吃卯粮”变成了“空壳村”;无滚动发展能力,既使有积累的村,绝大部分也只有几千元,还弥补不了村级机构运转的经费缺口,更谈不上滚动发展和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1.
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周雍强庐山区位于九江市郊,辖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其中农业人口13万。199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不足2万元。当时,村级集体经济的缓慢发展,与全区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极不相称,与本区所具有...  相似文献   

12.
泗阳县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到1996年底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达313个,占全县总村数的51.2%。村集体无钱办事,应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针对这一情况,从1997年开始,我们下定决心,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目前,全县611个行政村中已有597个村有集体收入,总收入累计达到3045万元,村平均收入达到5.1万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加到159个,  相似文献   

13.
章雪瑶 《今日浙江》2021,(13):104-105
从三门县城往东南方向驱车近一个小时,公路直通最南边的一个村庄——浦坝港镇金家峙村. 三门兼具山海之利,鲜甜的小海鲜更是闻名全国,但金家峙村因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和劳动力,村集体经济近乎为零,曾是个名副其实无资源、无产业、无劳动力的"三无乡村". 2018年,金家峙村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帮促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同年,为改变落后现状,金家峙开始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各级政策、资金也相继落实.如今,全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7000元增至2020年的1.3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短短几年,一跃成为全县"共富典型".  相似文献   

14.
正贫困村脱贫最难的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为了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桂林市兴安县以发展农副产品电商销售+洗果保净服务+光伏产业三大实招,让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有了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出台时,兴安县有60%的贫困村属于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3年过去,这些村华丽蜕变:在28个贫困村中,发展光伏产业并获得稳定收入的20个;建起以"邮乐·乡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站的18个;发展柑橘、葡萄等种植产业6个;有村办产业服务型  相似文献   

15.
田永清 《前进》2017,(10):51-52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代县紧扣"新、扶、宜、活"四字标准,重点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点,精准聚焦强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扎实打好村集体收入"破零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县377个村共有326个村实现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其中5万元以上的达137个,使得各村实现了"政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0,(9):57-57
小召村位于陵川县城北郊,由9个自然村组成,村民2460人,耕地面积1587亩。200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200万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6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是一个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的村庄。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畔,合浦县东南部,一个渔业小村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小有名气的蛋家纯渔业村——合浦县沙田镇海战村。2007年该村经济总收入8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4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谈起海战村的发展变化,人们就不约而同地说到带领海战人走上小康之路的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兴凤。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太行山腹地,一个地上无企业、地下无矿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就是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这个仅有159户、390口人、耕地1820亩,荒山荒坡却有1.5万多亩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不甘贫困、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连壁精神",走出了一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新路子。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到1650万元,村集体当年实现收入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远远高于全县当年7680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缺乏资源的普通小山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兴化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红色领航",充分释放"党建+"聚合、辐射、引领的叠加效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全市613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53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269个经济薄弱村已脱贫207个,今年底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我们村购置了商铺转租,7月份实现收益3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现在正在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林木加工销售和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力争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钦州市灵山县文利镇升和村党支部书记檀余初信心满满地说。升和村属于水库移民整村搬迁村,地处偏远,因山林、田地少等被列为深度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