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卡扎菲的理想主义政治观深受阿拉伯传统历史观和纳赛尔民族英雄观的影响,具有激进和多变的特征.在近40年的执政生涯中,卡扎菲崇尚纳赛尔的英雄观,时常挑战西方国家强权政治和美国霸权主义,他相信阿拉伯民族统一拥有厚实的民众基础,执着地在阿拉伯和非洲宣传并践行他的"统一思想与理论".在国际政治格局和地区形势多变的环境里,卡扎菲的理想主义政治观屡遭挫折."9.11"事件后,卡扎菲在反思自己的政治观时.积极改善与欧盟、美国的关系.但是,欧美的回报并没有像利比亚所期盼的那样,卡扎菲的理想主义政治观再次遭遇严峻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的政府和思想家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对国家独立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他们依据战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就拉美国家应奉行什么样的外交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与西方国家“地缘政治学”、“国际均势论”、“意识形态边疆论”、“泛美联防论”等不同的外交思路,使拉美国家的外交理论,政策和实践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概而言之是“三大立论”和“两大重点”,即:多元外交论、平等伙伴论、美洲二元论,以及将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上的两大重点。  相似文献   

3.
蒙古的内政与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以来,蒙古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政治上形成两大党派分据总统和总理职位的格局,经济上改革多年起色不大,仍未走出经济上的困境。外交上则首先保持对中、俄二大邻国的均衡外交,同时向美、日等西方国家靠拢,试图以西方作为战略上的“第三邻国”。总之,蒙古作为中、俄两大国之间的内陆小国,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其国内形势、对外政策的变化,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外交风格是实施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的一种形式,它是由民族、文化、领导人特质、国家实力和所处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中俄在与西方的关系中和对重要国际问题的看法和政策选择上有很多共同点,但中俄的外交风格与外交策略却迥然不同,由此引起了国内外的一些错误解读。为此,我们通过对中俄外交风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深入解析其原因,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两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的真实意图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6.
盘点布什政府60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 3月 2 0日 ,布什走马上任已经 60天。在这期间 ,美国新政府在对外事务方面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布什及其内阁成员利用不同场合陆续发表了阐述对外政策的讲话并公布了有关文件 ;与部分盟国及中俄首脑开展“电话外交”和交换信件 ;邀请少数盟国和重要国家的领导人外长访美 ;美总统、国务卿和军方领导人出访一些国家 ;国务卿与一些国家外长和联合国秘书长举行多边和双边会谈 ,等等。从这些活动可以看出 ,新政府对外政策与克林顿时期保持了较多的连续性 ,但在许多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一些新的思路和强硬色彩。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一些“理想主义”对外政策和理念 ,正在被一些“讲求实际”的原则代替 ,新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与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攸关的问题上。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对外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已经初步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持续6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是冷战后西方干预非洲内部事务的最新案例,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启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利比亚战争反映出西方干预弱小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新模式,是当前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非洲国家担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能会借利比亚战争借尸还魂,对非洲的自主外交和一体化进程构成冲击;3.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向北看”和“向东看”,而不再是卡扎菲时代的“向南看”;4.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大国利益博弈,再次暴露出国际关系中“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迄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现实;5.利比亚战争造成的武器大量扩散还客观上使得恐怖主义在非洲趁势蔓延,这不仅使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利比亚战争负效应的牺牲品,而且还使美国借机进一步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6.对西方借利比亚战争挤压中国在非洲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的动机不可不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也应该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强制外交与威慑一样,主要依靠武力的潜在运用或者说主要通过威胁使用武力,以达成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强制外交是冷战结束后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现象,该术语也是当前西方国际关系和战略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重要术语之一.本文在剖析西方强制外交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冷战后美国所实施的两个典型的强制外交案例,着力阐释当代美国强制外交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扼要进行一些评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洛克比空难事件之后,利比亚备受国际社会制裁之苦,阿拉伯国家在帮助利比亚解除制裁方面无所作为,促使利比亚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非洲.卡扎菲高举泛非主义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使利比亚摆脱了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处境,并在非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建国一百年来, 其对外关系史经历了“英国中心主义”时期、“美国中心主义” 时期和“相对独立主义”时期三大阶段;其外交理念也表现出三个重要的变化:国家实力的自身定位 从依附世界强权的弱小国家到中等强国的变化、外交思想从孤立主义思想到联盟集体安全观念的 变化、国家身份的自我定位从西方白人国家到尝试向亚洲国家转变的变化。影响澳大利亚对外政 策的国际因素主要有国际大环境的巨变和盟友政策的变化两方面;国内因素则主要包括经济利益 需求因素、政党与选举因素和决策者个人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