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8):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共识”理论范式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模式”提法便应运而生。“中国模式”自有中国逻辑,把“中国模式”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中国模式”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中国模式”还在路上,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中提升“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从宏观而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下,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就微观而言是晋江市历届党政领导对经济社会与时俱进的柔性管理结合晋江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被国内学术界称之为“晋江模式”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5):21-22
西方的主流社会正日益担忧,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甚至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曾有两大冲突理论,一是“社会制度冲突论”,二是“文明冲突论”。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正在形成第三种冲突理论——“发展模式冲突论”。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曾对中国击掌欢迎,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加入他们的阵营。但是,当他们的期待“受挫”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西方国家便掀起一轮接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并进行了以“围堵”和“接触”为代表的两手策略。  相似文献   

5.
詹得雄 《党员文摘》2008,(12):36-3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的议论频频见诸报端。其实,所谓“中国模式”只是国外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解读。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这种解读是形形色色的.大体而论.可以分为“西方解读”和“非西方解读”两大类。前者充满着曲解和误读,但也有不少明智的人士讲了一些睿智的公道话;  相似文献   

6.
兰宇 《理论研究》2004,(2):55-56
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要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而由科学发展观出发,科学改革观也呼之欲出。从逻辑延伸来看,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改革观。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截然不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不断强调,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硬道理”。同样,与“抓革命、促生产”、“抓纲治国”截然不同,1978年以来,领导人自觉以“改革开放”来推动发展。“改革是…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探索道路时的一种谦逊,那么,习近平同志的“鞋子论”则可以说表现出了我们党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自信,两者有内涵、思维方式、目标上的一致性。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妙语连珠     
王继忠 《求贤》2008,(1):24-24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于常人的丰功伟绩。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创立了寻求解放的理论体系;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缔造了新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大旗,使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英国工党在实践“第三条道路”的过程中奇迹般地连续三届组阁,在右翼政党纷纷执政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一枝独秀”。其执政经验和治理之道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极具借鉴和启迪。一是对如何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极具借鉴意义;二是对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和谐极具借鉴意义;三是对如何不断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动态概念,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议论引起了西方媒体的纸上风云。文章认为形成“中国模式”热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如西方模式的“失灵”、中国的“内在魅力”、“中国模式”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等。“中国模式”所独具的社会价值,文化、制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中国模式”取得的成就我们不应盲目乐观,要如实评价自己,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19年,“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近百年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已经成为推动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党从诞生起,在追求民主、崇尚科学的道路上,苦苦探寻,历久弥坚,百折不挠,前进不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加快了民主进程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响应毛泽东号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推动调整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制订“工业七十条”和“高教六十条”,逐步恢复被“大跃进”运动破坏的社会经济秩序。他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起,积极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经济建设要贯彻综合平衡思想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要以群众满意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思想成果,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也为改革开放后我们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与治理模式。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中国融入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大历史观,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系列论述,概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部成果,阐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革命论、列宁“改良主义”革命观,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蒋永清 《湘潮》2014,(8):21-26
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战略被邓小平看作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宏伟目标”,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