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1,(12):7-8
10余年间,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始终在质疑责难声中、在各级政府美好的愿望中、在广大中低收入群众的期盼中,始终不懈地推进着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全面停止福利分房,采取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市场化的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摘博览     
武汉推出房改新方案一停三补三配套近日,武汉市政府公布以“一停、三补、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住宅货币分配方案。目前拟推出的房改一揽子措施,从今年7目1日起,全市所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一律停止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实行货币分配。行政事业单位不再为职工购房、建房、分房,有条件的企业经批准后建的住房,必须以不低于实际建房成本的价格出售;居民购买现有公有住房取消标准价,实行成本价。“三补”即货币补贴、产权价值补偿、货币补贴和产权价值补偿相结合。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发放住房补贴分三种形式,即对未享受住房实物分配的职工采取货币补贴;对已享受住房实物分配并已达标的职工,实行成本价优惠购房或政策性租金,允许成本价住房入市交易或有偿转让使用权,实现产权价值补偿;对已享受了住房实物分配而末达到住房面积标准的职工,采取产权价值补偿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形式。所谓“三配套”,即开放任房二、三级市场,大力发展职工购房抵押贷款,加快经济实用房建设。新的货币房改方案还确定实行二元三类双轨制。即向高收入者提供商品房,向中低收入者提供经济实用房。今后社会提供的住宅分为商品房、经济实用和廉租房三类。在出租住房时,租金标准实行政策租金和市场租金的双轨并行。 (摘自《江南晚报》张炳泉文)  相似文献   

3.
李文静 《法学杂志》2013,34(6):113-122
住房公积金是在城市住房市场化背景下由国家实施的一项公共福利制度,理论上应将所有职工纳入覆盖范围。然而,由于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福利分配格局的沿袭,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在公共部门及私营企业之间呈现两极分化的样态,而农民工是否应被纳入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理论上仍处于不明的状态。事实上,住房公积金制度应为以实质公平为目标的法律制度,应当以覆盖范围的梳理为前提,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予以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了配套的住房保障制度,启动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住房安居工程。经济适用住房是专门为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而修建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是市委、市政府“五大惠民工程”之一,是省重点工程之一。为了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这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做好、做实,为了确保分配过程的廉洁、公平、公正、透明,真正把房子分配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晋城市公证处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工作的参与部门之一,严格按照《亚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依法配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城镇住房改革已经经历了十来年的时间了。经过承租人按优惠条件购买公房,已经完成了80%左右的存量公房由承租人购买成为私产住房:通过公房置换许多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现在,大约还有20%左右公房仍然保持原来的公房租赁关系。据相关资料披露,至去年底,在整个城镇住房格局中,房改私产房的比例约68%,租赁公产房约17%,商品房约15%。这样,通过市场化的道路,已经有83%左右的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达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住房生涯视角和离散时间事件史模型,研究城市青年首套住房产权获得的时期和世代差异。住房市场化进程中城市住房获得的途径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青年住房获得的时期、世代和城乡地域差异明显,年轻世代住房生涯具有低龄化和跳跃式特征。城市青年住房获得受单位和户籍等制度因素、生命事件、家庭禀赋、职业地位和地区市场化程度影响。在住房市场化进程中,制度因素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对住房获得的影响显化,父辈教育程度在房地产市场阶段影响增强,"80后"职业地位的影响减弱。房价上涨和住房分化可能形成以住房财产为标志的刚性社会分层结构,阻碍市民化和城镇化进程。论文认为,住房制度改革应形成多主体住房供应模式,建立有效兼顾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的住房政策,从而有效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7.
把以低工资制为基础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供应制度改变成为住房商品化分配供应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分配,住房改革制度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尤其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异化,均产生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的社会问题。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与基本规则,对违规的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房进行全面清理,由政府直接修建并提供保障性住房,建立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制度,区分不同类别的住房有的放矢地开征物业税,是缓解住房改革利益非公平分享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住房市场化方向的确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增加了住房供给,但由于特有的土地所有制、政府角色错位、住房过度市场化、住房市场失灵,尤其是宪法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住房问题成为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的生存考验。现代宪政国家不仅要求政府保持克制,不侵犯公民的自由权,更要求政府积极保障公民的生存权,为公民“像人那样生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住房是人必需的生存资料。因此,住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多国宪法和各国际人权公约都以不同方式将住房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保障。所以,将住房纳入宪法基本权利保障体系,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义务,完善相关住房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住房市场,构筑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公民住房权利的真正实现,使人人居有其所,“安居”然后“乐业”。  相似文献   

9.
一、楔子自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热火朝天的建设各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相关部门亦出台了诸多的管理办法以及行为规范,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设置了指引。但制度还不够完备,如建设过程中遭遇的资金缺口、选址误差,又如分配过程中的摇号作弊等,不一而足。已有研究文献集中注目经济适用住房①的所有权限制、准入与退出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康泰克 《检察风云》2012,(16):10-13
今年初,北京某大报披露,在其与搜狐网联合进行的调查中,对于“你对现在保障性住房分配现状怎么看”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认为“不公平,分配过程中问题很多”。同时,该报还出题调查对“你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最为不公的地方体现哪里”的问题,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个别手握权力的人或部门优先或违规获得了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央政府推进住房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走过11年历史的经济适用房,仍然面临着分配管理问题频出、百姓无奈弃购、地方政府缺乏建设积极性“三重尴尬”,并已成为影响民生和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之一,经适房制度改革及相关法制环境的规范完善必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住房的福利性分配到市场化运作,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引导和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以其政策之手不断地调控着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由此也就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市"特征。而在确认政府具有市场经济发展主导功能的同时,如何将政府干预纳入到法治的理性轨道,就成为经济法学必须要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单位在职员工共同缴存的一种长期住房储金,是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以及法制化的一个主要形式,具有政策性、强制性以及保障性,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中低收人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住房体系的完善,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在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业务文选》2012,(24):35-41
1.2012年5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公布2.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保障公平分配,规范运营与使用,健全退出机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运营、使用、退出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李为奇 《刑警与科技》2008,(21):110-112
楼宇对讲行业的发展是与住宅产业的发展相生相伴的。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至此,福利分房制度被取消,而商品房开始进入广大居民的生活。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防范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楼宇对讲行业也自此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住"始终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条件。住房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而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和保障居民住房权的实现。然而,随着住房的市场化和货币化,我国的房价在不断上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住房权的实现。因此,构建完善的住房权保障制度来促进住房权的实现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湖南省住房为例,首先阐述了住房权保障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当前我省住房权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我省住房权保障制度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经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住房市场。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我国住房自有率的迅速提高,中国发展成为"住房自有社会"。然而,国际住房研究长期忽视了对中国住房体系和住房政策的研究,导致关于住房体制的相关研究无法从理论上涵盖中国模式,实践上不利于其他国家汲取中国住房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与启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论文围绕中国公共住房和市场关系的变迁,从公共住房在整个住房体系中边缘化程度来分析我国住房体系的演进,并在国际比较视野下讨论中国住房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论文最后也讨论了国际经验对我国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可能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同时从实践上介绍了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现状。当然,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国家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单位在向职工出售住房时,与本单位职工签订了相应的房屋买卖或房屋置换合同。而出台于房改之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的这一司法解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应予重新审视,人民法院应当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房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准确把握公房出卖的性质,正确看待单位与职工的民事法律地位及两者之间的关于房屋买卖的合同效力,将公房出售中的纠纷纳入司法调整的范围之内,及时化解矛盾,确定物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常规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以及明确的中央与地方政策在住房保障中的财政成本承担责任,目前住房保障政篡的执行效率与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低收入群体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论文从福利政策理论和住房保障特点的角度出发,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财政成本上所承担的责任进行阐释,并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研究认为,住房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政策,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根据公共财政理论,住房保障成本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但同时,住房保障的公共品特征决定了地方政府也应在住房保障中分担部分成本,并负责具体的保障实施工作。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制约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意味着将住房保障的主要支出责任从地方政府逐步转移至中央政府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