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群众》周刊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区分敌我、驳斥错误观点、宣传民主政治和纪念活动等方式,有效开展群众动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周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动员是我党的重要执政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的不足,提高了执政效率,从学雷锋活动案例中进行分析,总结学雷锋活动中政治动员的话语、渠道、策略等政治动员要素的开展方式,深入剖析学雷锋活动动员效果与问题,立足于现有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全新的梳理,通过案例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的不足,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通过案例对我党新时期政治动员的不足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转型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战争动员思想,主要包括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军队动员三个领域。孙子认为,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灵魂,上下同心是政治动员的先决条件,军队的士气高涨靠的就是政治动员,进行国际动员则只是战争胜利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经济动员是战争动员的物质保障,长期经济动员将使国家经济崩溃,因此经济动员必须考虑国家实际情况,预先规划、精确计算;军队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军队动员扩编后的编组好坏会直接影响战斗力,装备物资必须着眼平时,而在预定方向实施战略展开是军队动员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公共危机呈现频发的态势.危机状态下,政府需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政治动员是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工具.针对突发性灾害,中国以开放式政治动员为主、内控式政治动员为辅进行动员;针对社会性危机,中国运用内控式政治动员方式进行动员.同一类危机,由于危机情境的不同,治理中政治动员的具体方式和力度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关于自觉能动性的思想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运用。具体阐明了毛泽东注重发扬抗日军民的自觉能动性,做好军民抗日的政治动员,发扬全民族抗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贯彻和实行我们党的抗战路线,提倡发挥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的自觉能动性,特别强调在抗日战争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毛泽东自觉能动性思想指引下,抗日军民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自觉相统一、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相融合、思想引领与利益整合相结合、方法创新与注重实效相一致、群众组织与政权建设相协调,创新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必胜信念、凝聚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斗志、汇聚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力量,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领导基础,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着眼时代发展,系统总结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经验做法,并适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意志、激励斗志和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7.
微信作为在海外华人当中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在华人社会当中形成了政治参与和动员机制,创建了具有独特形态的场域。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开展各种政治助选活动,以体现华人的意志,已经在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大选,以及在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得到充分实践。本文以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实践政治参与作为切入口,探讨微信在作为少数族群媒体时所形成的独特场域,并在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中展现特殊的政治动员功能,指出其在介入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竞选所面临的争议甚至政府打压的后果,提醒华人要合法合理地利用微信在当地参与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8.
动员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一种内在需要,确立一种有效的动员模式极为重要。回顾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历史,动员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也发生了转变,从政治动员的为主导转向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的融合,这种融合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和管理价值,为了实现有效的融合,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和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治动员的行动逻辑——一个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沿:政治动员的研究需要在界划各种类型基础上,注重分析动员过程中集体行动形成的隐秘机制———动员议题建构和公众聚合认同,以求取一般化理论知识;面对威权政体下政治动员往往带来“崇高的紧张”的结局、自由民主政体下竞选动员走向“失衡的承诺”的普遍化的现实,政治动员怎样克服“身份———功能”危机,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转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党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民粹主义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政治动员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在概念上的模糊和分歧。这种政治动员手段就是民粹动员,它通过持久的政治运动和民粹主义的话语体系发动大众动员,将团结一致的"人民"置于某种对抗反大众"精英"的纵向关系中。通过民粹动员的方法研究20世纪中期拉美的民粹主义,能够更好地阐明这一时代的政治形势,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江苏省委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依据上海“孤岛”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通过抗日文化宣传、组织联谊性活动及合法性社团等多种方式来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抗日爱国力量。尽管1941年租界沦陷后党组织及抗日力量不得不实行隐蔽和转移,但总的来看这四年的统战工作适应了抗战大局的需要,壮大了抗日救亡的力量,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这一特殊政治动员形态由此产生,并且多发易发。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既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分化、网络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工作、干部作风、公民认知的主观因素。它的发生会给政府形象、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从严治党,强力推动反腐倡廉,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改善舆论宣传工作,规范网络空间管理,从而有效预防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遏制其发展,减轻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产专业人士利用他们熟悉西方政治运作规则等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舆论动员、政治动员,调动了香港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推动了香港社会运动发展.鉴于香港中产专业人士在香港社会政治动员中影响力的扩大,香港工作应因应这一变化,重点加强对香港中产专业人士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和宣传形式,井冈山行洲红军标语,以其鲜明的价值取向、较强的针对性、浓郁的情感特色,发挥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作用和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视利用标语做好政治动员和宣传工作,至今仍给我们以众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人权理论的深化时期,也是其领导的人权实践的辉煌时期。由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党经过调整后重新制定了方针政策、根据地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政策法规也适应国内主要矛盾、人民主体及人权内容变化的需要,把争取民族解放、人民的和平权、生存权放在了首位,使抗日战争这一极端残酷的特殊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保障人权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协调式政治动员有其独特的动员机制。形成结构上看,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动员的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认同度的构建促使了动员功能的发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动员机制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理论宣传、政治动员和群众性文艺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成功构建起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本文分别从中共领袖的著作、党的方针政策、革命知识分子群体、党报党刊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五个方面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历经十年动乱,"文革"错误理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邓小平复出后为改革开放进行了关于解放思想的政治动员,这场动员由点到面,四处"点火",广为传播。他的动员充分利用"权威",中央地方双向互动,海内海外交织包含,兼有强制性和诱制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20.
政治动员,在一般意义上是指获取某方面资源来为政治权威服务的过程。建国初期特殊的世情、国情、党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特殊性、重要性。回顾这段历史,其政治动员既有显著的成效,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后遗症"。探索其成因与脉络,反思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期寻求其现代价值并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