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拉开了协商建国序幕,新政协的起源被历史定格在西柏坡时期。西柏坡时期,是新政协的发起和前期筹备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携手合作,为人民政协成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的诞生与河北紧密相连:中共中央在阜平城南庄发布"五一口号";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复电各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计;在西柏坡制定召开政协会议方针;周恩来领导起草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各方民主人士汇聚平山李家庄中央统战部;胡愈之在这里受命创办民主党派报纸《光明日报》;在石家庄召开的华北临时人代会充分体现民主协商制度;华北人民政府成为民主联合政府的成功预演。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辉煌耀眼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各民主党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这里走来。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中国革命进入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级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这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同共产党真诚合作,共谋国是,为建立新中国献计出力,一起筹备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起组建了广泛代表各方面利益、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联合政府,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一起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从而揭开了协商建国的序幕。在筹备和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协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而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协商是其存在的形式和基本功能。可以说,"五一口号"的发布开启了我国协商民主的新征程,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政协,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宣言书。论文依据史料考证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决策缘起,断定初稿起草人为胡乔木,全面解读"五一口号"的初稿文本,确认《晋察冀日报》版"五一口号"是毛泽东审定清样的标准版,厘清史实,多有创新。"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结果,是蕴积已久的建国方略的喷薄欲出。"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团体和民主人士的热烈拥护。众星拱北,万水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制度由此形成,新中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从西柏坡走来。  相似文献   

7.
新政协与旧政协有着本质的不同,新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不包括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政协。"五一口号"发布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对筹备新政协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最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新政协的召开。确定人民政协从哪里走来,关键在于这一时期党中央在哪里运筹帷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政协从西柏坡走来。在新政协诞生过程中,香港、上海等地民主人士分别到达解放区的李家庄、哈尔滨,在召开新政协的地点上曾先后选择过哈尔滨、西柏坡,最终召开于北平(今北京)。西柏坡与香港、上海、哈尔滨等地在当时是中共中央与地方、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五一“口号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这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同共产党一起筹备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起组建了广泛代表各方面利益、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央人民政府,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一起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这表明,中国人民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依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其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各民主党派人士作用的重要场所。人民政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有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为人民政协理论的不断丰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进入解放区,共同筹备新政协。筹备新政协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民主协商为主线、以团结合作为主题的中国民主政治特色。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蕴含着丰富的统战历史资源:从组织架构角度看,西柏坡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诞生地,新中国统战工作的基本架构在这里形成;从统战实践角度看,西柏坡是"五一口号"的见证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这里得到空前巩固和壮大;从制度角度看,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祥地,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在这里开创。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西柏坡: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明确西柏坡在新中国统一战线史上的这一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在西柏坡最初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西柏坡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多党合作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西柏坡精神的形成为多党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西柏坡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与实践是多党合作的稳固基石。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积极探索是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权,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积极探索多党合作中的理论和实践,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本文从社会历史条件的决定性、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选择、民主党派政治态度的历史性转变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因,回顾和总结这一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负责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记于心,切实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用实际行动画出最大同心圆,展现新时代民主人士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标志着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建立新中国"的合作初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政治和历史事件。新时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坚定响应"五一口号"精神之合作初心,大力弘扬响应"五一口号"精神,谱写新时代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1979年,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及“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基本的制度规范.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轨道。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相继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政协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召集各派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筹建新中国,展开了许多开创性、探索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具体包括:领导组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纠正土地改革中"左"的错误倾向;促使各民主党派发生历史性地转变;发布"五一口号";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进行策反工作。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多党合作思想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史册,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完善党的制度,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集中领导;明确统战部工作职能、范围,初创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格局;多党合作、协商建政,孕育新型政党制度雏形;凝聚政治共识,协商筹备新政协。认真梳理总结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实践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