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伯埙 《共产党人》2005,(19):10-11
小时候,我家很穷,没饭吃,没衣穿。1938年,我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日本鬼子就打了过来。我的父亲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受他的影响,我也产生了打鬼子的念头。1938年10月,我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那年我12岁。  相似文献   

2.
我是1980年到北京市经委工作的,之前我从农村回来在北京市化学工业局干了8年。在化工局的8年正好是我能甩开膀子干工业的时候,自己觉得在化工局干得很愉快收获很大。因此上面动员我回市委丁作时,催过我几次,我一直拖着,一直到1980年,我才进了经委。当时张彭同志是北京市经委主任.我和张健民等同志是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田慕刚 《当代贵州》2011,(31):54-54
我1998年入伍,2000年退伍那年我才20岁。回家后,我又重背书包,踏进学堂,成为一名中学生。2004年,通过勤奋学习,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在贵阳一公司上班。2010年,我以高票当选为彭宗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4.
凌辉 《湘潮》2012,(2):55-55
我是江西兴国人,1952年抗美援朝回国后,落户湖南,在部队工作生活了整整60年,湖南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我的第二故乡,原因多多,其中之一是与《湘潮》30年的牵手与守候。30年来,《湘潮》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你好! 我于2007年5月1日通过应聘进入一家私营企业,担任办公室文秘工作。当时企业与我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我每月工资2000元。2010年5月合同期满后,企业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说合同期满劳动关系已经终止,让我另寻其他工作。但我认为我在单位工作了3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单位应当给予我补偿。请问,像我这种情况有权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风云际会,英杰辈出,惠浴宇同志该是榜上有名的。从1939年1月,我认识惠老起,到1989年7月惠老逝世,相识相交50年。其中战争年代的11年里,我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惠老在我参加革命的最初几年中,对我起着重要的启蒙、引路作用,对我的学习、工作、锻炼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回首往昔,他是我最敬爱的首长和严师。  相似文献   

7.
我在下面工作的时间非常长,从1983年1月到2000年9月我离开农村,前前后后有十几年,这中间我也经常看看书。我总觉得,在读书和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困惑的问题,我希望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答案,但是我往往又找不到。这里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8.
巍巍朔峰高,北川党旗艳。回顾建党90年的辉煌历史和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心潮澎湃,激动无比。是党的宗旨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我成长。从1998年至今,我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已经13个年头了,13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它在我生命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生没有几个13年,我把这13年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社区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入党四年,参加公安工作也三年多了。在成长的路上,有无数人给予我帮助,但是有那么一个老党员,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鼓励我、引导我不断前进,他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刚满20岁的我退伍回到家乡,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决心考上大学学习知识,毕业后回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我考入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我先供职于贵阳一家公司,干了8个月有了一些积蓄后,我带着挣来的2万余元回到家乡发展大棚蔬菜创业。  相似文献   

11.
请您评刊     
我与《共产党员》相识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20年里,《共产党员》如同一位知心朋友,伴随我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成长。1990年,我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满怀稚嫩和茫然,一次偶然的接触,贵刊竞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每个月,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从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考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后,我又考上了南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7年的寒窗苦读后,我跳出农村,成了一名城里人。  相似文献   

13.
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容”。在我居住的地方——门头沟城子兴民社区,那些老街坊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打工的这18年,是北京的包...  相似文献   

14.
1962年,我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建设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从城市来到当时的南郊区小站公社东西庄房大队插队落户,那时我20岁。由于我吃苦耐劳。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一年后我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1964年又担任了民办教师。“文革”期间,由于受舅舅在台湾这一社会关系问题的影响,我被视为“有特务嫌疑”,成了“不可重用”的人.1968年5月被免去民办教师费格,勒令我回村劳动……  相似文献   

15.
1921年,我出生于当时叫马来亚的马来西亚,早年我祖父从广东花县由水客带到马来亚谋生。父亲青年时代学裁缝,自己开店,逐渐发达,家境小康。我于1935年回国,1938年夏季去延安,同年秋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1975年,我到昌吉州委组织部工作,在昌吉的十年工作中,我体会到事业要有人接班,思想也要人接班。1983年我回到兵团,选择了创办兵团党校这个工作,也是基于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7.
1942年,我从北京来到天津,在振兴女子工艺社当教员。在这里,我读了很多进步书籍,认识到不但要抗日,而且要加入共产党,并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1943年,我加入了“抗日青年救国会”,也就是后来的“抗联”。1944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响应组织号召,积极要求到工厂去开展工作。1944年9月。恒源纱厂招女工,正好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在恒源当车间主任。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北京滋味     
陈建功 《学习导报》2013,(10):59-60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一年我上了北大,听了第一次讲座,由侯仁之教授主讲。此前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1年,听了侯教授的,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讲座结束后的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  相似文献   

20.
1957年3月至1966年5月,这一段时间,我给省委书记李荒当秘书。如果讲“机遇”,这是我人生中最佳机遇。难能可贵的是,我不给李荒当秘书了,李荒还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怀我。因此,我致信李荒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荒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