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高与和谐     
贺茂之 《党政论坛》2009,(16):37-37
走向崇高,就是崇尚崇高、学习崇高、弘扬崇高,用崇高规范自己、指导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什么是崇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日雄伟、高大,二日高贵、高尚,三曰壮美,这是美学概念。自然界的崇高,表现在其大其奇上,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表现在先进社会力量及人的高尚精神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2.
周仕军 《求知》2011,(5):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社会和谐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更离不开企业的和谐。石化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蔡昉 《求知》2007,(1):13-14
一、实现就业最大化是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和谐与否取决于社会大多数人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是否具有满足感,或者对自身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是否持基本认可的态度。这同时包含两层意思:从绝对意义上说,人们没有衣食之忱;从相对意义上说,人们没有感到与其他人的生活差距变大。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社会满意度或认可度就可以达到,社会和谐就具有了现实的经济基础。一且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获得这种必要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就不会形成系统的社会对立乃至社会对抗,而社会和谐的根基即在于此。相反,如果人们忧其衣食,就意味着存在绝对贫困问题;如果人们感到自己的状况与其他人之间拉大了距离,就意味着相对贫困或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严重性,就会孕育潜在的社会不和谐。因此,防范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或在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制止其普遍化。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5.
李伯奇 《求知》2007,(9):28-29
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利益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全面构建和谐天津,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市第九次党代会对我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指明了工作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落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和谐建设十分重要。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党组织的内部不和谐,势必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社会群体的分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各级党组织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方面要全力抓好社会和谐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抓好自身党内和谐的建设,努力做到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张维真 《求知》2007,(6):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和谐思维不仅是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论内蕴的需要,而且是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的需要。因而,和谐思维成为了人们言说的一个热点概念。但是,对于和谐思维的看法却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了对立。比如。有人认为,“和谐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恶化,已成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在社会转型日趋加速的过程中,只有积授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沈文武 《求知》2005,(5):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武清区委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环节,多措并举,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人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个体精神和谐的塑造。 精神的和谐,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和表现。对个体的人来说,肉体固然是生命的基础,但人要保持理性、获得发展、创造价值,都必须有和谐精神的支撑。人如果没有精神,就失去了人的本质意义;人如果精神不健全,就不能正常生存发展,并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变化,这对党群关系建设提出了挑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重大影响。执政党的任务是在承认利益差别和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采用各种措施协调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防止人们在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上出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赵寿昌 《求知》2006,(12):34-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努力做到全社会的和谐,必须做到多个方面的和谐。党内和谐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做到的重要环节。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我们要以以优良的党风来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兰国茗 《求知》2007,(4):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细胞.显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怎样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怎样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了集中反映大家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本刊特开辟“构建和谐社会”笔谈专栏,欢迎各界人士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7,(2):14-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既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大型国有勘察设计企业,要做到和谐发展,必须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兼顾,企业与员工共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国强 《学理论》2010,(8):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析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宁豫 《求知》2007,(3):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对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构建和谐天津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努力提高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5,(6):19-20,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紧密结合蓟县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和谐蓟县。  相似文献   

19.
程文菊  赵建宝 《学理论》2012,(29):75-76
从临床心理学视角构建社会应激和社会和谐的预警防范机制,是以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为研究焦点,以心理应激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机制、警级分析机制、应激人员辅导机制为技术手段而构建的一套效应机制。其目的是对社会应激事件进行预警干预,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心理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在同时凸现,我国社会状况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化解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化解不和谐因素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将“和谐理念”这根红线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在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步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