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2.
3月6日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在题为《攻打伊拉克,可要三思而行》的文章中一开头就说,即使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那场由老布什发动的波斯湾战争。结论是,当时收拾掉萨达姆的条件是那么的成熟,但我们错过了。 作为掌握全球战略的老布什,当时的考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萨达姆本来是美国大力扶植起来对付美国死敌伊朗的军人政权。两伊战争打得昏天黑地,真正的赢家是美国,一来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的军火,二来帮助美国抑制了伊朗反美的势  相似文献   

3.
本月之最     
对布什中东政策最严重的警告日前美国21名前外交官以及退役将领发表联署公开信,“以前军事领袖及外交政策官员的身份”,抨击总统布什的中东政策,呼吁布什直接与伊朗对话,并警告美国若使用武力,驻伊拉克美军也会受到波及,将进一步燃起穆斯林的仇恨与暴力,导致中东地区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并且表示他有决心处理他们可能对美国造成的任何威胁。很显然,这番言论回应了20年前里根总统的论调,他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布什的这种言论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批判,此后他也没有再提起过类似说  相似文献   

5.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发表了2006年度国情咨文,阐述了白宫在新一年中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这是布什第二任期以来发表的第二份国情咨文.在52分钟的演讲中,布什首先老调重谈外交领域"推广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就是要在世界上"结束暴政,推进自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继续坚持并与恐怖主义斗争到底,使美国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这是布什政府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解套"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解读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对帮助我们了解下一阶段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路线,以及美国对中东政策走向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之前,曾与伊朗达成默契:伊朗保持中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会殃及伊朗。然而,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伊朗,指责伊朗支持包括“基地”组织、“哈马斯”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和企图发展核武器等,并支持伊朗国内的动乱,企图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朗政权。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指控,并指责美国“干涉内政”,“制造混乱”,两国矛盾骤然激化。一时间,关于美国要用“煽动动乱”、“策划用恐怖组织”甚至“动用武力”等手段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猜测四起。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三道裂痕:布什政府不能击垮伊拉克的抵抗力量,拉美反美力量的壮大以及西欧反新自由主义浪潮的不断高涨。布什政府想加强美国霸权的努力却在为这个霸权挖掘坟墓。它没有想到战争产生了这么多的政治爆炸:伦敦的自杀式爆炸,布什对伊朗的新威胁,美国反  相似文献   

9.
近来,不断传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日前,美媒体又透露,布什政府将就是否把"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朗的问题进行辩论.布什总统公开表示,如伊朗不停止核计划,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对布什讲话做出反应说,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10.
乔治.W.布什刚刚访问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他本人和新闻界借这个机会对越南战争的“教训”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它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有什么启示。不过,把从印度尼西亚得到的教训以及布什在两国受到的不同接待反思一下可能更有用处。越南是美国特勤处(U.S.Secret Service)允许布什  相似文献   

11.
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曝光后,世界震惊,人称之为"虐囚门".自从美国"水门事件"之后,世界公众舆论给这个"门"字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含义,专门指政府高层的"政治丑闻".当年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只不过涉及共和、民主两党的争斗,而现今,布什遭遇到的"门"则要广远得多,并且涉及到世界注目的伊拉克战争.布什尚未摆脱"情报门"的干系,现在又进入了"虐囚门".重门复重门.布什能否走得出来,我们还要等着看.  相似文献   

12.
除了一帮顽固的新保守主义乐观派和布什政权的官方辩护士之外,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把自己弄进了凶险自伤的困境之中,它在打一场无法取胜的长期游击战。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很多批评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人们却不断地说,不管怎样美国都不能干脆“一走了之”。不走意  相似文献   

13.
乔治.W.布什援引越南来为美国继续留在伊拉克进行辩护,这种类比反映了他的绝望和恶毒。很长一段时间里,布什政府一直拒绝这种类比。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记忆中的越南是美国被打败了,而这一失败削弱了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但是,美国国内有相当一批人相信,  相似文献   

14.
1979年伊朗暴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其绝交,从那以后它总是揪着伊朗不放,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美国先是指责伊朗扣压其外交官作人质和输出伊斯兰革命,称它是"无赖国家",并对其进行长期制裁;"9.11"事件后,美国又把伊朗与"基地"组织强行挂钩,将其纳入"邪恶轴心";美国还谴责伊朗支持伊拉克什叶派制造反美动乱;最近美国又对伊朗的核问题大做文章,指责它在核计划上向国际社会撒谎,以和平利用核能作为幌子,暗中却在研制核武器,可能会在3-5年内制造出一枚核弹,严重威胁美和其它国家安全等等.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上述指责,并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甚至表示要生产离心机.  相似文献   

15.
11月7日,美国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时隔12年重新夺回国会控制权,结束了2001年布什执政以来共和党同时控制行政、立法机构的局面(民主党曾短暂控制参议院).民主党获胜主要得益于选民对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及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广泛不满,民心思变.  相似文献   

16.
自伊拉克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波斯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以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战争就像一架自动机器,开动起来后就难以停下来。战争又像是一场赌博,赢了输了都要赌下去。当战争机器开动时,布什总统在一次讲话中,把它比喻为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后来有人纠正说,那是布什说漏了嘴,可能是布什的历史知识太差。是真心话还是说漏了嘴这里姑且不论。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伊朗到朝鲜,美国的战线到底有多长?这里所说的战线,泛指而已,包括战争和武力,还有外交和经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以极为夸张的方式乘飞机登上刚刚从海湾地区返回的林肯航空母舰,宣告了伊拉克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9.
本月之最     
最强烈的谴责 12月7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播放的事先录制好的长篇领奖演讲中,较少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要求他们对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成千上万人负责,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入侵伊拉克是强盗行径,是无耻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蔑视。”  相似文献   

20.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高举"反恐"和"民主"两面大旗,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权变革"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和中亚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稍稍检视美国近期的外交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朝核危机到伊朗核危机,从格鲁吉亚政变到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谓的"颜色革命",再至"5·13"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骚乱",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窥见美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总统切尼和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布什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及前苏联诸国推行的一系列以"颜色革命"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摆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国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响,对于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