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程至强 《世纪桥》2009,(23):51-51
《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成果之一。卢梭在著作中勾勒出了一幅理想化的政府构架的远景。很多观点不论是在启蒙时代的欧洲还是在今天的面临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本文在重温经典的基础上以分析契约的政治意义为切入点,解构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尝试对这一政治学经典多一种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即“社会契约”的产物.在他看来,这种自由是一种契约的自由,是由社会公意所确定、约束和限制的自由.因为卢梭对公共意志的推崇,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社会契约论》一书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喻培萱 《当代贵州》2014,(32):58-58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5,(3)
社会契约论又被人们称为"民约论",是影响西方社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自由、民主、平等是其核心价值观。伴随历史的发展与国家制度的完善,契约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政治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契约理论日渐完善,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位思想家将契约理论发展到了顶峰。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西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卢梭政治哲学中的社会契约并非历史的事实,而是一种设计论证。卢梭采取"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对勘的方式,从"自然状态"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揭示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文明社会的弊端,论证了社会契约的自然法依据,从而构建出道德政治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都作出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预设.关于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是赤裸裸的战争状态,洛克认为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卢梭则认为是和谐完美的状态.他们都主张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步入政治社会.霍布斯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时所缔之约是带剑的契约,洛克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要旨在于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卢梭则认为人类走出自然状态后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理论是一套关于国家起源以及政治制度设计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古典社会契约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卢梭都勾画了自己的社会契约理论。作为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思想。社会契约理论为资产阶级反对君权神授、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但是,由于这几种社会契约理论在伦理基础和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三者的理论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卢梭主权学说的理论前提是自然权利理论和社会契约学说.卢梭将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称为"主权者",而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由于卢梭把公意与众意、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在理论基础和结论上存在矛盾,也没有明确指出谁的意志代表公意,所以既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也带有神秘性和唯心性.在保守主义者眼里,卢梭代表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代表了对权威、秩序与传统的挑战,代表了个人主义的极度泛滥.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既引进了贡斯当、伯林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卢梭学说的批评,但也出现了崔之元等不少学者为卢梭辩护.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光芒及其理论缺陷,仍然给我们以启迪,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契约论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古典契约论时期,其内部又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纯粹自然理性学说以格老修斯等为代表;第二阶段的社会分权和自由学说以洛克等为代表;第三阶段的价值学说以卢梭和康德为代表。契约论的很多学说虽然缺乏实证、仅为理论假设,但追求平等、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却扩展到全球,得到世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卢梭与罗尔斯对于契约主体的设定,在订约原因、客观环境、主观环境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都把主体自身设定为是自由、平等、理性的。但两人设定的主体存在一个关键区别,即卢梭的主体是“仁爱 知识”型的,而罗尔斯的主体则是“无知之幕 相互冷淡”式的。本文拟就两人的契约主体作一个分析比较,陈述他们的相似与差异,说明他们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1.
王腾 《唯实》2009,(1):33-37
在卢梭看来,政治哲学问题优先于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甚至可以说,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决定于政治哲学问题。“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在古希腊和近代都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渊源。卢梭之所以把“人”作为政治哲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想借助于人的概念和人的知识来建构其“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从“人的形象”、“人的本性”和“人的道德”三个层面加以概括与描述。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卢梭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将自由与强制统一起来,表达了一种"无支配的自由"观点。卢梭从人的自主性重新界定自由,区分了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认为社会自由就是服从公意,自由只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他看来,公民在共同体中通过服从公意就实现了自身的自由,而一位游离于政治共同体之外的人则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卢梭借助"公意"概念诠释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并把法治的国家即共和国看成是最有效的政体。卢梭继承了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共和主义传统,可谓是"18世纪的马基雅维里"。  相似文献   

13.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公意就是一种社会契约形成后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公共意志。以博弈论观之,公意理论的分析逻辑在于:公意来源于人类捍卫自由的共同需要,确立于集体签订的合约,执行于一种设计精巧的政治机制,实现于外在的强制性法律,延续于可操作的选举权利,异化于走火入魔的人类理性。公意理论在当代世界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可以维护政治公平和推进自由民主;另一方面却又导致诸多恶行,比如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14.
早期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同时它又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政治运动中,自由主义理论中的内在矛盾逐渐暴露,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早期自由主义的分裂首先从卢梭开始。卢梭的自由民主理论首先以激进的形式表现出来,随后,法国大革命对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所造成的社会震憾,导致了它的对立面-保守主义的产生,而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介于两者之间,它抛弃了洛克自由主义的自然法则理论,将功利原则视为道德与立法的根本原则。早期自由主义的分裂奠定了当代主要政治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契约是现代政治的重要元素,也是理解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依靠强力的自然政治走向契约政治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趋势。契约政治的实现是一个由政治契约化到契约化政治的发展进程。政治契约化就是将契约观念引入政治生活中,使政治生活日益具有契约色彩的过程。契约化政治是政治契约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本质就是以宪法为政治生活准则的宪法政治。在现代国家构建中,必须经由政治契约化的观念再走向契约化政治的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着人们共同认可某一规则并自觉履行这一规则的社会契约机制,也正是由于这一机制才使得社会生活运行有序,使社会生活在多样性中呈现出齐一性或秩序性。社会契约机制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它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换句话说,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都有社会契约机制在起作用。人们在经济交往活动中共同形成了经济交往规则或经济秩序,在政治交往活动中共同形成了政治交往规则或政治交往秩序,在文化交往活动中共同形成了文化交往规则或文化交往秩序。而后,人们又自觉地以各种交往规则…  相似文献   

17.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理论文萃》2006,(4):17-22
社会和谐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致中和”的“中庸”思想、主张“普遍和谐”的“太和”观念、以“天下为公”的“大道”维系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同之世”等等,无不奏鸣出和谐之音。“和谐”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和谐到格林的政治和谐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后来以美国学者马斯洛为代表的社会均衡论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协和社会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亨廷顿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等等,西方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比较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及其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智远  王晓云 《求实》2006,(Z1):100-101
卢梭的人权法律观,就是指卢梭成熟的法律思想,尤其是其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书中对法律的经典论述,全面的奠定了卢梭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人物的地位,从而建立了以人权法学观点为基础的法律观。卢梭法律观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发端阶段,就是对法律进行了最深入地思考和实证分析;二是发展阶段,开始为人权法律进行理性分类;三是成熟阶段,以一系列经典著作为代表,使卢梭的法律观进入到彻底的民主性、革命性的人权法律观;四是反思阶段,在鼓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进行舆论和理论斗争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法国学者卢梭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在美国《信息自由法》立法过程中,这番话有所体现。但让人感受更深的,却是一个议员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