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同一制度框架内所要实现的两个不同目标。法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尤其重要。当前要充分发挥法治的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社会控制、社会调节等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传统"礼"的规范与"和"的精神的复古情怀和批判的继承.在分析了法治的内涵和中西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的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理路进行,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建构、制度的改革朝着现代法治和民主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创建法冶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良好的法治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和谐,而和谐的法治环境又会创造新的和谐。离开了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于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法治.  相似文献   

7.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一直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更大程度地实现法治.而法治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法制实践,而且更关键的是要转变法治类型,由单一法治向混合型法治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重正义轻平等、重法治轻德治、重稳定轻发展的社会,他一生都不懈追求的和谐社会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诸多启示,主要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要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明确了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其中法律的保障必不可少。民主离不开法律,没有法治保障和制度安排,民主只能是一句空话。公平正义离不开法律,无论是权利的公平或者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正或者结果的公正都需要法治的保障。诚信离不开法律,没有法律强制力作支撑和后盾.社会信用体系无法确立。安定离不开法律,否则,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生活秩序无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离不开法律,没有完善的环保法规和严格的环保执法,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落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和谐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要我们实现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和谐,也就实现了法治的和谐。因此,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立法的完美;二是执法、司法的公正适当;三是守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诉讼程序的改革中,应对公民的诉权予以充分关注,排除诉权行使过程中的法律和事实障碍,建立和完善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纳入法制化的理性轨道,使诉权保障成为司法"接近正义"的路径,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法治领域要贯彻这项基本国策,必须先理解和谐社会特征之意蕴。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可以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以法治话语诠释为权利与权力、规范与理念、法治与德治、创新与稳定、法律禁止与允许相和谐。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